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親子英語啟蒙方法課:如何讓孩子真正愛上英文閱讀作者名: 李杜本章字數: 17字更新時間: 2020-09-18 18:21:08
第二章 家庭英語啟蒙,第一步怎么走?
2.1 為什么從童謠童詩開始英語啟蒙?
童謠和童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時候念的“拍拍手,點點頭,敬個禮,握握手,我們都是好朋友”,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現在但凡談英語啟蒙,也都離不開童謠和童詩,Mother Goose、Susie Tallman這些經典童謠都成了家長們必備資源。
但在我們給孩子放童謠童詩之前,還是應該先了解一下,為什么我們要從學童謠童詩開始英語啟蒙?它們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我們又應該怎樣用好這些資源?
英文的童謠和童詩有沒有區別?有。區別在于童謠相對來說語言更簡單,構造的情境更接地氣。而童詩在這兩方面都更上一層樓,同時也保留了童謠的趣味。
這兩者之間更多的是共性,也就是對孩子都益處多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童謠童詩有利于孩子積累詞匯
大聲朗讀押韻的詩歌能夠幫助孩子更容易地學習新的詞匯。這要歸功于詩歌的韻律結構,通過韻律結構給一些新詞或者生詞創造語境,同樣也適合一些發音相似但是意義不同的詞。
2.童謠童詩有助于培養音素意識
孩子通過背誦押韻的詩歌,可以學習和理解重讀、弱讀、語音語調的變化。此外,背誦詩歌有利于幫助孩子建立音素意識,為之后學習自然拼讀打下基礎。什么是音素意識呢?首先能意識到單詞是由音素構成的,而且能聽出單詞中的音素,最后能運用這些音素。聽起來很難,但是放到童謠童詩中去理解,則會變得簡單。例如,hot這個詞,是由/h/、/?/、/t/三個音素構成,孩子聽到這個詞時,要能分辨出這三個音素,下次聽到hot、pot的時候可以反映出這兩個詞都有/?/、/t/的音,前面的/h/、/p/兩個音素不同。如果下次再遇到top,孩子可以嘗試著讀出/t?p/。這就是我們說的音素意識。
3.童謠童詩有助于提升記憶技巧
在詩歌朗誦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摘取信息,也學會了根據內容關聯性排序。當孩子練習背誦詩歌時,大腦將記憶與視覺事件結合起來,進而幫助他們提升記憶技巧。除此之外,對記憶、模式和順序的熟悉,將會對孩子在學習新語言、閱讀和數學方面有所幫助。
4.童謠童詩有助于自我表達
在背誦童謠和詩歌時,孩子可以自由地向聽眾表達感情。童謠和詩歌是一種自我表達的形式,具有文字和情感的創造性,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向聽眾傳達訊息。在誦讀這些童謠和詩歌時,其中的韻律不僅可以通過文字展現,同樣也可以通過朗誦者的音量、音調、停頓和語速來體現。在這個過程中,這首詩被賦予了生命力,同時也讓孩子的表達靈動起來。
5.童謠童詩有助于提高身體意識
當孩子在背誦童謠和詩歌的時候,他們會調整呼吸的節奏,嘴部和其他的身體動作會隨著句子的節奏而改變。他們也會利用手勢和面部表情,與聽眾進行情感交流。此外,誦讀童謠和詩歌還會讓孩子對演講更有信心。研究表明,之前在公共場所進行過童謠和詩歌朗誦的孩子,更愿意在陌生的聽眾面前演講。
童謠童詩的學習不光是孩子的事情,最重要的應該是父母要參與其中。父母應該用什么辦法引導孩子進行童謠和詩歌的學習呢?以下是七種可以嘗試的方法:
?列出孩子感興趣的童謠和詩歌,堅持讀或唱給孩子聽。通過反復誦讀和聆聽,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
?和孩子一起誦讀童謠和詩歌,在讀的同時和孩子一起打節拍。
?可以在家里找到或制作一些簡單的、可以發聲的小物件,例如可以把豆子放進塑料瓶里,一邊唱兒歌一邊按節奏搖,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孩子的興趣。
?將詩歌和童謠與動作結合起來。在唱的同時加入一些與歌詞相對應的手勢和身體動作,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單詞的含義。
?在唱童謠的時候可以故意遺漏掉一些單詞,鼓勵孩子幫忙填充。這是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的有效方法。
?在日常的活動中,例如繪畫和數數中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節奏,這些節奏最好是孩子之前聽過的童謠,這樣會增加孩子的參與度。
?可以根據童謠的內容進行分類學習,內容大致可分為數字、顏色、形狀、天氣等。通過這種分類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每個主題的內容。
在孩子學習英語中,童謠童詩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孩子的成長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鼓勵孩子參與,同時也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只有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學習才能更加快樂,熱情才會越來越濃。
李杜老師有話說
英語啟蒙初期,童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人類早期歷史上,音樂先于語言。對于個人而言,幼童對于語言的韻律格外敏感。朗朗上口的童謠似乎喚醒了遠古人類對音樂的感知,孩子內心喜悅,舞之蹈之,并不由自主地模仿歌唱。
英語童謠的另一個作用是讓中國孩子熟悉英語的發音。這樣,孩子不會對另一門語言產生不確定性,從而心生畏懼。英語的發音與中文區別很大,孩子從小唱童謠可以毫不費力地自然習得。
心一聽的童謠,當然也不外乎Row Row Row the Boat,Jack and Jill,Baa Baa Black Sheep之類。音樂的好處是多年后再聽,仍會場景再現。現在,只要聽到這些英語童謠,就仿佛回到了英國,仿佛回到了在送心一去上幼兒園的路上。
心一的童詩啟蒙,主要來自Julia Donaldson的一系列繪本:《咕嚕牛》、Stickman、Room on the Broom等。當時覺得對三四歲孩子而言太難,但心一似乎沒有被難住,很是喜歡。所以,大人覺得難的,孩子不一定有同感。只要有韻律,有節奏,朗朗上口,孩子讀《三字經》都能張口就來。
心一在3歲左右時,喜歡看動畫片《花園寶寶》。里面的低齡童謠,聽起來嘰里咕嚕的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意思,不過是各類音節的堆砌。我這成年人的舌頭根本忙不過來,但心一聽了幾遍便曲不離口了。這類童謠是極好的針對口腔發音器官訓練的素材。
Yes—my name is Iggle Piggle,
Iggle Piggle,Wiggle,Niggle,Diggle!
Yes—my name is Iggle Piggle,
Iggle Piggle,Wiggle,Niggle,Woo!
我學了很多年英語,在一些細節的發音上,總是脫不了中國、甚至武漢口音,想必是口腔肌肉和發音器官未經英語童謠的洗禮吧。成年人如果錯過了童謠這一語音關鍵期,只能后期靠繞口令的艱苦訓練來彌補了。
談到英語詩歌,許多人望而生畏,眼前出現莎士比亞的嚴峻面孔,或者拜倫、雪萊等洋洋灑灑的長篇詩章。其實,英文兒童詩歌,不過是英文童謠的升級版,一樣朗朗上口。
英語詩歌方面,早在17世紀,以《天路歷程》名滿天下的英國詩人John Bunyan就出了一本兒童詩集。18世紀,布萊克的《天真之歌》問世。19世紀以后,英語兒童詩歌更是蔚為大觀,羅塞蒂等人的兒童詩名噪一時。
英語兒童詩歌除了保留童謠的韻律外,最大的特點是其想象力。兒童詩不僅保持了孩童的想象力,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我曾讓心一讀美國女詩人Eve Merriam(1916—1992)的一首詩,其構思之新奇,讓心一眼界大開。
Is It Robin O'clock?
Is it robin o'clock?
Is it five after wing?
Is it quarter to leaf?
Is it nearly time for spring?
Is it grass to eleven?
Is it flower to eight?
Is it half-past snowflake?
Do we still have to wait?
現在是知更鳥時間嗎?
翅膀過五分?
樹葉差一刻?
還是馬上春暖花開?
11點還差綠草?
8點差鮮花?
雪花過30分?
我們還要再等待?
這首詩,把翅膀、樹葉、綠草、鮮花、雪花都當作了時間單位。five after wing,“翅膀”過5分。一般我們說,5點過5分,是five after five。在這首詩里,quarter to leaf,是還差1刻鐘到樹葉。grass to eleven,11點差青草。flower to eight,8點差鮮花。知更鳥在枝頭婉轉歌唱,報出的時間如此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