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權作譯序

余 斌

眼前的這本書,直譯名應為“普魯斯特怎樣改變你的生活”,書中的九個章節,都是以HOW打頭,從怎樣讀書,怎樣交友到怎樣談戀愛,一一開出方子。根據這個綱目,我們大可推斷這是一部勵志書,或者換個說法,準生活教科書。是嗎?——也是,也不是。

《科克斯書評》上有人撰文贊道:“德波頓渾不費力,談笑之間即勝過布魯姆、丹比對經典名著的品評”,似乎視之為文學批評。《每日電訊報》上的書評說得更為斬截——“此書引人入勝,實屬多年未見最為有趣的文學批評之作。”《出版人周刊》上說:“德波頓寫活了普魯斯特,讀德波頓的普魯斯特,是極愉快的經驗。”似乎又看作普魯斯特的傳記或準傳記。《星期天快郵》上的書評說:“德波頓把嚴肅的哲學思考、給戀人的建議及文學上的見解,當作彩球拋向空中做雜耍表演,令人嘆服。恰是此種表演,令他置身于歐洲機智、婉妙的文學傳統之中。”雖語涉多面,落腳卻在幽默文學的傳統,當然是將其看作了一部上佳的小品文。說法不一,各執一端,哪一說為是?——都不是,又都是。

這是一部關于《追憶逝水年華》的書。書中有大量的引證、摘錄,有對普魯斯特筆下人物、情節、場景的描述、分析和品評。德波頓對普魯斯特的巨著爛熟于心,不惟人物的拿捏、風格的把握,甚至書中最長句子可達何等長度也算得毫厘不爽。含英咀華,剔隱抉微,他出入書里書外,跳撻不已,于書中所述信手拈來,引申延展,發為高論,每每別有會心。若謂賞鑒含玩也是批評一義,此書正不妨當作“另類”的文學批評,或是讀《追憶逝水年華》的一部心得。但是作者無意于文學評價,甚至也無意做文學意義上的導讀,——《追》書固為文學名著,在他那里,卻首先是一部人生之書。七卷洪文,權當普魯斯特寫在人生邊上的腳注,他這里再來注上加注,從中演繹出一套完整的生活哲學、處世態度。普書因此成為通向德波頓就人事各端生發議論的跳板。

這是一部以普魯斯特為主角的書。普魯斯特的大名,幾乎出現在全書的每一頁,普魯斯特的性情脾性,浮現在德波頓的字里行間。德波頓似乎諳曉關于普魯斯特的一切,不僅了然種種生平故實,還知道普氏諸多怪癖和鮮為人知的細枝末節。普魯斯特的家庭,《追憶逝水年華》出版的經過,人物的原型,他的戀母,他的同性戀傾向,他的哮喘病,他嬌嫩無比的皮膚,他的喜好奢華,他第一次冶游領受的難堪,他與詹姆斯·喬伊斯尷尬的會面,乃至他在巴黎的電話號碼,他付小費的做派……作者均閑閑道來,談得津津有味。凡此之類,林林總總,豈不都是傳記的好材料?然而德波頓顯然無心給普氏做傳,考訂事實既非其所欲,寫成一本軼事匯編,同樣非他所愿。《擁抱逝水年華》并非關于普氏的“戲說”,但若想了解普魯斯特的一生,此書決非上選。普氏生平種種,均被掰開揉碎,納入作者議論的人生事項,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拿普魯斯特開刀,拿普魯斯特說法,以普魯斯特解《追憶逝水年華》,以《追憶逝水年華》解普魯斯特,人書互證,竟是要向我們提供生活的參照。

這是一本風趣的書,然而里面不乏一本正經的教誨之言。

這是一本教訓之書,然而全書貫穿著揶揄調侃的語調。

……

最后,只好說這書于各種成分兼而有之,德波頓攤開大包小包關于普魯斯特的資料,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談文學也說人生,開宗明義,曲終奏雅,聲明要給讀者上一堂生活的咨詢課。硬要歸類,也許就得拖泥帶水說成這樣:“一本索解普魯斯特生活智慧,出諸小品風格的勵志書。”

勵志之書,坊間多有,大費周章方得歸宗定性,說明此書與通常勵志書大大不同。借名著,借“模范”人物明生活之理,算不得德波頓的創意,奇的是放著無數名著名人不選,他偏偏挑中了普魯斯特和他的書。普魯斯特誠然是舉世公認的文學大師,現實生活中他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進取、樂觀,普魯斯特的身上看不到,健康、自信,到他那兒去找肯定找錯了地方。門窗緊閉,足不出戶,他終日盤踞床上,坐擁種種疾病,時時為了失眠、傷風、便秘之類擔驚受怕,屢屢宣布自己已然死期不遠。人生諸項,于他幾乎是一連串失意的連綴:著書無人賞識,愛情全無著落,至于他看重的友誼,他那些社交場上頻頻聚首的朋友對他寄贈的書稿甚至翻都懶得一翻。而立之年他的自我評價是:“沒有快樂,沒有目標,沒有行動,也沒有抱負。有的是已經到頭的人生路,是父母憂心忡忡的關注。沒有什么幸福可言。”直到寫出《追憶逝水年華》,他還不住地嘀咕:但愿我能更自信一點。這么一位“沒有幸福可言”,從生理到心理都有必要請人咨詢的人來充我們的人生指導,是否有點搞笑?

普魯斯特本人卻擔保,他雖終日與病相伴,生活中一無所獲,卻有能力為他人獻上擺脫痛苦,求得幸福的良方,并且這是上天賜他的“僅有的才能”。說這話時,普魯斯特于謙抑中倒含著一份自信。他的資格是從痛苦與失意中來,他相信“快樂對身體是件好事,但惟有悲傷才使我們心靈的力量得以發展”。他并且以病為例:“病痛讓我們有機會凝神結想,學到不少東西。它使我們得以細細體察所經之事,若非患病我們對之也許根本不會留心。一到天黑倒頭便睡,整夜酣眠如死豬的人,定然不知夢為何物,不惟不會有了不得的發現,即對睡眠本身也無體察。他對他正在酣睡并不了然。輕微的失眠倒讓我們領略睡眠之妙,如同黑暗中投下一道光束。”德波頓服膺這邏輯(痛苦與智慧間的辯證法),堅信普魯斯特從失意、痛苦中釀出的,正是人生的智慧。普魯斯特有言,獲得智慧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老師傳授,毫無痛苦,一種得自生活本身,充滿痛苦。他認為得自痛苦的智慧方是真知。準此而論,普魯斯特就似百病成醫的高人,患過的病痛不惟不足為累,反倒是他開方抓藥的資本。他給世人開出的方子至詳至備,便是煌煌七卷、數百萬言的《追憶逝水年華》。依德波頓之見,此書“并非一部感嘆韶華易逝的感傷回憶,而是一個切切實實,具有普遍意義的故事,它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停止生活的浪費,該怎樣去領略生活的美妙。”

普氏千言萬語,卻有片言據要。德波頓拈出的“別太快”三字,就是通向普魯斯特生活智慧的密鑰。當他人描述某人某事某物之時,普魯斯特總嫌其講得太快,“別太快”成了他的口頭禪。這固然見出他對細節無比的興趣,他的生活態度實亦暗寓其中。“別太快”即是放慢腳步,細細品嘗生活的滋味。“抓住現在”似乎是要只爭朝夕,“別太快”念的則是“慢”字訣,二者豈不相犯?殊不知在普魯斯特看來,惟有放慢節奏,才可領略生活的妙處,惟有領略到生活的妙處,才是對“現在”的真正占有,生命才不致淪為無謂的浪費。普魯斯特式的幸福生活不重外在的成功,重在對生活的體驗。酒肉穿腸,美食落肚,都不算數,齒上留香,舌有余甘,回味咀嚼,才當得起體驗二字。未加咀嚼的日子,等于白過;未浸透體驗的生命,等于白活。“快”是技術,通向外在的攫取和占有,“慢”,才是真正的生活藝術。德波頓告訴我們一樁趣事,英國某海濱度假區搞過一次“全英普魯斯特小說梗概大賽”,要求參賽者十五秒內概述《追憶逝水年華》的內容。此舉純屬游戲,當作象征去看,卻又恰好暗示了我們粗鄙的狀態——我們活出的,往往只是一個生活的梗概。普魯斯特提示的活法,則是要活出生活的全過程,生活全部的細節。

普魯斯特拒絕梗概式的活法,同時也拒絕梗概式的閱讀。閱讀是普魯斯特生活中的一大關目,德波頓書于此也是致意再三。普氏的閱讀不僅是書本,還有繪畫、報紙,以致火車時刻表,讀法卻是一般無二,要點是聯想,是建立與生活間的聯系,是與人生的參證,終而至于經驗的獲得與延伸。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可以玄而又玄,德波頓理解的普魯斯特卻是將其還原到樸素,閱讀處處與生活的體驗接壤。觸摸生活在普魯斯特那里是閱讀的第一義,倘若書本不能喚起我們對身邊世界的興趣,倘若它不是引領我們去擁抱生活,反成鮮活人生的阻隔,或者干脆取而代之,那就寧可棄書不觀。“棄書不觀”恰是該書最后一章的標題,一本談論普魯斯特的書以此作結,未免出人意表,然而由此彰顯的,或者正是《追憶逝水年華》的本意:一切的一切都指向生活,指向對生活的體驗。

關于生活,普魯斯特還有何忠告?德波頓尋繹人物故事,結合普氏生活實況,又以書信文章中采擷的吉光片羽相互發明,爬梳演繹,給出的答案看上去還真是“切實”。宏觀者如抓住今天的享樂哲學,瑣細者如選醫生的妙招,傳情達意的訣竅。德波頓甚至代“圣人”立言,模擬普魯斯特,對戀愛的新奇感能維持多久,首次約會該怎樣著裝、談話,婚前性行為有益無益之類的問題一一作答。但若當作實用手冊去讀,我們就是舍本逐末,愚不可及。

萬勿以為德波頓挾了普魯斯特的“圣旨”,來對我們做布道式的演講,盡管開列多項,他卻也不是在給我們提供盡可照此辦理的生活建議。德波頓既不耳提面命,甚至也說不上循循善誘,教師爺的身份,一定非他所喜。有評家說,德波頓雖是英國人,書中洋溢的卻是法國式冷靜的機智。法式幽默抑或英式幽默,無須辨它,反正西人的寫作,自蒙田以降,有輕松風趣,娓娓而談的一路,德波頓無疑是這一脈的流裔。以詼諧風格、隨筆(小品)筆調寫勵志之書,確為《擁抱逝水年華》建立起此類書籍的“另類”格調。德波頓以寫小說成名,其小說《愛情筆記》即在中國亦頗有人緣,但他情之所鐘,端在隨筆。其次接受訪談時他給《愛情筆記》等書定位,說是隨筆風格的小說,或曰參以小說筆法的隨筆,《擁抱逝水年華》是他第一部非小說之作,自可將隨筆作手的本色,盡皆表露。

勵志之書,易成高頭講章,隨筆的特點,卻在其輕松隨意,德波頓的手腕,常見于對正經與幽默二者善加調理。從頭至尾,他寫來亦莊亦諧,游走于說教與游戲之間。普魯斯特固然是文學圣殿中的神明,德波頓卻將他從云端拉到凡間俗世,讓他和蕓蕓眾生一起,面對日常生活中種種的瑣屑煩難。此時的普魯斯特與常人無異,怯懦、笨拙、矯情……常人的弱點他幾乎都有;失意、孤獨、病痛……常人的不幸他亦一一經歷。德波頓縷述普氏生平種種,時有打趣調侃之語,有的時候,他簡直就像是在拿普魯斯特開涮。但是謔而不虐,先抑后揚,德波頓終不忘說教之旨,滑稽梯突,假語村言,不掩普魯斯特對生活的虔敬之心,反襯出普氏從尋常情境中蒸餾出的人生慧見。而一旦轉入普氏對人生的慧見,德波頓即變諧語為莊語,反復申說,惟恐不能盡意。借著莊諧雜出的筆調,他將《追憶逝水年華》與普魯斯特生平點滴打成一片,同時也完成其人其書與你我日常生活的轉換勾連。

此書原本有一副標題:“——不是小說”(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 NOT A NOVEL)。既然其非小說性質一望而知,德波頓畫蛇添足多此一筆,或者意在強調“普魯斯特改變你的人生”之說,并非游戲筆墨。果然如此,書名就可譯作“普魯斯特改變你的人生——并非天方夜譚”。德波頓于此是嚴肅正經,推心置腹,還是故神其說,游戲三昧?《紐約時報》上的書評倒是言之鑿鑿:德波頓“成功地向我們展示了普魯斯特小說的精義”;“普魯斯特巨著可作勵志之書?沒錯”。媒體上的書評常常張大其辭,普魯斯特之博大深邃,是否盡在德波頓掌握,我們可以存疑。化普氏巨著為人生俗講、街頭哲學即可助我們改變人生?一冊小書哪有此等法力?但是,見識見識人間普魯斯特,可以會心一笑,領略領略普氏人生療法,不為無益。如若神游普魯斯特的世界可以比作從我們已然麻木的生活的“出走”,那就不妨借用張愛玲關于“出走”的一個比方:我們未必就能走近日月山川,然而即便是從后樓走到前樓,換一個風景,也不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阿拉善左旗| 郴州市| 建阳市| 龙泉市| 洪湖市| 广德县| 福建省| 汉中市| 皋兰县| 桐庐县| 常宁市| 鄂托克旗| 文水县| 淮滨县| 梁平县| 宁波市| 西宁市| 陆丰市| 伊通| 鹰潭市| 铁岭县| 荔波县| 永平县| 河南省| 鄂伦春自治旗| 前郭尔| 盐亭县| 泰兴市| 马山县| 临汾市| 上林县| 贵德县| 肥西县| 丹江口市| 赤壁市| 呼图壁县| 六安市| 平南县| 东丽区|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