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4 FCM F1

1940年5月30日,法國陸軍第349坦克團裝備的夏爾B1 Bis重型坦克

1940年時的法國陸軍裝甲力量精華,基本上由500輛索瑪S35中型坦克和403輛夏爾B1重型坦克構成——它們中的大部分被分配給了3個輕機械化師。就輕機械化師的坦克數量和質量而言,應該說與德軍的裝甲師相當。法軍輕機械化師采取2旅4團的編制,由2個輕機械化旅(法文縮寫是BLM)組成,但是注意這兩個旅的裝備是不同的。其中,輕機械化旅A實際上是一個坦克旅,下轄兩個裝甲騎兵團,在法軍中,他們的名稱是“胸甲騎兵團(RC)”或者“龍騎兵團(RD)”;每個團的標準裝備是47輛霍奇基斯H39輕型坦克和48輛索瑪S35中型坦克。輕機械化旅B是一個機械化步兵旅,下轄一個裝甲偵察團(RC)和一個機械化騎兵團(RDP),每個裝甲偵察團的標準裝備是43輛潘哈德178裝甲車(其中包括1輛無線電通信車),而每個機械化騎兵團的裝備則是69輛MR33/AMR35 ZT1裝甲車。至于夏爾B1重型坦克,則通常編為統帥部直屬重型坦克團,戰時加強給輕機械化師或預備隊裝甲師。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來看,這都是一股相當可觀的力量(后來的戰爭實踐也多少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索瑪S35在火力、機動和防護性上的均衡與夏爾B1的堅不可摧都在那場短暫的戰役中給對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如果不是因為過于笨拙的指揮藝術,這些坦克本應成為德國人的夢魘。但其實,盡管索瑪S35與夏爾B1已經達到甚至超出了同類裝備的水平,但法國人早在這兩種坦克剛剛投產的1936年,就開始了新一輪的裝備更新計劃,企圖以一些全新的型號取而代之,對德國人形成壓倒性優勢,只不過后來的戰爭打亂了這一節奏。

在夏爾B1之前,法國人還造出過這種戰斗全重超過70t的夏爾2C超重型坦克

鑒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戰爭雙方只強調進攻而造成具大人員傷亡的慘痛教訓,此次戰前的法國軍方認為在未來的戰爭中,防御一方將占優勢,所以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在法德邊界開始修筑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執行防守戰略、堅持以步兵為主的政策,不僅使法國陸軍只有很少的資金研制、試驗和裝備坦克,還直接影響了坦克的發展方向。既然坦克的作用只是支援步兵,或是像騎兵那樣進行警戒、偵察,坦克就沒有必要有很高的速度和較大的行程,而只需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火力。也正因為如此,在法國坦克部隊普遍缺乏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夏爾B1重型坦克以其厚重的裝甲、既能用于反坦克又能用于火力支援的齊備火力,全面超越了當時任何一款德軍坦克,在成為法國裝甲部隊手中全能型王牌的同時,也成為德國裝甲兵眼中不可戰勝的“猛犸”。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1936年法國工程師的圖紙上又出現了更為可怕的巨型裝甲怪物。要知道,夏爾B1只以32t的戰斗全重便令德國人手足無措。夏爾B1bis在火力和防護上比較出色,它的47mm L35炮比德軍的Pz.Kpfw. III和IV威力更大,它的75mm車體炮炮口初速度為490m/s,使用的1915型高爆榴彈裝有740g高爆炸藥,按當時的標準威力驚人,發射1910型穿甲彈時可以在400m距離上以30°角貫穿40mm厚的裝甲,射速15發/min。其47mm L35炮發射1932型高爆榴彈時初速為590m/s,發射1935型被帽穿甲彈時初速則達到了700m/s。由于該車防護堅固,比當時德軍坦克外形更加高大威猛,在二戰初期遇到夏爾B1bis的德軍冠之以綽號“巨人(Kolosse)”,德軍只能采用射擊其履帶或者其左側的發動機散熱格柵的辦法予以摧毀,有時甚至要使用88mm Flak-36高炮才能奏效,而法國工程師繪圖板上的這種巨型怪物卻重達140t,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可想而知。

FCM F1超重型坦克側視圖

事實上,這種后來被命名為“FCM F1”的超重型坦克,屬于1920年著名的70t級FCM 2C超重型坦克的延續,所以我們從FCM F1的設計中,依然能夠看到濃烈的多炮塔主義風格——前后縱列配置的兩個炮塔中(主炮塔在后,副炮塔在前),分別安裝有一門90mm高炮(在發射穿甲彈時初速710m/s,1000m距離內能夠穿透100mm厚的均質鋼裝甲板)和一門SA35型75mm坦克炮,而在兩個炮塔的頂部或側面,則分別裝有一門20mm高平兩用機關炮作為輔助武器。至于FCM F1的底盤結構則類似于夏爾B1,采用輪軸架結構小直徑負重輪的獨立螺旋彈簧式懸掛裝置,每側有多達21個小直徑負重輪。主動輪在后,誘導輪在前,前面的誘導輪帶有外齒,和履帶嚙合,并可以通過誘導輪來調節履帶的張緊度。后部的主動輪內帶有行星齒輪排,兼有側減速器的功能。FCM F1行動部分的另一個特點是履帶外側有側護板及排泥槽。這種設計的最大優點是造價較低、結構簡單、易于生產,即使個別負重輪被擊毀也能繼續行動。不過,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過小的負重輪也造成懸掛行程太小,越野時的舒適性太差,也就是顛得特別厲害(就像沒有減震裝置的汽車)。當然,在法國人的腦海中,除了種類齊全、威力巨大的各種武器外,厚重的裝甲對一輛多炮塔風格的超重型坦克而言是最具威懾力的重要指標,所以按照時代標準FCM F1的裝甲厚度十分驚人——正面120mm,側面100mm——基本沒有任何一種坦克炮或反坦克炮能夠對其造成實質性威脅。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雖然法國工程師為FCM F1準備的兩臺550馬力潘哈德發動機,按時代標準功率已經相當可觀,但在140t的戰斗全重下,公路速度只能達到可憐的24km/h(不過對于一輛超重型坦克來說,這已經足夠了)。令人遺憾的是,當法國國防部于1940年4月27日下令將FCM F1投產(首批訂單12輛),企圖以此挽回敗局時,戰爭的形勢已經惡化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如此倉促的投產命令自然不了了之。這個龐然大物最終只有一個全尺寸木制模型留存于世(事實上,即便一切順利,FCM F1最早也要到1941年6月才能完成生產準備)。

相比于FCM F1,上面的T-28多炮塔坦克的典范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榕江县| 时尚| 苍溪县| 辽中县| 古丈县| 读书| 甘德县| 正宁县| 正安县| 万宁市| 神木县| 龙山县| 长垣县| 通榆县| 佛教| 和田县| 永州市| 临颍县| 霍林郭勒市| 绵竹市| 宜丰县| 平顺县| 纳雍县| 贵溪市| 泸州市| 海兴县| 汕尾市| 隆尧县| 安仁县| 汾阳市| 梅州市| 竹北市| 新乡市| 达日县| 道真| 万安县| 县级市| 城固县| 曲麻莱县|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