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1.作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人工智能的英文縮寫是( )。
A. CPU
B. AI
C. BI
D. DI
2.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交叉科學,它涉及( )。
A. 自然科學
B. 社會科學
C. 技術科學
D. A、B和C
3.人工智能定義中的“智能”,涉及諸如( )等問題。
A. B、C和D
B. 意識
C. 自我
D. 思維
4.下列關于人工智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科學
B. 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C. 自1946年以來,人工智能學科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得到充分應用
D.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甚至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5.人工智能經常被稱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三大尖端技術是指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人工智能
B. 三大尖端技術是指管理技術、工程技術、人工智能
C. 三大尖端技術是指基因工程、納米科學、人工智能
D. 人工智能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分支,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已自成系統
6.人工智能與思維科學的關系是實踐和理論的關系。從思維觀點看,人工智能不包括( )。
A. 直覺思維
B. 邏輯思維
C. 形象思維
D. 靈感思維
7.強人工智能強調人工智能的完整性,下列( )不屬于強人工智能。
A.(類人)機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維一樣
B.(非類人)機器產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樣的知覺與意識
C. 看起來像是智能的,其實并不真正擁有智能,也不會有自主意識
D. 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
8.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的科學大師是( )。
A. 愛因斯坦
B. 馮·諾依曼
C. 錢學森
D. 圖靈
9.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信息存儲和處理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革命。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計算機是用于操縱信息的設備
B. 計算機在可改變的程序的控制下運行
C. 人工智能技術是后計算機時代的先進工具
D. 計算機這個用電子方式處理數據的發明,為實現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種媒介
10.Wiener從理論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動都是( )機制的結果,而這一機制是有可能用機器模擬的。這項發現對早期AI的發展影響很大。
A. 反饋
B. 分解
C. 抽象
D. 綜合
11.( )年夏季,一批有遠見卓識的年輕科學家在達特茅斯會議上,共同研究和探討用機器模擬智能的一系列有關問題,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I)”這一術語,它標志著“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的正式誕生。
A. 1946
B. 1956
C. 1976
D. 1986
12.用來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質基礎以及能夠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的機器就是計算機。下列( )不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領域。
A. 深度學習
B. 計算機視覺
C. 智能機器人
D. 人文地理
13.人工智能在計算機上的實現方法有多種,但下列( )不屬于其中。
A. 傳統的編程技術,使系統呈現智能的效果
B. 多媒體拷貝復制和剪貼的方法
C. 傳統開發方法而不考慮所用方法是否與人或動物機體所用的方法相同
D. 模擬法,不僅要看效果,還要求實現方法也和人類或生物機體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類似
14.人工智能當前的發展具有“四新”特征,下面( )不屬于其中之一。
A. 新能源
B. 新突破
C. 新動能
D. 新高地
15.通過總結人工智能發展歷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得到的啟示是( )。
A. 尊重發展規律是推動學科健康發展的前提,實事求是設定發展目標是制定學科發展規劃的基本原則
B. 基礎研究是學科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C. 應用需求是科技創新的不竭之源,學科交叉是創新突破的“捷徑”,寬容失敗是支持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
D. A、B和C
16.人工智能的發展突破了“三算”方面的制約因素,這“三算”不包括( )。
A. 算法
B. 算力
C. 算子
D. 算料
17.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一些行業崗位將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但下面( )不屬于其中之一。
A. 數據科學家
B. 機器學習工程師
C. 計算機維修工程師
D. AI硬件專家
18.有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潛在威脅,包括( )。
A. 數字安全
B. 物理安全
C. 政治安全
D. A、B和C
19.有研究者認為,讓計算機擁有智商是很危險的,它可能會反抗人類。這種隱患已經在( )中呈現過,其關鍵是允不允許機器擁有自主意識的產生與延續。
A. 法律文件
B. 多部電影
C. 政府報告
D. 一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