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光伏電站的建設與施工作者名: 周宏強 王濤 靜國梁本章字數: 5179字更新時間: 2020-09-18 18:22:27
2.3 施工準備工作管理
光伏電站設備的精密性決定了施工單位應該重視整個施工過程,應準備充分、流程優化、施工科學。施工現場管理能夠充分反映施工企業各項管理水平,是整個施工管理的前提和基礎。相對應的,施工準備工作,就是指工程施工前所做的一切工作,不僅在開工前要做,開工后也要做,即其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地貫穿于整個工程建設的始終。工程項目施工準備工作按其性質及內容通常包括技術準備、物資準備、勞動組織準備、施工現場準備和施工場外準備。
2.3.1 技術準備
技術準備是施工準備的核心。由于任何技術的差錯或隱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質量事故,造成生命、財產和經濟的巨大損失。因此必須認真地做好以下技術準備工作。
1.了解施工合同
施工方應對施工合同有一定的了解,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明確合同主要工程量、合同工期、施工范圍、質量標準、合同價款以及合同中材料供應與檢驗,有些合同還提供工程技術要求及執行的規范、法律法規。這些對施工員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辦理工程簽證單等提供了參考與依據。
2.熟悉、會審圖樣
光伏電站的設計圖樣是施工企業進行施工活動的主要依據,學習及會審圖樣是技術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學好圖樣,掌握圖樣內容,明確工程特點和各項技術要求,理解設計意圖,是確保工程質量和工程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
通常先由設計單位進行交底,其內容包括:設計意圖,生產工藝流程,建筑結構造型,采用的標準和構件,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對施工程序、方法的建議和要求、工程質量標準及特殊要求等。然后由施工單位(包括建設、監理單位)提出圖樣自審中發現的技術差錯和圖樣上的問題,由設計單位一一明確交底和解答。
會審時施工等單位提出問題,由設計單位解答,整理出“圖樣會審記錄”(詳見表2-3),由建設、設計和施工、監理單位共同會簽,“圖紙會審記錄”作為施工圖樣的補充和依據。其中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會后由設計單位發設計修改圖或設計變更通知單。
表2-3 圖樣會審記錄

3.現場勘查
施工單位進行現場調查,有助于了解工程項目的全貌,以便確定合理的施工部署和技術措施,為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預算及變更設計提供依據。施工調查內容一般根據工程項目規模、性質、特點、條件和調查目的有所側重,其一般內容詳見表2-4。
表2-4 現場勘查的一般內容

(續)

4.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是施工準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指導施工現場全部生產活動的技術經濟文件。建筑施工生產活動的全過程是非常復雜的物質財富再創造的過程,為了正確處理人與物、主體與輔助、工藝與設備、專業與協作、供應與消耗、生產與儲存、使用與維修以及它們在空間布置、時間排列之間的關系,必須根據擬建工程的規模、結構特點和建設單位的要求,在原始資料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編制出一份能切實指導該工程全部施工活動的科學方案(即施工組織設計)。
2.3.2 現場生產資料準備
材料、構(配)件、制品、機具和設備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這些物資的準備工作必須在工程開工之前完成,應根據各種物資的需用量計劃,分別落實貨源,安排運輸和儲備,使其滿足連續施工的要求。
現場生產資料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準備、構(配)件和制品的加工準備、建筑安裝機具的準備和生產工藝設備的準備。
(1)建筑材料的準備
建筑材料的準備主要是根據施工預算進行分析,按照施工進度計劃要求,按材料名稱、規格、使用時材料儲備定額和消耗定額進行匯總,編制出材料需用量計劃,為組織備料、確定倉庫、場地堆放所需的面積和組織運輸等提供依據。
建筑材料進場計劃。建筑材料需用量計劃主要是指工程用水泥、鋼筋、砂、石子、磚、石灰、防水材料等主要材料需用量計劃,通常在組織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中會提到它,施工人員要關注的是主要材料配備及進場計劃。
(2)構(配)件、制品的準備
在項目施工前,施工組織設計中會根據施工預算提供的構(配)件、制品的名稱、規格、質量和消耗量,確定加工方案和供應渠道以及進場后的儲存地點和方式,編制其需用量計劃。施工人員必須對這一計劃了解,并且應做到心中有數。構(配)件、制品需用量計劃詳見表2-5。
表2-5 構(配)件、制品需用量計劃

(3)機械設備的準備
施工方案中通常會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安排施工進度,確定施工機械的類型、數量和進場時間;確定施工機具的供應方法和進場后的存放地點及存放方式,為組織運輸、確定堆放場地等提供依據。機械設備配備及進場計劃詳見表2-6。
表2-6 機械設備配備及進場計劃

2.3.3 勞動組織準備
勞動組織準備的范圍既有整個建筑施工企業的勞動組織準備,又有大型綜合的擬建項目的勞動組織準備,也有小型簡單的擬建工程的勞動組織準備。
1.擬建工程項目的領導機構
擬建工程項目領導機構的步驟如下:
1)根據擬建工程項目的規模、結構特點和復雜程度,確定擬建工程項目施工的領導機構人選和名額。
2)堅持合理分工與密切協作相結合。
3)把有施工經驗、有創新精神、有工作效率的人選入領導機構。
4)認真執行因事設職、因職選人的原則。
2.組建精干的施工隊組
組建施工隊組要認真考慮專業、工種的合理配合,技工、普工的比例要滿足合理的勞動組織,并符合流水施工組織方式的要求,確定建立施工隊組(專業施工隊組或是混合施工隊組)要堅持合理、精干的原則。同時,要制訂出該工程的勞動力需用量計劃。
3.集結施工力量,組織勞動力進場
施工現場的領導機構確定之后,按照開工日期和勞動力需用量計劃,組織勞動力進場。同時要進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并安排好職工的生活。勞動力需用量計劃是按總進度計劃中確定的各工程項目主要工種工程量,套用概(預)算定額或者有關資料,求出各工程項目主要工種的勞動力需用量,詳見表2-7。
表2-7 勞動力需用量計劃表

4.對施工隊進行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
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的目的是把擬建工程的設計內容、施工計劃、施工技術等要求,詳盡地向施工隊組和工人講解、交代清楚,也是落實計劃和技術責任制的好方法。
(1)交底時間
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的時間,應在單位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開工前及時進行,以保證工程嚴格地按照設計圖樣、施工組織設計、安全操作規程、施工驗收規范等要求進行施工。
(2)交底內容
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施工進度計劃、月(旬)作業計劃。
2)施工組織設計,尤其是施工工藝。
3)質量標準、安全技術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
4)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實施方案和保證措施。
5)圖樣會審中所確定的有關部位的設計變更和技術核定等事項。
(3)交底的形式與方式
交底工作應該按照管理系統逐級進行,由上而下直到工人隊組。其交底的方式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現場示范形式等。隊組、工人接受施工組織設計、計劃和技術交底后,要組織人員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弄清關鍵部位、質量標準、安全措施和操作要領。必要時應該進行示范,并明確任務確定好分工協作,同時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保證措施。
5.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工地的各項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直接影響其各項施工活動是否能順利進行。有章不循其后果嚴重,而無章可循更危險。為此必須建立、健全工地的各項管理制度。一般應具有以下幾種勞動管理制度:
1)工程質量檢查與驗收制度。
2)工程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3)建筑材料(構件、配件、制品)的檢查驗收制度。
4)技術責任制度。
5)施工圖樣學習與會審制度。
6)技術交底制度。
7)職工考勤、考核制度。
8)工地及班組經濟核算制度。
9)材料出入庫制度。
10)安全操作制度。
11)機具使用保養制度。
2.3.4 施工現場準備
施工現場是施工的全體參加者為達到優質、高速、低消耗的目標,而有節奏、均衡、連續地進行戰術決戰的活動空間。施工現場的準備工作,主要是為了給擬建工程的施工創造有利的施工條件和物資保證。施工現場準備的內容如圖2-6所示。

圖2-6 現場準備的內容
1.做好“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水通、路通、電通、場地平整。
● “水通”是指擬建工程開工之前,必須按照施工總平面圖的要求,接通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管線,使其盡可能與永久性的給水系統結合起來,做好地面排水系統,為施工創造良好的環境。
● “路通”是指擬建工程開工前,必須按照施工總平面圖的要求,修好施工現場的永久性或臨時性道路,形成完整暢通的運輸網絡,為建筑材料進場、堆放創造有利條件。
● “電通”是指擬建工程開工之前,要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接通電力和電信設備,保證其他能源(如壓縮空氣)的供應,確保施工現場動力設備和通信設備的正常運行。
● “一平”指場地平整,按照建筑施工總平面圖的要求,首先拆除場地上妨礙施工的建筑或構筑物,然后根據電站總平面圖規定的標高和土方豎向設計圖樣,確定平整場地的施工方案,進行平整場地的工作。
2.施工場地的控制網測量
施工場地的控制網測量步驟如下:
1)按照設計單位提供的建筑總平面圖及給定的永久性經緯坐標控制網和水準控制基樁,進行施工測量,設置永久性經緯坐標樁、水準基樁并建立工程測量控制網。
2)在測量放線時,應校驗校正經緯儀、全站儀、水準儀、鋼尺等測量儀器;校核軸線樁與水準點,確定切實可行的測量方案,包括平面控制、標高控制、沉降觀測、竣工測量等工作。
3)建筑物定位放線,一般通過設計圖中平面控制軸線來確定建筑物位置,測定并經自檢合格后提交有關部門和建設單位或監理人員驗線,以保證定位的準確性。沿紅線的建筑物放線后,還要由城市規劃部門驗線以防止建筑物壓紅線或超紅線,為正常順利地施工創造條件。
3.搭建臨時設施
按照施工總平面圖的布置及大型臨時設施需用量計劃(詳見表2-8),建造臨時設施(臨時生產、生活用房,臨時道路,臨時用水、用電和供熱供氣),為正式開工準備好生產、辦公、生活、居住和儲存等臨時用房。
表2-8 大型臨時設施需用量計劃

4.安裝、調試施工機具
按照施工機具需用量計劃,組織施工機具進場,根據施工總平面圖將施工機具安置在規定的地點或倉庫。對于固定的機具要進行就位、搭棚、接電源、保養和調試等工作,所有施工機具都必須在開工之前進行檢查和試運轉。施工時,應配置使用性能完好安全有保證的機械設備。機械設備的安全裝置和防護設施應齊全,在投入使用前,應對其進行全面的檢查,并填寫機械設備進場驗收單,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機械設備安裝調試常規要求如下:
1)傳動的外露部分應有牢固的防護罩,并且可靠連接,無松動。
2)所有設備接地(零)線應可靠連接。
3)每臺設備應使用一個獨立的開關和電源線路,并與設備的負荷相匹配;所有帶電部位屏護良好,防止意外觸及。
4)設備的限位、聯鎖操作手柄靈活可靠。
5)設備不能出現漏油現象。
6)設備檢修時要斷電,在斷電處必須懸掛警示標志“禁止合閘、有人作業”,并設有專人看護。
5.做好施工現場的補充勘探
對施工現場的補充勘探是為了進一步尋找枯井、防空洞、古墓、地下管道、暗溝、枯樹根等隱蔽物,以便及時確定處理隱蔽物的方案并及時實施,為基礎工程施工創造有利條件。
6.做好建筑構(配)件、制品和材料的儲存和堆放
按照建筑材料、構(配)件和制品的需用量計劃組織其進場,根據施工總平面圖規定的地點和指定的方式進行儲存和堆放,一般應達到以下要求:
1)建筑材料、構件、料具必須按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堆放,布置合理。
2)建筑材料、構配件及其他料具等必須安全、整齊堆放(存放),且不得超高。堆料應分門別類,懸掛標牌。標牌應統一制作,標明名稱、品種、規格數量以及檢驗狀態等。
3)施工現場應建立材料收發管理制度。倉庫、工具間材料應堆放整齊。易燃易爆物品應分類堆放,并配置專用滅火器,專人負責,確保安全。
4)施工現場應建立清掃制度,落實到人,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建筑垃圾應定點存放,及時清運。
5)施工現場應采取控制揚塵措施,水泥和其他易飛揚的顆粒建筑材料應密閉存放或采取覆蓋等措施。
7.及時提供建筑材料的試驗申請計劃
按照建筑材料的需用量計劃,及時提供建筑材料檢驗試驗申請計劃(詳見表2-9)。如鋼材的機械性能和化學成分等試驗,混凝土或砂漿的配合比及強度等試驗。
表2-9 建筑材料檢驗試驗申請計劃

8.設置消防、保安設施
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根據施工總平面圖的布置,建立消防、保安等組織機構和有關的規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
9.拆除障礙物
其要求如下:
1)施工現場的一切地上、地下障礙物,都應在開工前拆除。
2)房屋拆除時,一般要將水源、電源切斷后方可進行拆除。若采用爆破拆除,必須經有關部門批準,由專業的爆破作業人員來承擔。
3)架空電線(電力、通信)、地下電纜(包括電力、通信)的拆除,要與電力部門或通信部門聯系并辦理有關手續后方可進行。
4)自來水、污水、煤氣、熱力等管線的拆除,都應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系,辦好手續后由專業公司來完成。
5)場地內若有樹木,需報園林部門批準后方可砍伐。
6)拆除障礙物的,留下的渣土等雜物都應清除出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