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施工項目質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項目質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審核有關技術文件、報告和直接進行現場質量檢驗或必要的試驗等。
1.審核有關技術文件、報告或報表
對技術文件、報告、報表的審核,是項目管理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體內容有:
1)審核有關技術資質證明文件;
2)審核開工報告,并經現場核實;
3)審核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和技術措施;
4)審核有關材料、半成品的質量檢驗報告;
5)審核反映工序質量動態的統計資料或控制圖表;
6)審核設計變更、修改圖紙和技術核定書;
7)審核有關質量問題的處理報告;
8)審核有關應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結構的技術鑒定書;
9)審核有關工序交接檢查,分項、分部工程質量檢查報告;
10)審核并簽署現場有關技術簽證、文件等。
2.現場質量檢驗
(1)現場質量檢驗的內容。
1)開工前檢查。目的是檢查是否具備開工條件,開工后能否連續正常施工,能否保證工程質量。
2)工序交接檢查。對于重要的工序或對工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工序,實行“三檢制”,即在自檢、互檢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專職人員進行工序交接檢查。
3)隱蔽工程檢查。凡是隱蔽工程均應檢查認證后方能掩蓋。
4)停工后復工前的檢查。因處理質量問題或某種原因停工后需復工時,亦應經檢查認可后方能復工。
5)分項、分部工程完工后,應經檢查認可,簽署驗收記錄后,才允許進行下一工程項目施工。
6)成品保護檢查。檢查成品有無保護措施,或保護措施是否可靠。
此外,還應經常深入現場,對施工操作質量進行巡視檢查。必要時,還應進行跟班或追蹤檢查。
(2)現場質量檢查的方法。現場進行質量檢查的方法有目測法、實測法和試驗法三種。
1)目測法。可歸納為看、摸、敲、照四個字。
2)實測法。就是通過實測數據與施工規范及質量標準所規定的允許偏差對照,來判別質量是否合格。實測檢查法的手段,也可歸納為靠、吊、量、套四個字。
3)試驗法。指必須通過試驗手段,才能對質量進行判斷的檢查方法。
3.質量控制統計方法
(1)排列圖法。又稱主次因素分析圖法,是用來尋找影響工程質量主要因素的一種方法。
(2)因果分析圖法。又稱樹枝圖或魚刺圖,是用來尋找某種質量問題的所有可能原因的有效方法。
(3)直方圖法。又稱頻數(或頻率)分布直方圖,是把從生產工序收集來的產品質量數據,按數量整理分成若干級,畫出以組距為底邊,以根數為高度的一系列矩形圖。通過直方圖可以從大量統計數據中找出質量分布規律,分析判斷工序質量狀態,進一步推算工序總體的合格率,并能鑒定工序能力。
(4)控制圖法。又稱管理圖,是用樣本數據為分析判斷工序(總體)是否處于穩定狀態的有效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分析生產過程是否穩定,為此,應隨機地連續收集數據,繪制控制圖,觀察數據點子分布情況并評定工序狀態;二是控制工序質量,為此,要定時抽樣取得數據,將其描在圖上,隨時進行觀察,以發現并及時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失調現象,預防不合格產生。
(5)散布圖法。是用來分析兩個質量特性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即根據影響質量特性因素的各對數據,用點子表示在直角坐標圖上,以觀察判斷兩個質量特性之間的關系。
(6)分層法。又稱分類法,是將收集的不同數據,按其性質、來源、影響因素等加在分類和分層進行研究的方法。它可以使雜亂的數據和錯綜復雜的因素系統化、條理化,從而找出主要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7)統計分析表法。是用來統計整理數據和分析質量問題的各種表格,一般根據調查項目,可設計出不同格式的統計分析表,對影響質量原因作粗略分析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