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水準管軸的檢驗與校正
1.檢驗原理
如果儀器的水準管軸和視準軸平行,當水準管氣泡居中時,視線即水平。這時水準儀安置在兩點間任何位置,所測得的高差都是正確的。假如水準管軸與視準軸不平行,當水準管氣泡居中時,視線卻是向上(或向下)傾斜,與水準軸形成一小角(圖2-31)。

圖2-31 水準管軸的檢驗
2.檢驗方法
選距離約60~80m的A、B兩點,各打一木樁。先將儀器安置在AB線段的中點,如圖2-31所示,在符合氣泡居中的情況下,分別讀取A、B點上水準尺的讀數a1和b1,求得高差h1=a1-b1。這時即使水準管軸與視準軸不平行有一夾角i,視線是傾斜的,由于儀器到兩水準尺的距離相等,誤差也相等,即x1=x2(D1tani=D2tani),因此求得的高差h1還是正確的。然后將儀器搬至B點附近(相距2m左右),在符合氣泡居中的情況下,對遠尺A和近尺B,分別讀得讀數a2和b2,求得第二次高差h2=a2-b2。若h2=h1,說明儀器的水準管軸平行于視準軸,無須校正;若h2≠h1,則水準管軸不平行于視準軸,需要校正。
3.校正方法
儀器安置于B點附近時,水準管軸LL不平行于視準軸CC的誤差對近尺B的讀數b2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而遠尺讀數a2則含有誤差。在校正前應算出遠尺的正確讀數a′2,從圖2-31可知:a′2=h1+b2。
轉動微傾螺旋,使中絲對準遠尺A上的讀數恰為a′2,此時視線已水平,而符合氣泡不居中,用校正針撥動水準管上、下兩校正螺絲(圖2-32),使氣泡居中,這時水準管軸就平行于視準軸了。但為了檢查校正是否完善,必須在B點附近重新安置儀器,分別讀取遠尺A及近尺B的讀數a3和b3,求得h3=a3-b3,若h3≠h1,且相差在3mm以內時,表明已校正好。
水準管的校正螺絲有上下左右共4個(圖2-32)。校正時,先稍微松開左右兩個中的任一個,然后利用上下兩螺絲進行校正。松上緊下,則把該處水準管支柱升高,氣泡向目鏡方向移動;松下緊上,則把水準管支柱降低,氣泡向相反方向移動。校正時,也應遵守先松后緊的原則。校正要細心,用力不能過猛,所用校正針的粗細要與校正孔的大小相適應,否則容易損壞儀器。校正完畢,應使各校正螺絲與水準管的支柱處于頂緊狀態。

圖2-32 水準管的校正
1—水準管;2—氣泡觀察窗;3—水準管支柱;4—校正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