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邏輯編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什么是邏輯

一、“邏輯”一詞的由來及釋義

“邏輯”這個詞,在現代生活中,已是一個常用詞,但人們對它的理解和應用卻有很大差異。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讓我們先從“邏輯”一詞的含義談起。

“邏輯”一詞是由英語Logic音譯而來,導源于希臘文λóγos(邏各斯)。“邏各斯”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原意指理性、言辭、規律等。西方最早使用邏輯一詞的是公元前1世紀的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我國最早使用邏輯這一譯名的是清末學者嚴復,但他并未正式使用邏輯稱謂,仍用“名學”。當時,除“名學”外,還有多種稱謂,如“辯學”“名理學”“論理學”“理則學”等。以后有著名學者、邏輯學家章士釗(1881—1973)著《邏輯指要》(寫于1917年)并力主用邏輯命名。20世紀30年代初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金岳霖(1895—1984)著《邏輯》(清華大學講義、1937年出版)。此后,采用者漸多,沿用至今。

從“邏輯”一詞的由來可以看到邏輯的本意涵蓋極廣,正如嚴復所說“變邏各斯為邏輯以名之。學者可知其學之精深廣大矣”。“邏輯”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有多種釋義。主要有:

1.指客觀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例:事物發展的邏輯就是如此,舊的事物不斷滅亡,新的事物不斷產生。

這里使用“邏輯”,意在強調事物發展中新舊更替的必然性。又如“歷史的邏輯”、“生活的邏輯”等也是常見的此種用法。

2.指思維活動(思考)的規律、規則。

例:他的發言條理清晰,很有邏輯性。

這里的“邏輯”是指思維活動的規律。又如“這個推理合乎邏輯”“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等,其中的“邏輯”是指“推理規則”。

3.指某種說法、觀點或言論。

例:按照他的邏輯,一名歌手只要嗓子好,就能成為歌唱家。

這里的“邏輯”是指一種說法或觀點。此種用法常是套用某種邏輯關系的形式,表述不合事理的言論。又如“奇怪的邏輯”、“強盜邏輯”等,在“邏輯”前加上“奇怪”“強盜”等,用來指斥某種荒謬的觀點或言論,如“把侵略說成‘保護’,真是強盜邏輯”。

4.指邏輯科學。

例:大家都來學點邏輯。

這里的“邏輯”是指邏輯學。如“邏輯是一門基礎科學”、“邏輯不是哲學”等用法,都是指邏輯學。

但是,在用“邏輯”指稱邏輯學時,是廣義上的泛指。因“邏輯學”可以包括多種門類的邏輯學,所以具體到一定的語境中,仍需確定所指。如“這里所說的邏輯,是指傳統的形式邏輯”。

此外,“邏輯”一詞還可有許多其他相關的釋義。如指“理性”(“邏輯分析”),“說服、論證”(“邏輯性強”、“邏輯力量”),“思考方法、思維工具”(“運用邏輯”、“掌握邏輯”),“完整的思想體系”(“邏輯起點”、“邏輯結構”),“必然性關聯”(“邏輯環節”、“邏輯程序”)。歷史上也曾有人把邏輯指稱為“哲學”、“辯證法”。當我們結合語法修辭,對語言表達作邏輯分析時,“邏輯”又包含著“事理”。

人們對邏輯的解釋不下百種,每個邏輯學家對邏輯都有自己心中的解釋。人們對邏輯一詞的多種解釋,說明對邏輯的研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它的觸角深入到各個領域,幾乎涉及人類思維的所有方面,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邏輯”觀念。

由此可見,當我們在談論邏輯的時候,首先要明確其含義,才能做到“名正言順”,避免誤解。

本書中的“邏輯”是指思維活動的規律、規則,在結合語義進行語言分析時,也包括事理,但邏輯并不等同于事理。本書所介紹的“邏輯學”則是指傳統的形式邏輯,或稱普通邏輯。

二、邏輯學的起源及發展概況

邏輯學是一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學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印度和希臘。

我國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學派林立,辯風極盛,出現了名辯學派。孔子(前551—前479)最早提出了“正名”理論,主張按周禮的規定糾正不合名分的現象。《漢書·藝文志》中,列出了儒、道、墨、法、名等先秦十家。名家即以名辯為研究對象的辯士、哲學家。被列為名家第一人的是鄧析(約前545—前501),他是春秋末期鄭國大夫,主張“刑名之治”,“操兩可之說”,表現了樸素的辯證思想及邏輯觀念。以后有惠施(約前370—前310),戰國中期宋國人,他學富五車,提出“歷物十事”的十個命題,極具名辯特色。公孫龍子(約前325—前250),戰國后期趙國人,他在《白馬論》中提出的“白馬非馬”論題及其論證,成為對概念的名辯分析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墨子(前480—前420)及后期墨家所集成的《墨經》,是我國第一部邏輯經典,提出了較為完整的“名”(概念)、“辭”(命題)、“說”(推理、論證)及論辯規則等邏輯理論問題。戰國晚期的荀子(約前313—前238)在繼承前人名辯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正名》篇,系統提出了“名”的理論,標志著中國古代名學的建立。

古代印度,在各教派的論爭中,邏輯學(在印度稱為“因明學”)也得到了發展。公元2世紀左右,由哲學家足目及其弟子所寫《正理經》為最早的邏輯著作。公元5—7世紀,陳那等著《正理門論》,又稱新因明,是印度的邏輯經典。我國唐代高僧玄奘曾到印度游學取經,并把因明系統地引入我國。

古希臘是個文明盛世之國,出現了許多大哲學家。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歐洲古代邏輯的創始人,被贊譽為西方的“邏輯之父”。他的邏輯名著《工具論》,是一部權威性的邏輯經典。《工具論》是由《范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論辯篇》、《辯謬篇》六部分組成,主要研究了各類語詞的意義,各種命題之間的關系,正確推理的普遍形式,構造科學理論的方法,對話和辯論的理論和技術以及各種謬誤,初步建立了一個以三段論為中心的演繹邏輯體系。

16世紀以后,隨著實驗科學的發展,英國哲學家培根(1561—1626)著《新工具》,創立了歸納邏輯,提出科學發現的方法,成為自亞氏以來的傳統邏輯的重要組成部分。

17世紀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1646—1716)最早提出借助符號語言,用數學方法對思維進行演算的設想。19世紀中葉英國數學家布爾創建了邏輯代數。德國數學家弗雷格建立了第一個邏輯演算系統(命題演算和謂詞演算)。20世紀初英國哲學家羅素與懷特海合著《數學原理》,總結了萊布尼茲以來的數理邏輯的研究成果,奠定了20世紀數理邏輯發展的基礎。此后,邏輯學家、數學家哥德爾,進一步證明了數學原理中的不完全性定理,對數理邏輯和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推進作用。狹義的數理邏輯僅指命題演算和謂詞演算。廣義的數理邏輯除兩個演算外,還包括集合論、模型論、遞歸論和證明論等數學理論。最廣義的數理邏輯是指用人工符號語言和形式化方法研究的各種邏輯理論問題,如模態邏輯、多值邏輯、道義邏輯、模糊邏輯、時態邏輯、語言邏輯等。

綜上所述,從亞里士多德至17世紀前的邏輯,統稱為傳統邏輯,或傳統的形式邏輯;自17世紀萊布尼茲以后,以數理邏輯為代表的各種邏輯,稱為現代邏輯,或現代形式邏輯。

形式邏輯這個名稱,最早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來的,用它來稱呼亞里士多德的演繹邏輯;后來出現的數理邏輯則被稱為現代形式邏輯,或符號邏輯。

近年有人把以傳統形式邏輯為主,吸收某些數理邏輯成果編寫的教材稱為“普通邏輯”。

我國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繁榮,學術發展,許多邏輯工作者對邏輯應用的領域,也進行了新的開拓,如對說話邏輯、文章邏輯、工作邏輯、談判邏輯、論辯邏輯、法律邏輯、偵破邏輯、訴訟邏輯、文秘邏輯、醫學邏輯、教育邏輯等進行了多角度的不同程度的研究,力求使邏輯成為各行各業提高思維與工作效率的有效工具。這種對邏輯應用的研究與普及,即使是原理加實例,“其目的在于幫助讀者消化邏輯原理。因此,這種做法盡管簡單,但仍必要” 方華:《邏輯應用的一項系統工程》,載于1990年6月25日《光明日報》。。事實證明,邏輯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更具生命力地體現了邏輯學的基礎性和人文性,對培養和提高全民的思維素質和邏輯意識、弘揚理性及科學精神,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人們對提高日常思維能力的需要,多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許多大學開設了批判性思維課程,著重培養在實際思維中進行各種推理和論證的能力,尤其關注定義、推理、論證和謬誤等理論問題。這些理論和方法已成為目前各類高級學位(MBA等)以及公務員考試中的邏輯測試內容。

從“大邏輯”的觀念出發,邏輯學的研究呈現出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局面,這說明邏輯科學所具有的廣泛基礎性和人文性,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思維所在之處都是邏輯研究的領域,人們可以從各種不同角度來研究邏輯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任何科學都是應用邏輯,因為任何一門科學的建立,都離不開邏輯思維,都是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構成的科學體系。

在邏輯應用的廣闊領域中,更被我們關注的是思維在語言表達中的邏輯問題。我們知道,思維與語言的關系最為密切,思維是語言的內容,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要憑借語言進行和表達,并且人們只能通過語言材料才能對人的思維作出分析。長期以來,人們對語言表達比較注意語音、語義和語法修辭等方面的分析,卻較少進行邏輯分析,以致經常出現一些邏輯錯誤,降低了語言表達的質量。例如:

①今天是祖國母親60歲生日。

②敵人的侵犯,被我全部殲滅,只有少數撤退了。

例①語法無錯,修辭也好,但“祖國”作為概念,其含義是“自己的國家”,不能等同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更不能表述為“60歲生日”。例②“侵犯”如何被“殲滅”,是主謂不合的語法錯誤;“撤退”應改為“逃竄”更合感情需要,屬修辭毛病;而“全部殲滅”與“少數撤退”,則純屬邏輯上的自相矛盾錯誤。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指出:“語法,我們在中學里學得不少,但是,在語言實踐中,有時候不免寫出一些病句來,這是不善用邏輯思維的緣故。”(《語言的真善美》)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朱德熙更明確地提出:“要把我們的意思正確地表達出來,第一件事情是要講邏輯。”(《語法修辭講話》)這些話是非常中肯的。作為邏輯工作者,應當與語言學家聯手,深入研究語言表達中的邏輯問題。

語言邏輯研究有多種途徑。著名邏輯學家周禮全曾指出:“由于自然語言本身的復雜性,以及現代數理邏輯方法的多樣性,自然語言邏輯就出現了從多個不同角度來進行研究的思路……也有從語言的交際角度結合語法、修辭等特點來研究自然語言中的邏輯問題的思路,等等。”這里說的“自然語言”是相對人工語言而言,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語言;而人工語言是在自然語言基礎上,具有專一性和抽象性的符號語言,有利于思維的精確化,但它不能解決語境多變、語義復雜、語用靈活的自然語言中的表達問題。因此,我們不妨在眾多的研究方法中,運用自然語言自身(非形式化方法)來研究自然語言中的邏輯應用問題,這樣,可能理論上并不高深,但具有廣泛的現實應用意義。

[1] 方華:《邏輯應用的一項系統工程》,載于1990年6月25日《光明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防城港市| 亚东县| 邵阳市| 郁南县| 泰州市| 亳州市| 承德市| 长白| 黄陵县| 原阳县| 辽源市| 阳原县| 邵东县| 大石桥市| 扎赉特旗| 苏州市| 马龙县| 贵港市| 江永县| 高陵县| 雷州市| 阿拉善右旗| 昌平区| 扬中市| 德昌县| 开原市| 昌都县| 长宁区| 全南县| 汾阳市| 巨野县| 永宁县| 怀远县| 潮安县| 醴陵市| 突泉县| 寿阳县| 榆树市| 朝阳区|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