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電纜保護管敷設
當通過城市街道和建筑物間的電纜根數較多時,除了可采用架空明敷電纜或用橋架敷設電纜外,還可將一部分電纜敷設在保護管或排管內。有的地區,為了使室外地下電纜線路免受機械損傷、化學作用及腐殖物質等危害,也采用穿管敷設。
1.電纜保護管的使用范圍
在建筑電氣工程中,電纜保護管的使用范圍如下:
1)電纜進入建筑物、隧道,穿過樓板或墻壁的地方以及電纜埋設在室內地下時需穿保護管。
2)電纜從溝道引至電桿、設備,或者室內行人容易接近的地方、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的電纜需裝設保護管。
3)電纜敷設于道路下面或橫穿道路時需穿管敷設。
4)從橋架上引出的電纜,或者裝設橋架有困難以及電纜比較分散的地方,均采用在保護管內敷設電纜。
2.電纜保護管的選用
目前,使用的電纜保護管種類包括鋼管、鑄鐵管、硬質聚氯乙烯管、陶土管、混凝土管和石棉水泥管等。電纜保護管通常用金屬管者較多,其中鍍鋅鋼管防腐性能好,所以被普遍用作電纜保護管。
1)電纜保護鋼管或硬質聚氯乙烯管的內徑與電纜外徑之比不得小于1.5倍。
2)電纜保護管不應有穿孔、裂縫和顯著的凸凹不平,內壁應光滑。金屬電纜保護管不應有嚴重銹蝕。
3)采用普通鋼管作電纜保護管時,應在外表涂防腐漆或瀝青(埋入混凝土內的管子可不涂)防腐層;采用鍍鋅管而鋅層有剝落時,也應在剝落處涂漆防腐。
4)硬質聚氯乙烯管因質地較脆,不應用在溫度過低或過高的場所。敷設時,溫度不宜低于0℃,最高使用溫度不應超過50~60℃。在易受機械碰撞的地方也不宜使用。若因條件限制必須使用,則應采用有足夠強度的管材。
5)無塑料護套電纜盡可能少用鋼保護管,當電纜金屬護套和鋼管之間有電位差時,容易因腐蝕導致電纜發生故障。
3.電纜保護管的加工
無論是鋼保護管還是塑料保護管,其加工制作均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纜保護管管口處宜做成喇叭形,可以減少直埋管在沉降時,管口處對電纜的剪切力。
2)電纜保護管應盡量減少彎曲,彎曲增多將造成穿電纜困難,對于較大截面的電纜不允許有彎頭。電纜保護管在垂直敷設時,管子的彎曲角度應大于90°,避免因積水而凍壞管內電纜。
3)每根電纜保護管的彎曲處不應超過3個,直角彎不應超過2個。當實際施工中不能滿足彎曲要求時,可采用內徑較大的管子或在適當部位設置拉線盒,以利電纜的穿設。
4)電纜保護管在彎制后,管的彎曲處不應有裂縫和顯著的凹癟現象,管彎曲處的彎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外徑的10%。若彎扁程度過大,將減少電纜管的有效管徑,造成穿設電纜困難。
5)保護管的彎曲半徑一般為管子外徑的10倍,并且不應小于所穿電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表2-12的規定。
表2-12 電纜最小彎曲半徑

注:表中D為電纜外徑。
6)電纜保護管管口處應無毛刺和尖銳棱角,防止在穿電纜時劃傷電纜。
4.電纜保護管的連接
(1)電纜保護鋼管連接。電纜保護鋼管連接時,應采用大一級短管套接或采用管接頭螺紋連接,用短套管連接施工方便,采用管接頭螺紋連接比較美觀。為了保證連接后的強度,管連接處短套管或帶螺紋的管接頭的長度,不應小于電纜管外徑的2.2倍,均應保證連接牢固,密封良好,兩連接管管口應對齊。
電纜保護鋼管連接時,不宜直接對焊。當直接對焊時,可能在接縫內部出現焊瘤,穿電纜時會損傷電纜。在暗配電纜保護鋼管時,在兩連接管的管口處打好喇叭口再進行對焊,并且兩連接管對口處應在同一管軸線上。
(2)硬質聚氯乙烯電纜保護管連接。對于硬質聚氯乙烯電纜保護管,常用的連接方法包括插接連接和套管連接兩種。
1)插接連接。硬質聚氯乙烯管在插接連接時,先將兩連接端部管口進行倒角,如圖2-12所示,然后清潔兩個端口接觸部分的內、外面,若有油污則用汽油等溶劑擦凈。接著,可將連接管承口端部均勻加熱,加熱部分的長度為插接部分長度的1.2~1.5倍,待加熱至柔軟狀態后即將金屬模具(或木模具)插入管中,待澆水冷卻后將模具抽出。

圖2-12 連接管管口加工
為了保證連接牢固可靠、密封良好,其插入深度宜為管子內徑的1.1~1.8倍,在插接面上應涂以膠合劑粘牢密封。涂好膠合劑插入后,再次略加熱承口端管子,然后急驟冷卻,使其連接牢固,如圖2-13所示。

圖2-13 管口承插做法
1—硬質聚氯乙烯管;2—模具;3—陰管;4—陽管
2)套管連接。在采用套管套接時,套管長度不應小于連接管內徑的1.5~3倍,套管兩端應以膠合劑粘接或進行封焊連接。采用套管連接時,做法如圖2-14所示。

圖2-14 硬質聚氯乙烯管套管連接
5.電纜保護管的敷設
(1)敷設要求。
1)直埋電纜敷設時,應按要求事先埋設好電纜保護管,待電纜敷設時穿在管內,以保護電纜避免損傷及方便更換和便于檢查。
2)電纜保護鋼、塑管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7m,直埋電纜當埋設深度超過1.1m時,可以不再考慮上部壓力的機械損傷,即不需要再埋設電纜保護管。
3)電纜與鐵路、公路、城市街道、廠區道路下交叉時應敷設于堅固的保護管內,通常多使用鋼保護管,埋設深度不應小于1m,管的長度除應滿足路面的寬度外,保護管的兩端還應兩邊各伸出道路路基2m;伸出排水溝0.5m;在城市街道應伸出車道路面。
4)直埋電纜與熱力管道、管溝平行或交叉敷設時,電纜應穿石棉水泥管保護,并且應采取隔熱措施。電纜與熱力管道交叉時,敷設的保護管兩端各伸出長度不應小于2m。
5)電纜保護管與其他管道(例如水、石油、煤氣管)以及直埋電纜交叉時,兩端各伸出長度不應小于1m。
(2)高強度保護管的敷設地點。在下列地點,需敷設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的保護管保護電纜:
1)電纜進入建筑物以及墻壁處,保護管伸入建筑物散水坡的長度不應小于250mm,保護罩根部不應高出地面。
2)從電纜溝引至電桿或設備,距地面高度2m及以下的一段,應設鋼保護管保護,保護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應小于100mm。
3)電纜與地下管道接近和有交叉的地方。
4)當電纜與道路、鐵路有交叉的地方。
5)其他可能受到機械損傷的地方。
(3)明敷電纜保護管。
1)明敷的電纜保護管與土建結構平行時,通常采用支架固定在建筑結構上,保護管裝設在支架上。支架應均勻布置,支架間距不宜大于表2-13中的數值,以免保護管出現垂度。
2)若明敷的保護管為塑料管,其直線長度超過30m時,宜每隔30m加裝一個伸縮節,以消除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管子伸縮帶來的應力影響。
3)保護管與墻之間的凈空距離不得小于10mm;與熱表面距離不得小于200mm;交叉保護管凈空距離不宜小于10mm;平行保護管間凈空距離不宜小于20mm。
表2-13 電纜管支持點間最大允許距離(mm)

4)明敷金屬保護管的固定不得采用焊接方法。
(4)混凝土內保護管敷設。對于埋設在混凝土內的保護管,在澆筑混凝土前應按實際安裝位置量好尺寸,下料加工。管子敷設后應加以支撐和固定,以防止在澆筑混凝土時受震而移位。保護管敷設或彎制前應進行疏通和清掃,通常采用鐵絲綁上棉紗或破布穿入管內清除臟污,檢查通暢情況,在保證管內光滑暢通后,將管子兩端暫時封堵。
(5)電纜保護鋼管頂過路敷設。當電纜直埋敷設線路時,其通過的地段有時會與鐵路或交通頻繁的道路交叉,由于不可能較長時間的斷絕交通,所以常采用不開挖路面的頂管方法。
不開挖路面的頂管方法,即在鐵路或道路的兩側各挖掘一個作業坑,一般可用頂管機或油壓千斤頂將鋼管從道路的一側頂到另一側。頂管時,應將千斤頂、墊塊以及鋼管放在軌道上用水準儀和水平儀將鋼管找平調正,并且應對道路的斷面有充分的了解,以免將管頂壞或頂壞其他管線。被頂鋼管不宜作成尖頭,以平頭為好,尖頭容易在碰到硬物時產生偏移。
在頂管時,為防止鋼管頭部變形并且阻止泥土進入鋼管和提高頂管速度,也可在鋼管頭部裝上圓錐體鉆頭,在鋼管尾部裝上鉆尾,鉆頭和鉆尾的規格均應與鋼管直徑相配套。也可以用電動機為動力,帶動機械系統撞打鋼管的一端,使鋼管平行向前移動。
(6)電纜保護鋼管接地。用鋼管作電纜保護管時,若利用電纜的保護鋼管作接地線時,要先焊好接地跨接線,再敷設電纜。應避免在電纜敷設后再焊接地線時燒壞電纜。
鋼管有螺紋的管接頭處,在接頭兩側應用跨接線焊接。用圓鋼做跨接線時,其直徑不宜小于12mm;用扁鋼做跨接線時,扁鋼厚度不應小于4mm,截面積不應小于100mm2。
當電纜保護鋼管采用套管焊接時,不需再焊接地跨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