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配線工程
2.2.1 室內配線工程基本知識
1.室內配線的概念
敷設在建筑物、構筑物內的配線統稱為室內配線。
根據房屋建筑結構及要求的不同,室內配線分為明配和暗配兩種,明配指導線直接或穿管、線槽等敷設于墻壁、頂棚的表面及桁架等處;暗配指導線穿管、線槽等敷設于墻壁、頂棚、地面及樓板等處的內部。
配線方法包括瓷瓶配線、槽板配線、線槽配線、塑料護套線配線、線管配線、鋼索配線等。
2.室內配線的基本要求
室內配線工程的施工應按已批準的設計進行,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303—2002,保證工程質量。室內配線工程施工,首先應當符合對電氣裝置安裝的基本要求,即安全、可靠、經濟、方便、美觀。配線工程施工應使整個配線布置合理、整齊、安裝牢固,所以要求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合理的施工。
室內配線工程施工應符合以下一般規定:
1)所用導線的額定電壓應大于線路的工作電壓。導線的絕緣應當符合線路的安裝方式和敷設環境條件。導線截面應當能滿足供電質量和機械強度的要求,不同敷設方式導線線芯允許最小截面見表2-20所列數值。
2)導線敷設時,應盡量避免接頭。因為常由于導線接頭質量不好而造成事故。若必須接頭時,應采用壓接或焊接,并且應將接頭放在接線盒內。
3)導線在連接和分支處,不應當受機械力的作用,導線與電器端子的連接要牢靠壓實。
表2-20 不同敷設方式導線線芯允許最小截面(mm2)

4)穿入保護管內的導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接頭,必須接頭時,應當把接頭放在接線盒、開關盒或燈頭盒內。
5)各種明配線應垂直盒水平敷設,并且要求橫平豎直,一般導線水平高度距地不應小于2.5m,垂直敷設不應當低于1.8m,否則應加管槽保護,以防機械損傷。
6)明配線穿墻時應當采用經過阻燃處理的保護管保護,穿過樓板時應用鋼管保護,其保護高度與樓面的距離不得小于1.8m,但在裝設開關的位置,可與開關高度相同。
7)入戶線在進墻的一段應當采用額定電壓不低于500V的絕緣導線;穿墻保護管的外側應有防水彎頭,且導線應彎成滴水弧狀后才能引入室內。
8)電氣線路經過建筑物、構筑物的沉降縫處,應當裝設兩端固定的補償裝置,導線應留有余量。
9)配線工程施工中,電氣線路與管道的最小距離應當符合表2-21的規定。
表2-21 電氣線路與管道的最小距離(mm)

注:1 蒸汽管道,當在管外包隔熱層后,上下平行距離可減至200mm。
2 暖氣管、熱水管應設隔熱層。
3 應在裸導線處加裝保護網。
10)配線工程施工結束后,應當將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構筑物的孔、洞、溝、槽等修補完整。
3.室內配線的施工程序
1)定位畫線。根據施工圖樣,確定電器安裝位置、導線敷設途徑以及導線穿過墻壁和樓板的位置。
2)預埋預留。在土建抹灰前,把配線所有的固定點打好孔洞,埋設好支持構件,但是最好是在土建施工時配合土建搞好預埋預留工作。
3)裝設絕緣支持物、線夾、支架或保護管。
4)敷設導線。
5)安裝燈具及電氣設備。
6)測試導線絕緣,連接導線。
7)校驗、自檢、試通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