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基基礎工程質量控制
2.1 土方工程
2.1.1 一般規定
1)土方工程施工前應進行挖、填方的平衡計算,綜合考慮土方運距最短、運程合理和各個工程項目的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平衡調配,減少重復挖運。
土方平衡調配應盡可能與城市規劃和農田水利相結合將余土一次性運到指定棄土場,做到文明施工。
2)當土方工程挖方較深時,施工單位應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底部土的隆起并避免危害周邊環境。
基底土隆起往往伴隨著周邊環境的影響,尤其當周邊有地下管線、建(構)筑物、永久性道路時應密切注意。
3)在挖方前,應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
有不少施工現場由于缺乏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而對施工產生影響。土方施工應盡快完成,以避免造成集水、坑底隆起及對環境影響增大。
4)平整場地的表面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排水溝方向的坡度不應少于2‰。平整后的場地表面應逐點檢查。檢查點為每100~400m2取1點,但不應少于10點,長度、寬度和邊坡均為每20m取1點,每邊不應少于1點。
5)土方工程施工,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平面控制樁和水準控制點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定期復測和檢查。土方不應堆在基坑邊緣。
在土方工程施工測量中,除開工前的復測放線外,還應配合施工對平面位置(包括控制邊界線、分界線、邊坡的上口線和底口線等),邊坡坡度(包括放坡線、變坡等)和標高(包括各個地段的標高)等經常進行測量,校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上述施工測量的基準——平面控制樁和水準控制點,也應定期進行復測和檢查。
6)對雨期和冬期施工還應遵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