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反就業歧視法國際前沿讀本作者名: 閻天本章字數: 1435字更新時間: 2020-09-24 13:36:41
序
閻天編譯的《反就業歧視法國際前沿讀本》一書即將出版。作為本書的審校人,我很高興能夠在這里談點想法。
反就業歧視法在中國的興起,主要發生在最近十年。較之西方國家半個世紀乃至更久的發展歷程而言,這一崛起不可謂不迅猛。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就業歧視現象與和諧社會目標之間的沖突日益顯著。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歷次重大社會經濟政策的調整,都會引出歧視問題:計劃經濟時代的城鄉區隔、地域傾斜,使戶籍歧視遺留至今,農民工成為就業歧視的最大受害群體之一;隨著市場化轉型的啟動,用人單位的偏好假“契約自由”之名而全面正當化,性別偏見、健康或者疾病歧視等損害公平競爭和經濟效率的行為沉渣泛起,而居于天然弱勢的女工、未成年工、殘疾人等又難以得到國家和社會的有效保護……可見,就業歧視是勞動就業政策缺陷長期積淀的結果。而近年來以“和諧社會”為目標的民生建設,正可看做對這種缺陷進行系統糾正的嘗試。嘗試的成果之一便是《就業促進法》設專章規定了公平就業問題。然而,法律的規定仍嫌粗疏,諸如就業歧視的概念、救濟形式乃至反歧視的法理依據等問題尚待理清。同時,立法并非反就業歧視行動的終點,而是將法律的闡釋、適用和完善等問題以更為緊迫、更為直接的方式提了出來。由此,通過編譯的形式,引入國外的法治經驗和研究成果,就顯得很有必要了——這正是本書出版的意義所在。
閻天對反就業歧視法的關注,開始得較早。在他上大學二年級之初,就以《就業歧視界定論》為題,完成了第一篇反就業歧視的論文,此后,他完成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本科的學業,繼而攻讀憲法學和行政法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參加了國際人權法碩士項目,還先后訪問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香港大學等海外高等學府,視野逐步開闊,而對反就業歧視法的研究始終沒有松懈。他思維敏銳,善于學習和積累知識,潛心鉆研,五年來,他完成過北京大學校長基金、笹川良一獎學基金資助的獨立課題,參加了我主持的民政部、國際發展法組織的研究項目,也和我一起參加了一系列反就業歧視法的學術會議,并且都有非常積極的表現,顯示出了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學術素養。閻天在自己的學術道路起步階段,恰逢中國反就業歧視法的興起,這本身即是難得的機遇;而他自身刻苦努力的研究,并通過上述一系列活動,抓住了機遇,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自己,取得了收獲。作為他的老師,再沒有比看到學生的成長更為欣慰的事了。這本書的編譯出版,可以看作閻天五年法學學習和研究的一個小結。本書編譯的都是精選的、有較長反歧視法研究歷史的英美國家學者的研究論文,并選譯了美國《1964年民權法》第七編的一部分,主要涵蓋就業歧視的法律界定、就業歧視的法律救濟和就業歧視的法律視野等內容,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研究成果。本書的編譯過程是極其艱辛的,閻天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本書后記中可見一斑;本書的編譯態度也是非常嚴謹的,編譯者嚴格按照學術規范的要求,盡可能尊重原作者的學術思想,保持了原作品的學術風格。
本書的出版,延續了《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論叢》的一貫思路:一是注重前沿性、探索性問題的研究;二是強化外國法、比較法的視角。幸賴北京大學出版社鄧麗華等編輯的悉心工作,叢書自2005年起陸續出版,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學術和社會效果。中律原咨詢(北京)有限公司慷慨資助本書翻譯和出版經費,不僅有望推進反就業歧視法的研究,而且對于獎掖后進、鼓勵更多學子投身法學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叢書的主要參編者和本書的審校人,我對各位支持者,致以由衷的感謝!
謹以上文,作為序言。
葉靜漪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