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8章 床頭捉刀

正在危急萬分之際,忽見下流港內駛出十余只戰船,當頭船上一員大將,手執長矛,高聲大叫:“嫂嫂留下侄兒去!”原來是張飛巡哨江岸,聞江邊趙云隨從報說消息,才急來截住吳船。船打對頭,張飛提劍跳上吳船,周善提刀來迎,被張飛手起一劍砍倒。夫人大驚道:“叔叔何故無禮?”張飛道:“嫂嫂私自歸家,還要抱走侄兒,才是無禮!俺哥哥是大漢皇叔,也不辱沒嫂嫂。今日相別,若思哥哥恩義,早早回來。”說罷與趙云回船,放孫夫人五只船去了。孔明得知阿斗復被搶回,又驚又喜,自申文書前往葭萌關,報知玄德。孫夫人回吳,見母親國太沒病,知道是被騙歸,心頭轉恨兄長孫權,只得留在南徐,按下不提。

孫權聞說張飛殺了周善,由此大怒,喚集文武,便要令魯肅起軍攻取荊州。正商議調兵之際,忽許都有細作來報,說曹操起大軍四十萬,欲來報赤壁之仇。孫權大驚,只得按下荊州,商議拒敵。便在此時,長史張纮家人前來報喪,說張纮病故,并有遺書上呈,勸孫權遷居秣陵,以為萬世基業。孫權覽書大哭,即命遷治秣陵,修筑石頭城,改稱建業。呂蒙又請于濡須水口筑塢以拒曹兵,孫權許之,便差軍數萬修筑濡須塢,日夜兼工,刻期告竣。

卻說曹操自平定關中,在朝中威信日長,勢壓群僚。長史董昭勸進魏公之位,宜加九錫以彰功德。侍中荀彧以“臣子宜守謙退之節”阻止,曹操尊重荀彧,力辭魏公之爵,即以曹侯之位請立魏國。獻帝從之,使其建都于鄴城,并命崔琰為魏國尚書。因臨菑侯曹植極有才華,曹操欲立為太子,發函求問崔琰。崔琰立即回信,書不封口,令人持之呈報答道:“臣聞《春秋》有云長子當立,且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明,理應承繼大統。其余冒死不愿與聞。”曹操見其如此大公無私,不由喟然贊嘆,便調崔琰為中尉,暫罷議立太子之事。

說話的,你道崔琰何以死命保薦曹丕?原來崔琰與曹丕之親,甚于曹植。早在建安十一年,曹操征討并州之時,留崔琰在鄴城輔佐曹丕,二人即為朋黨。曹丕當時不理政務,專喜著華服乘豪車,外出游獵。崔琰毅然上疏規勸:“臣雖不才,亦曾聞周文王不敢以打獵為樂,《尚書》明載其事。魯隱公外出觀魚,《春秋》因其非禮而譏刺之;夏桀無道,《詩經》云為‘殷鑒不遠’譏之;王者疾日不應舉樂,《禮記》以為忌戒。得失成敗之事,不可不深思明察。袁氏富強而公子放縱,游樂極奢,正義之舉天下不聞,明哲君子頃刻遠離,勇武壯士不肯為其盡爪牙之用。故袁氏雖擁百萬之眾,地跨四州,終至無立足之地。今國家衰敗,恩施不廣,民思德政。曹公以丞相之尊尚親與戎馬,上下操勞辛苦,世子亦當遵循正道謹言慎行,思治國大略,對內有所鑒戒,對外發揚高遠節操,深思太子重責,自貴己身。今世子卻著卑賤之服,四方急馳身臨險地,志于獵獲雞兔之樂,忘國家社稷之本,實令識者痛心。望世子即毀獵具,棄行旅戎服,以孚眾人之望,不讓老臣獲罪于天,則天下幸甚!”

曹丕見此奏章,直驚得遍體流汗,果然立即燒了獵具、丟棄戎服,后親向崔琰認錯服罪,請其此后發現自己再有類似之錯,定要隨時給予批評教誨。崔琰見曹丕如此謙卑,且從諫如流,故此認定其有君臨天下之質,是以曹操來書問,便毫不猶豫,推薦曹丕為太子。崔琰本為冀州名士,體態雄偉聲音洪亮,眉目疏朗,須長四尺,極具威儀,非但為朝廷中人敬仰,即便曹操亦對其有幾分敬畏。崔琰曾向曹操舉薦巨鹿人楊訓,說其雖才能不足,卻清廉貞潔,遵守正道,曹操于是以禮征召楊訓。崔琰又出言正直,毫不避諱,亦不當面奉承。曾與河內溫縣司馬朗為友,當時在其府中見到司馬懿,即對司馬朗說道:“令弟仲達聰敏明哲公允,剛強果斷英勇,皆非公所能比。”其爽直如此。崔琰有堂弟名崔林,年少時籍籍無名,每被親戚輕視。崔琰卻常道:“此兒大器晚成,終必有大用于國家。”又評論涿郡人孫禮、盧毓道:“孫禮誠信耿直剛毅果斷,盧毓清醒機警深明事理,且百折不撓,皆可做三公。”后崔林、孫禮、盧毓都官至宰輔——崔琰識人辨才之能又如此。另崔琰明鑒卓識,篤于情義,其友公孫方、宋階早逝,崔琰便撫養遺孤,恩義慈愛似同親生,世人無不稱贊敬慕。

閑言少敘,書接前文。只說曹操統一北方后聲威大振,又立魏國于鄴城,于是西北各游牧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匈奴亦派使者入貢許都,送來大批奇珍異寶,請求面見魏侯。曹操因身材矮小,恐被來使輕視,于是急將美男子崔琰召來,要他代自己接見匈奴使者。崔琰不從,曹操固請,最終只得應命。崔琰于是居中端坐,接受匈奴使者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之旁。接見禮畢,曹操即派從人去問匈奴使者,對魏侯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說道:“曹公雖長相俊美,豐采高雅,而不如榻側捉刀之人氣度威嚴。此人絕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從人以此話回報,曹操大喜,嘗以此為笑談說與群臣。

建安十六年,曹操欲報赤壁之仇,興兵再下江南,命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正然抱病,但恐曹操誤會,只得帶病而行。曹操見到荀彧大喜,將其留在軍中,并令統領后軍,自率前鋒軍馬先行。不料未至濡須,荀彧之子荀惲突發哀書來報,說荀彧病死于壽春,終年五十歲。曹操覽書大哭,為之廢食三日,便令回兵許都,為荀彧治喪,命以王公之禮厚葬,謚曰敬侯。回首荀彧自背棄袁紹,追隨自己一生,所建大功無人能及,不由悲不自勝,向群僚嘆息道:“文若一死,某之子房休矣!”遂令軍中史官敘論荀彧生平之功,以揚名于后世。

史官領命,按察薄籍,乃敘荀彧所建大功曰:荀彧乃荀子孫卿之后,其祖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父荀緄曾任濟南相,叔荀爽曾任司空。南陽名士何颙見到荀彧,曾大為驚異道:“此子是王佐之才也!”永漢元年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自為相國,荀彧棄官歸鄉。同郡韓馥時任冀州牧,派人接荀彧及其宗族,遷至冀州避難。后冀州為袁紹所得,荀彧及弟荀諶、同郡辛評、郭圖皆歸袁氏。荀彧以袁紹終不能成事,遂離袁紹而投曹公,時年二十九歲。荀彧初見曹公便道:“董卓殘暴,必因禍亂暴斃。”其后董卓果死于呂布之手。

興平元年,曹公東征徐州牧陶謙,張邈、陳宮乘機謀反,迎呂布入據兗州,乃為禍亂。兗州諸城皆響應張邈,投靠呂布。當時曹公率大軍出征,留守兵力極少,荀彧急召夏侯惇前至鄄城,乘夜誅殺謀反者數十人,軍心乃安。豫州刺史郭貢因受呂布煽動,率眾數萬來攻,軍中甚懼。郭貢求見荀彧,夏侯惇恐其被害,極力勸阻,荀彧則道:“郭貢與張邈素無往來,今受其蠱惑而至,尚未定計攻城。某趁其計議未定而去說之,便可使其中立,不為呂布所用。我若不往,其必惱而定計攻城,則兗州危矣。”于是坦然孤身出城會見郭貢,言談自若,寵辱不驚。郭貢見荀彧坦然赴約,認為鄄城易守難攻,且必有備,遂引兵而去。荀彧又與程昱定計,保全范縣、東阿及鄄縣三城,待曹公回師濮陽擊敗呂布。此荀彧保魏第一大功也。

興平二年正月,曹公大敗呂布于定陶。時徐州牧陶謙已死,曹公欲趁機奪取徐州,荀彧勸阻道:“當年漢高祖保守關東,光武帝占據河內,都是先鞏固基地以控制天下,終成大業。將軍憑兗州以為根本,此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得不先穩固之。今若舍呂布而東攻徐州,呂布必乘機侵擾,我三縣之地亦不可保。若徐州不下,將軍將安身于何處?況陶謙雖死,徐州已讓于劉備,現東方都已收麥,劉備及陶謙舊部必會堅壁清野以防將軍。如此不出十日,我十萬人馬未戰先困。前次討伐徐州時將軍因憤屠城,徐州子弟今番必會誓死奮戰不降,將軍即使攻下徐州,亦不可守,望將軍細細權衡。”一番苦口婆心,終于說動曹公,放棄進攻徐州。曹公北返,其后割麥存糧,大敗呂布,兗州遂平。此荀彧保魏第二大功也。

建安元年,荀彧隨曹公擊敗黃巾軍。七月,獻帝從長安返回洛陽。荀彧力勸曹公首倡義兵勤王,迎請獻帝至許都,奉天子以令天下不臣,可得天下之勢。曹公認為言之有理,遂應安集將軍董承秘請,親率大軍進抵洛陽,奉迎獻帝遷都于許。曹公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常以天子名義號令天下,并以此掃平諸侯,一統河北諸州。此荀彧保魏第三大功也。

曹公連年在外征戰,全憑荀彧居中持重,軍國之事也皆由荀彧調度籌劃。曹公曾問荀彧:“若先生不幸,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荀彧答道:“荀攸、鐘繇可也。”于是二人皆勝其任,屢立戰功。荀彧善于識人,更善舉薦人才,初薦戲志才,志才死后,又舉薦郭嘉。皆因郭嘉雖有大才,但放蕩形骸,行為不檢,故此不得已而后薦之。十余年間,荀彧又先后薦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共輔曹公,皆為當時名士,亦各稱其選。此荀彧保魏第四大功也。

建安二年正月,曹公南征張繡敗歸。袁紹則日益驕矜,寫信給曹公時辭語驕慢。曹公將袁紹書信示之荀彧,則以十勝十敗之論回復曹公。又諫以關西之事盡托鐘繇,曹公遂于建安三年五月降張繡,十二月誅呂布,平定中原。次年四月,曹公派將北渡黃河擊殺眭固,占射犬,控制河內,于是由弱變強,據有兗、豫、徐三州。此荀彧保魏第五大功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平江县| 万载县| 神池县| 苍梧县| 白银市| 图们市| 蒙阴县| 霞浦县| 黑龙江省| 当阳市| 龙川县| 晋州市| 双辽市| 五台县| 九龙城区| 汝阳县| 永和县| 保亭| 疏勒县| 西盟| 怀集县| 福建省| 华亭县| 南昌市| 堆龙德庆县| 成武县| 浙江省| 城市| 建水县| 沙雅县| 齐河县| 达州市| 关岭| 普陀区| 钟祥市| 合山市| 斗六市| 石城县| 定西市|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