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規范判斷

一、什么是規范判斷

規范判斷是對人的行為提出某種規定的判斷。或者說是包含“允許”、“必須”、“禁止”等規范詞的判斷。例如,“允許私人辦企業”、“干部必須遵紀守法”、“禁止在劇場內吸煙”等。

規范判斷是由對某種行為的斷定和規范詞(提出規范要求的詞)組成。如上例中的“私人辦企業”、“干部遵紀守法”、“在劇場內吸煙”等,都是對某種行為的斷定。規范詞是“允許”、“必須”、“禁止”等。邏輯上以小寫“p”表示對某種行為的斷定,以“O”表示“必須”,“P”表示“允許”,“F”表示“禁止”。

二、規范判斷的種類及其關系

根據規范判斷中規范要求的不同,可分為六種類型:

1.必須肯定判斷:規定某種行為必須履行的判斷。如“公民必須遵守國家法令”。規范詞還可以是“應當”、“要”、“義務”等。公式為:必須p。符號為:Op。

2.必須否定判斷:規定某種行為必須不實施的判斷。如“旅客必須不帶違禁品”。公式為:必須非p。符號為:O┐p。

3.允許肯定判斷:規定某種行為可以實施的判斷。如“允許被告為自己辯護”。公式為:允許p。符號為:Pp。

4.允許否定判斷:規定某種行為可以不實施的判斷。如“允許年老體弱者不排隊”。公式為:允許┐p。符號為:P┐p。

5.禁止肯定判斷(相當于“必須否定判斷”):規定某種行為不得實施的判斷。如“禁止制作盜版音像產品”。規范詞還可以是“不得”、“不準”等。公式為:禁止p。符號為:Fp(相當O┐p)。

6.禁止否定判斷(相當于“必須肯定判斷”):規定某種行為不準不實施的判斷。如“禁止不購票乘坐飛機”。公式為:禁止┐p。符號為:F┐p(相當Op)。

以上六種規范判斷可歸結為前四種,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推斷正確與否的規律,其規律與AEIO的真假對當關系相同,也可由邏輯方陣表示。(見下圖)

其推斷關系是:

(1)反對關系:Op正確,O┐p必錯誤;Op錯誤,O┐p對錯不定。反推同理。

(2)矛盾關系:①Op正確,P┐p必錯誤;Op錯誤,P┐p必正確。反推同理。②O┐p正確,Pp必錯誤;O┐p錯誤,Pp必正確。反推同理。

(3)差等關系:①Op正確,Pp必正確;Op錯誤,Pp對錯不定。Pp正確,Op對錯不定;Pp錯誤,Op必錯誤。②O┐p正確,P┐p必正確;O┐p錯誤,P┐p對錯不定。P┐p正確,O┐p對錯不定;P┐p錯誤,O┐p必錯誤。

(4)下反對關系:Pp正確,P┐p對錯不定;Pp錯誤,P┐p必正確。反推同理。

三、如何運用規范判斷

1.規范判斷有社會制約性。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道德傳統,就會有不同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因此,對同一行為,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就可能有不同的規定。如生育子女行為,有的國家允許多生,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一般情況下,只允許生一個孩子。因此,規范判斷本身無所謂真假,只有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是否正確合理的問題。從邏輯上講,并不研究提出各種規范的社會條件如何,而是注重研究在特定社會條件下所提出的各種規范判斷的邏輯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邏輯推斷關系。例如,從“搜查婦女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進行”可推出“搜查婦女身體不允許不由女工作人員進行”(矛盾關系)。又如,由“子女應當孝敬父母”可推出“子女不應當不孝敬父母”(反對關系)等。

2.準確使用規范詞,恰當進行規范詞之間的等值轉換。例如:

①這對年輕戀人,已到法定結婚年齡,應當到有關部門登記結婚。

②子女必須隨父姓,是不對的,也就是說,子女應當不隨父姓。

例①規范詞“應當”與“必須”相當,都是指令性較強的規范詞,而婚齡的規定只是一個允許的底線,沒有指令性。例②由“必須p”不對,根據反對關系,不能推斷“必須非p”必正確,二者不能用“也就是說”進行等值轉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延津县| 栾城县| 宁河县| 安多县| 汪清县| 蒲城县| 左权县| 迭部县| 新闻| 阳东县| 阜宁县| 台山市| 雅江县| 隆德县| 陇川县| 敖汉旗| 锡林浩特市| 华容县| 罗平县| 武定县| 济宁市| 遂溪县| 安图县| 白水县| 渑池县| 乌拉特中旗| 武强县| 隆德县| 黑龙江省| 巴里| 濮阳市| 滁州市| 深州市| 西林县| 清河县| 东平县| 香河县| 洞头县| 文山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