- 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論叢(第四輯)
- 北京漢語國際推廣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
- 9261字
- 2020-09-25 15:48:03
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國際傳播與國際漢語教育
吳成年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
【摘要】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國際傳播既有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需要,也有海外學習者的客觀需求。目前中國流行文化海外直接傳播能力有限、難以直接影響海外的受眾,語言溝通是其中的一大障礙;而國際漢語教育可以消除語言溝通的障礙,讓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更順利地走向國際社會,但目前國際漢語教育界對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的利用不夠重視。國際漢語教育傳播的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主要類型有:流行歌曲,影視作品,相聲、小品、評書,體育文化,網絡游戲,笑話、幽默故事、繪本等讀物。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需要培養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國際傳播的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當代中國流行文化 國際傳播 國際漢語教育
一、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國際傳播的必要性
(一)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需要
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近些年,國家提出建設文化強國戰略,胡錦濤同志先后指出:“要著眼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李洪峰,2012:21);“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著新的奮斗目標邁進,文化的作用更加廣泛而深刻。從國際看,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許多國家特別是主要大國都是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在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的背景下,誰占據了文化發展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胡錦濤,2012:3-4)流行文化與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流行文化更是國外民眾直接認識中國當前社會的重要窗口。
所謂流行文化,“主要包括電影、電視劇、通俗音樂、歌舞晚會這些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傳播的文化藝術形式”(賈磊磊,2012:42),還應該包括體育文化、網絡文化、手機文化等。“流行文化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種戰略力量。只有在流行文化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家,才能夠使其文化價值觀在世界上廣泛傳播。”(嚴昭柱等,2012)但是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非常微弱,據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杜克大學等對美國普通民眾的聯合調查,72.5%的美國人不認為“中國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人民日報,2011-1-31)。而美國的流行文化在當今世界國際影響力巨大,如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搖滾音樂、麥當勞與肯德基快餐文化、NBA體育文化等,莫不對其他國家的民眾產生強烈的影響,他國民眾在接觸、消費美國的流行文化時,不知不覺對美國社會增進了解、甚至產生好感。美國當代流行文化滲入到世界各地,甚至對敵對國都產生很大影響。如美國與朝鮮當前關系緊張,但前不久前NBA著名球星羅德曼率領美國一支哈林花式籃球隊成功訪問朝鮮,在朝鮮刮起一股“籃球風”,并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切交流、一起觀看籃球比賽。據說,作為籃球迷的金正恩還托羅德曼帶信給同樣是籃球迷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希望奧巴馬打電話給他,他不想打仗,想聊聊籃球(錢江晚報,2013-3-5)。可見,NBA作為一種當代美國的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消除國家間的恩怨與敵意,起到很好的親善作用。再如2012年韓國青年歌星鳥叔PSY的《江南Style》紅遍全球,在youtube上的點擊量超過6億次,PSY獲得了韓國國家文化勛章(中國新聞網,2012-11-6),并受邀參加2013年上海東方衛視的新春晚會演出,可見流行文化的巨大影響力。中國要想建成文化強國,就必須擴大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對世界影響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外民眾對當前中國形象的認知,甚至不少民眾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晚清、民國或“文革”時期,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巨大的發展變化非常隔膜。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已為海外所知、所重,但中國當代流行文化并不為外界熟知,需要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有意識地加以傳播,讓外界親切地感知當代中國的時尚與發展變化,增強中國與漢語的魅力。
(二)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需要
海外一些漢語教師已在漢語教學中引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日本大阪大學古川裕教授(2012:361)嘗試在漢語教學中使用“軟文化教學法”:“我們所謂的‘軟文化’跟過去所謂的傳統典范性的古典文化(即‘硬文化hard culture’,如陰陽五行理論、古典地方戲曲、名勝古跡、宗教知識等)有本質的區別。‘軟文化’具體包括流行歌曲、影視作品以及媒體和網絡上廣泛流通的各種產品等語言資源,它們無疑代表著當今漢語的真正面貌以及在它背后的社會情形。這些活生生的、具有動態特點的文化面貌,如果在課堂上用得很恰當的話,我們相信應該可以引起生活在國外的年輕學習者對漢語和對中國社會產生不少興趣,并能夠使他們長期維持學習動機。”古川裕采用這種軟文化教學法,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針對成人大學生需要引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針對海外的青少年更需要引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
2012年夏季,有一批初級漢語水平的墨西哥高中生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學習漢語,開始老師們按照常規的方式教他們句型、會話,但這些學生不感興趣,課堂紀律較亂,學生們主動提出要唱中國歌。老師們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安排了唱中國歌的活動,學生們唱得很認真、很開心,教學進展得很順利。
2007年—2009年,筆者在美國的一所大學教中文時,在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對剛開始學漢語的美國大學生播放《北京歡迎你》,學生們很感興趣,當時學生才剛學拼音,但已經能很標準地哼唱“北京歡迎你”這句話。每學期教學,筆者一般安排觀看兩部中國電影、學唱幾首中文流行歌曲。在臨近學期結束所做的調查問卷與訪談中,學生們普遍對安排觀看中國電影、學唱流行歌曲評價很高。
2012年7月,筆者曾對來華培訓的200多名多國漢語教師展開調查,涉及從幼兒園到大學不同的教學層級,所有的海外漢語教師都在海外漢語教學中播放了中國流行歌曲、中國電影、中國動漫等,都認為在海外漢語教學中有必要增加中國歌、中國影視的內容,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與海外漢語教師的互動中,很多國家地區的漢語教師在引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到教學當中各有心得:如俄國國立文化藝術大學的漢語教師就曾鼓勵自己的學生在坐地鐵時聽侯寶林、馬季的相聲;韓國很多高中漢語教師都給自己的學生觀看周杰倫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美國一些教師給學商務漢語的學生觀看影視作品《杜拉拉升職記》;馬來西亞的一些漢語教師給自己的學生觀看電視劇《還珠格格》等。
從上述的教學案例與調查、訪談中,可以看出海外漢語學習者有著了解、學習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需求,海外一線的漢語教師也在一定程度上正視并滿足學生的這些需求。但海外漢語教師受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的限制,迫切需要及時增添新的中國流行文化資源,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二、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國際傳播的挑戰
(一)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海外直接傳播能力有限
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政治、經濟影響力是極不匹配的。“目前世界文化市場份額,美國占43%,歐盟占34%,亞太地區占19%;在亞太地區所占份額中,日本占10%,韓國占5%,中國和其他亞太國家僅占4%。”(蔣建國,2010)我們目前的文化國際影響力與歐美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還排在東亞近鄰日、韓的后面,我們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巨星與文化產品,如小品演員趙本山、相聲演員郭德綱等在國內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可是在國外,甚至連眾多的海外漢語教師與漢語學習者都從未說過他們,更不論其他普通的民眾。以流行文化當中最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為例,中國票房在2010年就突破了百億大關,2011年票房為131.15億元,2012年票房約為168億元,已經成為世界電影大國,但“從整體上講,中國電影在藝術水準、制作水平和票房收入等方面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與歐洲電影、美國電影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開展的‘2011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全球調研’發現,三分之一以上的外國觀眾對中國電影‘一點也不了解’,32.2%的英語觀眾‘完全沒有看過中國電影’。此外,中國電影已經連續8年與奧斯卡獎無緣。近年來,在以柏林、戛納、威尼斯三個電影節為代表的世界重要電影節的領獎臺上,越來越難見到中國電影人的身影。電影界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好萊塢電影占領了世界電影90%的票房,歐洲電影奪走了世界電影90%的國際大獎。可見,中國雖然步入了電影大國行列,但要成為電影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課題組,2012:2—3)可見,流行文化中最容易成為國際文化產品的中國電影直接傳播海外的影響力很有限,而更依賴于語言溝通的流行文化(如相聲、小品、流行歌曲等)直接走向國際市場的步伐將會更加艱難。
流行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海外學習者對漢語的學習選擇。2012年筆者在韓國京畿道研修院培訓韓國中學漢語教師時,通過交談了解到:在韓國中學,漢語與日語都是二外,供學生自由選擇,在過去,選日語的學生比選中文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韓國學生很喜歡日本的動漫,所以韓國學生受日本動漫的影響更愿意選擇學習日文。近年來,因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影響到韓日兩國關系,很多家長鼓勵自己的孩子選中文。韓國漢語教師希望中國也能推出與日本動漫抗衡的文化產品,以促進韓國中學生更愿意學習中文。
(二)國際漢語教育界對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國際傳播不夠重視
首先,漢語教學界在傳播中華文化時,往往強調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而忽略傳播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有“尊古貶今”的傾向。從海外學習者的需求來看,學習者普遍對當今中國了解的需求超過古代中國,對當代中國流行文化了解的需求超過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應該兼顧、不排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讓外界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久彌新、時尚新潮的豐滿魅力。
其次,目前大陸編寫出版的漢語教材對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的利用不夠重視。國家漢辦主推的面向海外中小學的優秀漢語教材《漢語樂園》、《快樂漢語》、《跟我學漢語》等,大陸較有影響的漢語綜合課教材《博雅漢語》、《發展漢語》、《漢語縱橫》等,都比較重視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若能適當引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將會使教材更有吸引力。
再次,目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開設的“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才藝”等文化課程也更注重的是中華傳統文化與才藝的研習,缺少對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適當關注,以致我們的研究生到海外實習、從事漢語教學時,面對學生了解學習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需求時,疲于應對,難以從已有的課程內容中獲得預先準備的意識與足夠的資源支持。
可見,目前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直接走向國際市場的能力較弱,其中一個最大的障礙是語言溝通的障礙,而國際漢語教育可以消除語言障礙,幫助當代中國流行文化順利地走向國際社會。如果國際漢語教育界足夠重視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傳播的必要性,將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引入漢語教學,這樣通過國際漢語教育,海外學習者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也在自然而然地了解、學習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就由此開辟一條國際傳播的新路徑,這也是當前切實可行、可持續發展的好路徑。
三、國際漢語教育傳播的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主要類型
(一)流行歌曲
中國通俗音樂的國際影響力很弱,但國外不同年齡層次的漢語學習者普遍愿意學唱一些中文歌曲,我們可以在漢語教學、漢語教材中因勢利導,融入中文歌曲,并舉辦不同級別的唱中國歌比賽,吸引更多的漢語學習者喜歡并傳唱中國流行歌曲,讓中國的流行歌曲走向世界。如鄧麗君的《甜蜜蜜》、《小城故事》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就成了海外眾多漢語學習者傳唱的經典中文歌曲。除了這些經典老歌,我們還應該鼓勵通過各種途徑讓國外漢語學習者學習傳唱當前中國正在流行的優美歌曲,讓他們了解中國當紅的歌星、樂隊組合等,如活潑調皮的有任賢齊演唱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具有民歌風味的有鳳凰傳奇演唱的《最炫民族風》等,具有網絡語言鮮活特色如的王麟演唱的《傷不起》、《思密達》、《QQ愛》等,表達外來者對都市復雜感情的有汪峰演唱的《春天里》、《北京北京》等;淡淡憂傷富有意境的如侃侃演唱的《滴答》,融入武術、繞口令與說唱特色的S.H.E演唱的《中國話》,將京劇元素與歷史愛情故事融入流行歌曲的李玉剛演唱的《新貴妃醉酒》,將傳統經典黃梅戲故事與個人成長及感情敘事相結合的慕容曉曉演唱的《女駙馬》等,都是值得推薦給成人漢語學習者的優秀流行歌曲。當前我們還應重視編輯出版給海外兒童傳唱的歌曲教材、動漫DVD等,如澳大利亞高中教師周曉康利用海外青少年喜歡唱歌的特點編寫了《曉康歌謠學漢語》(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全球第一套卡拉OK中英雙語韻文教材,出版后在國際漢語教育界很受歡迎。當前的國際漢語教育界可以利用現有的中國通俗音樂資源,根據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年齡、性別、國別、興趣愛好等分門別類地整理推薦便于傳唱的優秀通俗中文歌曲,讓海外的廣大漢語學習者在快樂傳唱中文歌曲中不知不覺地習得漢語與中華文化,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影視作品
美國大片風靡全球,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借助大片得以巧妙的傳播,我們應借鑒美國大片傳播價值觀的做法。我國目前在國際上獲獎最多、影響最大的電影主要是第五代導演的作品,但這些獲獎電影往往容易加深西方觀眾對中國文化封閉、落后的印象。“我國的文化發展受制于各種社會歷史因素,未能有效地利用大眾傳播手段展示中華民族的真實的歷史變化,也缺乏切實可行的路徑來校正西方民眾對我國民族形象的誤讀,使中國的文化形象在西方主流社會長時間處于一種被扭曲、被矮化的狀態。特別是有些西方主流媒體詆毀中國的社會進步,抹殺中國的現實成就……更是加劇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誤識。”“我們亟待有一批映現真實中國形象的作品對過去影片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進行歷史的校正,對國際影壇上中國的舊形象進行全面的覆蓋,才能夠逐漸改變中國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所造成的文化誤讀。”(賈磊磊,2010)由于中國電影目前難以像美國大片那樣大面積地直接走向國際市場,我們可以從海外的漢語學習者中培養海外的中國電影觀眾。2011年中影集團、國家漢辦與外研社三家單位合作推出的“電影攜手漢語走向世界”的全球主題系列活動(搜狐網,2011-3-17),可謂是明智之舉。當然這主要是一次文化推廣活動,更為深入持久并日常化的做法可在海內外的國際漢語教育機構普遍開設針對不同漢語水平學習者的中國影視欣賞課和以中國影視為漢語學習材料的視聽說課,并優先選擇反映中華核心價值觀的功夫電影、當今中國人真實生活的電影,如《葉問》I與II、《非誠勿擾》I與II、《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云水謠》、《桃花運》、《杜拉拉升職記》、《人在囧途》、《失戀33天》、《桃姐》、《鋼的琴》、《我們倆》等,外國留學生在看完這些電影后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特別是《葉問》I可謂是近些年國產電影中最受外國留學生歡迎的電影,除了電影中的精彩打斗場面,更震撼人心的是葉問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對家人、朋友以至國家充滿著情義與責任,他武功高強、但從沒有以武壓人,而是不畏強權、捍衛正義,他的儒雅謙和與正義大氣令人肅然起敬。甄子丹的精彩表演,折服了眾多國外的影迷,甚至日本影迷也超越了歷史上國家間的恩怨,深深迷戀這部抗日的電影。除了適合成人看的電影,我們也應向海外推介適合幼兒、青少年觀看的優秀影視作品,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花木蘭》、《家有兒女》、《我愛我家》、《哪吒》、《西游記》等,讓海外兒童在享受中國影視佳作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漢語與中華文化。
(三)相聲、小品、評書
馬三立、侯寶林、馬季、姜昆、李金斗、馮鞏、牛群、郭德綱等的相聲,周立波的脫口秀,趙本山、小沈陽、趙麗蓉、鞏漢林、黃宏、潘長江等的小品、單田芳的評書等,都是國內觀眾喜聞樂見的流行文化,但這些流行文化在目前也難以靠自身的力量直接走出國門并影響國際社會,國際漢語教育界可以針對這些語言類的流行文化語言的難易度、規范度與內容的可接受度等進行整理,推薦一些適合中高級漢語水平學習者觀賞的作品,將這些適合外國人欣賞的作品研發成視聽教材、文化教材、語言教材或課外讀物,讓漢語學習者多方面地感受當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和漢語的風趣幽默。
(四)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在當今世界影響巨大,如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歐洲五大足球聯賽、歐洲杯足球賽、美國NBA聯賽等具有世界級的影響,體壇巨星的影響巨大。我們具有世界級影響的優勢項目較少,也比較缺乏世界級影響的體壇巨星。但姚明、劉翔、李娜等這些有著世界級影響的優秀運動員應作為中國的形象名片巧妙地引入國際漢語教育中,如《讀報紙,學中文》、《乘風漢語》等就巧妙地引入姚明等,這樣既是擴大宣傳中國的體育明星,也是在傳播中國的體育文化與國家形象。
(五)網絡游戲
網絡世界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有很多青少年很喜歡網絡游戲。據報道,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國產桌面游戲“三國殺”,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列為2012年秋季學期的選修課(王世宇,2012-7-25)。我們可以將網絡游戲與漢語學習結合起來,開發漢語教育的網絡游戲軟件。如國家漢辦與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合作開發的多媒體網絡教材《新乘風漢語》,基于網絡的多人游戲學習平臺,目的是為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提供以中國文化為載體、以游戲為手段的互動漢語學習環境,很受美國青少年漢語學習者的歡迎。國內研發的面向海外青少年漢語學習者的《快樂漢語》配套多媒體軟件也巧妙地融入網絡游戲環節,如入門階段根據漢字選擇對應的拼音,畫面是一位中國古代的武將手持弓箭射向標有拼音的紅燈籠,當學生選對了拼音,紅燈籠被射落;當學生選錯了拼音,燈籠依然高掛。這樣的游戲設計比傳統白紙黑字的連線匹配題要有趣得多。可見,利用網絡游戲學習漢語可謂是方興未艾,相關產品值得研發。
(六)笑話、幽默故事、繪本等讀物
現在網絡、手機上流傳著很多笑話、幽默故事、繪本等,都可以適當篩選作為漢語學習的資源加以合理利用。特別是一些有趣的手機短信,教師可以及時收集轉發給學生分享,或者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轉發。下面列舉三條短信(周健,2009:359):
短信一:風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電話;為你生,為你死,為你守候一輩子。橫批:發錯人了!
短信二:我花一毛錢發這條短信給你,是為了告訴你——我并不是一個一毛不拔的人。比如這一毛錢的短信就是我送給你的生日禮物。
短信三:我不打算給你太多,僅僅五千萬:千萬要快樂,千萬要健康,千萬要平安,千萬要知足,千萬不要忘記我!
這些短信語言簡單,卻充滿著風趣與智慧,是豐富學生閱讀、感受漢語魅力的好材料。
四、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國際傳播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
(一)培養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國際傳播的意識與能力
作為面向海外漢語教育培養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應充分注意到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國際傳播的必要性,形成在國際漢語教育中傳播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意識與能力。
1. 專業學位相關課程內容的調整
在專業學位文化類的課程中應增加當代中國流行文化部分的內容,構成中國文化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專題內容,也有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專題內容,增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中國文化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加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本科專業背景千差萬別,原有的文化知識結構難免有欠缺的部分,需要進行有意識地加強與補充。專業文化課程起到風向標的作用,引導專業碩士的文化專業知識結構板塊的合成與強化。
2. 課外積累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素養
專業碩士培養屬于濃縮型的,一般第一年在國內密集地修完各種專業課程,第二年在海內外進行教學實習。當然,隨著漢辦外派志愿者漢語教師力度的加大,也有部分專業碩士在讀研的第一年就被選派出國任教。各門專業課程的學時很有限,文化課程涉及的專題內容往往非常駁雜廣泛,即使涉及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專題,學時也是非常有限,需要專業碩士在課外自覺地提高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素養。也可以在文化專業課教師的指導下,專業碩士們按照當代流行文化的主要類別,選擇適合海外漢語教學與國際傳播的材料,分門別類地建立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庫,以備海外教學之需。由于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是生生不息、不斷發展變化的,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庫也應不斷地更新、補充,保持應有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3. 教學實習實踐中重視相關能力的培養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在海外教學實習時,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組合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庫,開展豐富生動的漢語教學。如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首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即著名的“47”)奔赴海外實習時,就靈活地使用了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在美國小學實習的研究生給學生觀看動畫《西游記》,在墨西哥教學實習的研究生給學員們教唱多首中國歌等,很受當地學生的歡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海外實習的研究生往往抱怨校方所定的漢語教材不太適合當地的教學實情,這時候,研究生們可以結合漢語教材、甚至放棄根本不適合的既定教材,引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讓學生在充滿著感官視覺享受中愉快地學習漢語,體驗著時尚的中國文化,提高學習的效率與興趣度。
(二)中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優勢互補
現在國內不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單位同時招收國內國外的學生,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在一起學習可以優勢互補,國內的研究生比較熟悉中國當前的流行文化、但不知道海外的需求,外國研究生熟悉自己國家的需求,但往往不熟悉當代中國流行文化,雙方的合作正好可以優勢互補,共同建立適合海外教學需求的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庫,為將來的海外漢語教育有針對性地準備相關的教學資源。
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與國際漢語教育的緊密結合可謂是相得益彰,當前比較缺乏直接國際傳播能力的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憑借國際漢語教育找到了數量穩定增長的受眾,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國際漢語教育憑借引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資源,將會一改漢語教育古板、枯燥的缺陷,使國際漢語教育更加時尚、新潮、豐富生動,更有吸引力與競爭力,尤其適合海外設有升學壓力的幼兒、青少年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課題組.銀皮書:2011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研究年度報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日〕古川裕.流行歌曲的歌詞在漢語課堂上的應用.第十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2012.
[3]胡錦濤.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求是,2012(1).
[4]賈磊磊.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誤差.學術探索,2010(1).
[5]賈磊磊.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策略與路徑.東岳論叢,2012(1).
[6]姜泓冰.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上升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度還很薄弱.人民日報,2011-1-31.
[7]蔣建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民日報,2010-11-22.
[8]〔朝〕金正恩.托羅德曼轉告奧巴馬:不打仗,打電話.錢江晚報,2013-3-5.
[9]李洪峰.大國崛起的文化準備(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2).
[10]鳥叔PSY獲頒韓國國家文化勛章被指罕見.中國新聞網,2012-11-06,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11—06/4306157.shtml.
[11]王世宇.三國殺成美國加州大學選修課課程還可算學分.南方都市報,2012-7-25.
[12]嚴昭柱、賈磊磊、辛鳴、于運全、趙鴻文.如何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時事報告,2012(1).
[13]周健.漢語課堂教學技巧325例.商務印書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