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家的全面風險管理:基于巴塞爾II追求銀行價值增值
- 徐振東
- 2440字
- 2020-09-24 13:31:02
序
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債風波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將世界經濟送入了低谷,全球銀行業首當其沖深受其害,一些國際銀行遭受重挫,損失慘重。時至今日,走出經濟低谷陰影的增長步伐依舊蹣跚徘徊。痛定思痛,火山式的危機爆發再一次以慘痛的教訓警示了世人:風險管理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銀行持續穩健發展的必需品。職業銀行家受托于股東,追求銀行股東價值最大化是其職業使命,然而完成這一職業使命的過程不僅僅是單純追求利潤的過程,更是一個對多種風險進行全面經營、合理擺布和有效管理的過程。對于銀行風險管理的深刻認識由于金融危機的蔓延再次成為世人及銀行家們思考和討論的焦點。
如何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銀行業加速了全面風險管理變革,各國監管當局、各大商業銀行都在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并以此為契機,推進銀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這里,結合全面風險管理實踐,談幾點看法:
第一,全面風險管理是與時俱進的動態管理過程。在此過程中,銀行管理層要針對內外環境及業務結構變化,適時調整風險管理思路;要善于更新風險管理知識,不斷提高風險敏感性;要及時吸收風險管理經驗,不斷豐富銀行風險管理文化;要適應日常風險管理新需求,不斷健全風險基礎設施;要緊跟金融業務創新步伐,及時開發新的風險管理工具;要隨著銀行風險狀況變化,及時充實銀行資本,強化內部控制機制,實現銀行持續穩健經營。
第二,全面風險管理是對銀行各類風險集成化管理。商業銀行要持續穩健發展,必須對銀行承擔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各類風險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為此,銀行家必須基于風險內在相關性進行集成化管理,在市場相對平靜時期,不至于高估銀行總體風險,在市場波動較大時期,也不會低估銀行總體風險,使風險評估更貼近銀行實際風險狀況。在現實銀行風險管理中,任何孤立地管理某一類風險,都將顧此失彼,無濟于事。此次金融危機再次證明,只有實施全面集成化風險管理,才能經得起外部沖擊。
第三,構建風險基礎設施奠定全面風險管理基石。一方面是人文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風險治理、風險組織以及政策程序:風險治理要求董事會、高管層以及利益相關管理者必須認清自身職責,并在履行職責中高效協作,同時充分賦予資深風險專家決策權;風險組織是以縱向垂直扁平化為主、以橫向貫穿業務單元為輔的矩陣式架構,組織形式應隨業務變化可動態調整;組織決策采取集中決策為主、分散決策為輔的模式,層級授權以受權人的德、才、勤、績為基礎;風險政策程序要全面、統一、配套,在堅持全行政策一致性前提下,適度增加政策執行細則的靈活性,但應確保置于嚴密內控監督之下。另一方面,加強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逐步建立功能強大的中央數據庫,建立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運用各類風險計量工具,這是實現全面風險管理程序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物質基礎。
第四,通過定量與定性管理結合落實全面風險管理。銀行家管理風險不僅要識別風險,更重要的是,要能有效評估風險大小,這既需要基于本行歷史數據開發運用統計模型,包括信用風險評級模型、市場風險內部模型、操作風險計量模型等,這些模型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過全面獨立驗證,以確保模型的適用性和準確性,同時又需要結合銀行家經驗、銀行經營歷史以及經濟周期變化,適度調整模型輸出結果,得到相關風險參數估值,由此來計量某項資產或交易的風險大?。粸榱耸垢黝愶L險得到及時有效控制,必須制定配套的風險管理政策程序,由相應風險控制人員依據政策程序規定,按照風險類別、風險大小以及風險分布狀況采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
第五,基于銀行風險狀況實現銀行資本優化管理。優化銀行資本管理,一方面,要實現總量上供求平衡和結構上合理匹配,基于集團并表對銀行范圍內的所有風險計量加總,根據風險總量大小和風險結構,確定資本需求總量和需求結構;同時對比銀行可用資本量,確定是否需要增加融資,并根據銀行自身情況和市場行情,確定融資渠道和融資類別,確保滿足資本需求總量,并與資本需求結構相匹配。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基于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各類風險預算分配資本,根據不同機構、不同業務條線的風險狀況分配資本限額,使其在各自框定的資本匹配約束內開展業務活動,同時,自下而上進行資本配置,基于風險計量模型,結合專家經驗判斷,計量每項資產或資產組合的風險,計量每筆交易或交易頭寸組合的風險,依據風險調整收益率、綜合收益率等指標,確定是否對某項授信資產或交易頭寸配置資本,并由此動態調整業務,優化資產結構。通過自上而下資本分配與自下而上配置資本,優化銀行資本管理,以此實現全面風險管理,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
銀行經營管理是一項理論上與實踐上都極具挑戰性的艱苦工作,要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需要我們在銀行工作中不斷探索、總結和提煉。徐振東博士是一個勤于實踐、善于思考的青年專家,長期在中國銀行從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規劃建設工作,對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有深入研究,曾作為我行風險管理專家,參與中國銀監會新資本協議研究和規劃項目組工作,參與起草《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內部評級體系監管指引》、《商業銀行資本計量高級方法驗證指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計算指引》等監管規章。在中國銀行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過程中,徐博士牽頭起草了《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風險內部評級政策》、《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風險計量模型管理辦法》、《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風險內部評級體系驗證管理辦法》、《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風險參數量化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文件。作者正是在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撰寫了這本風險管理專著。作者在此書中深入探討了如何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為銀行家日常風險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當今正值中國銀行業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關鍵時期,很多理論問題需要澄清,很多實踐工作需要理論指導,該書的出版將為金融學者、銀行從業者、青年學生及相關人士進一步了解銀行現實風險管理提供幫助,為推動中國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是為序。
中國銀行信貸風險總監
2009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