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的整理:拯救人生的整理法則
- (日)井田典子
- 1204字
- 2020-09-10 18:16:19
告訴孩子把東西放回原處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做到勤于整理。但是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每天都是亂扔東西的狀態。父母們也常常因此對孩子發火。
但是,如果只是告訴孩子“自己收拾好”,往往成效不佳。因為對于孩子來說,“收拾”這個詞是個過于模糊的概念,會讓小小的他們感到費解。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說呢?
我經常對我客戶的孩子說:“放回原處哦。”有些孩子理解不了“自己收拾好”的意思,但是聽到“要放回原處”這句話時,會努力地去回想這個東西最開始是放在哪里的。在孩子行動起來把東西放回原處的過程中,就慢慢地明白了“放回原處”等于“收拾”。
有時候孩子玩耍時,會把玩具擺滿整個房子。當然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能養成玩到傍晚結束時和父母一起收拾的好習慣,也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一些家庭在收拾的時候,沒有進行任何規劃和區分,把東西都胡亂混在一起。這不是“整理”,而僅僅是把東西堆積在一起。
我曾經去一個孩子在上小學的客戶家里幫忙整理,發現他們家客廳的角落里,大大小小的紙袋堆得特別高。我感到很驚訝,問女主人:“這么多紙袋子,里面都裝了些什么呢?”女主人告訴我,每次吃飯的時候,她都會把桌子上或者是腳邊散落的東西先一股腦地裝進紙袋里。雖然女主人說打算之后再好好收拾,但是很顯然,這些紙袋就一直原封不動地被忘記在角落里。當然,到處找東西也是這家人的常態。
對于這種情形,我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自己把自己的東西放回原處”。把在幼兒園或者學校用的東西和在家用的東西分開,和孩子一起決定歸置在哪里。這樣的話,吃飯之前孩子會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媽媽就能專心收拾其他的東西了。
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快適應把東西放回原處的過程,我們需要在一開始就確定每個東西要放在何處。這時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一味地用大人的視角來指點。即使有時候我們覺得“這里明明可以再多放點東西”,或者“明明放在這里更方便拿”,但是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就算大人在當下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了,這種收納方法在孩子身上也是不會長久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親身體會到,用自己的雙手把物品歸回原位,讓一切變得井井有條的那種暢快的感覺。孩子會發現“收拾”不是痛苦的負擔,而是快樂的游戲,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喜歡收拾并善于收拾。
除了“放回原處”之外,還有一些鼓勵孩子收拾的說法
“玩具車是要放回到哪里來著?”
在玩具箱外面貼上玩具的照片或者插畫,這樣一來,即使孩子不識字,也能夠根據照片或插畫把玩具放到適當的地方。
“玩具熊說它也想回自己家了?!?/p>
想讓孩子在睡覺之前養成把玩具熊或者娃娃放回固定位置的好習慣,可以試試跟孩子說“跟玩具熊說晚安,讓它也去睡覺吧”。
“按照繪本的身高,讓它們乖乖排隊吧!”
“把繪本放回原處排列好”,這樣說的話就太冷冰冰了。“按照繪本的身高順序,讓它們從左到右排隊吧”,這樣給出具體的指令,孩子能夠更加清楚該如何做出反應。
讓家務更輕松的5個小竅門(收納位置與收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