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基礎
- 周穎 鄭文明 徐衛 趙力編著
- 761字
- 2020-09-18 18:21:23
前言
親愛的同學:
61歲的比爾·蓋茨曾在一篇給大學生的畢業寄語中寫道“當今時代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如果在今天尋找一個能對世界造成巨大影響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就會考慮——人工智能。馬云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再談新制造。他認為,未來30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徹底重塑傳統制造業。企業如果不能從規模化、標準化向個性化、智慧化轉型,將很難存活下去。人工智能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和制造業結合推動轉型升級,也將失去意義。可以知道的是,人工智能與各個行業相結合,可能會發生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我們都坐在人工智能這趟剛剛出發的高速列車上,不知會被帶往何處。
人工智能的本質是計算機模擬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做出和人類智能相似反應的智能機器,這個領域還包括機器人、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總體而言,它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而服務的。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搶走勞動者飯碗的事件正在全球上演,但事實上,人工智能對就業的積極影響超過負面沖擊,簡易工作被取代之后,相繼而來的是大量勞動力的釋放,人類技能的升級才是重點,人才也會被分配到合理的崗位。
“公眾對人工智能技術抱有希望和想象,相信它能為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改變,但我們也應當正視,當前人工智能技術還處在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還面臨著一些挑戰。”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朱軍教授坦言。也許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們還是會有擔憂,但人工智能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它終將改變世界,相信未來可期。
作為一本適用于人工智能的中學教材,這本書還有許多不妥和不當的地方,歡迎同學們在使用過程中提出一定的改進建議。本教材的目的是養成同學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要有敢于創新和突破的勇氣和信心。
編者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