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迫在眉睫

  • 青州兵
  • 大幾大
  • 3262字
  • 2020-09-18 16:35:24

說完這些,卞喜忍不住靠近一點,帶著喜色壓低聲音說道:“軍候,只怕那三個屯的兄弟以后就歸你統(tǒng)領(lǐng)了。”

對如此猴跳的家伙,張略一點都不討厭。他想起自己中學期間當上學生會干部的時候,哪怕是個文藝委員,那也算是得到了提拔,歡喜雀躍的心情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張略笑道:“老卞,現(xiàn)在搬運繳獲,那三個屯的兄弟才歸我統(tǒng)帥。可我回到廣宗,這三個屯的兄弟還是得歸人公統(tǒng)領(lǐng)。你想事得一碼歸一碼。”

卞喜沒什么官場的經(jīng)驗,跟沒有吃過這些方面的虧。他并沒有聽出來張略話里面勸誡的意思,而是毫不在意的說道:“軍候,你回了廣宗就能提升為小渠帥,總得再給你補充兄弟吧。”

“卞隊率!”張略收起了笑容,“你剛才就說了,我想升為小渠帥,得先回到廣宗城。可我若是丟盔卸甲傷亡慘重的回到廣宗城,你覺得我還能升為小渠帥么?人公只怕就要砍我腦袋。”

聽了這話,卞喜一愣,“軍候,我們可是打了大勝仗,怎么會是丟盔卸甲呢!”

“那是我們曾經(jīng)打過大勝仗,現(xiàn)在我們可沒有把這些繳獲搬回廣宗城呢。若是路上被漢軍截擊,我們該怎么辦?漢軍不會讓咱們這么順利的回城,若是遇到大隊漢軍攻打,為了兄弟們的性命,我只能帶著大家先逃回廣宗。到時候咱們灰溜溜的回到廣宗,就算是打過大勝仗又有何用?”張略非常認真的勸道,“老卞,做事得有始有終!這八字現(xiàn)在頂多畫了一撇而已。”

卞喜也是個聰明人,聽了張略的話,方才那股子燒燥勁很快就過去了。他認真說道:“屬下現(xiàn)在就派人去探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漢軍突襲了咱們。”

“趕緊去吧。”張略很贊同卞喜現(xiàn)在的看法。劫奪糧草的時候,張略他們是進攻的一方,漢軍是防御的一方。現(xiàn)在這個角色生了全面變化,張略他們背上了繳獲的包袱,整個行動遭到了極大限制。

到了九月初二下午,前來接應的三個屯的兄弟終于趕到。一瞅那堆積如山的物資,也嚇了一跳。兩萬多斤的物資中,一半是糧食。還有千余斤食鹽,酒肉也有一千多斤。刀五百把、長槍八百支、箭矢若干,剩下的則是布匹之類的軍需。

張略當即就召開了會議,“當下城內(nèi)急需的乃是鹽巴、刀槍箭矢。反倒是布匹、糧食不太缺乏。諸家兄弟,漢軍丟失了這些東西定然不會善罷甘休。我覺得不若請剛來的兄弟們先帶了那幾千斤東西趕回廣宗。等這些最重要的物件送回永安之后,你們再回來接其他的糧食等物,大家覺得如何?”

這個要求擺明了是便宜了新來的三個屯的兄弟,能把那些繳獲運回城里,自然是大功一件。哪怕是張略搶到的,然而張略只要沒能回到廣宗,先得到獎賞的還是那三個屯的弟兄。這等好事,兄弟們自然沒道理拒絕。三名屯長立刻就答應下來。

有酒有肉,糧食也夠,張略埋鍋造飯,先讓三個屯的兄弟吃的滿嘴冒油,這才送他們出。看著那幫兄弟每人帶了十來斤東西踏上歸程的背影,裴元紹有些不解,“軍候……為何要這么做?這擺明了是要讓那些兄弟拔了頭功。”

張略答道:“老裴,我這次想把所有功勞都給得了,這才不忍心放棄這些不怎么要緊的東西。可若是半道上被漢軍攻打,那可連一半功勞都保不住。所以我才先把最緊要的鹽巴、武器送回去。”

“那為何不是咱們送?”裴元紹有些不忿。

張略對裴元紹的這計較勁很熟悉,因為自己前世在部隊就遇見過。

問題是官場辦事得有點大局觀,一味的只替自己考慮,并不是一件好事。張略答道:“既然是咱們打下的,咱們自然要管到底。把這三個屯的兄弟扔在這里,算是什么事?有些時候不是吃虧不吃虧,而是得有擔當。若是這三個屯的兄弟以后歸我統(tǒng)領(lǐng),他們自然覺得跟著我走,不吃虧。即便是他們不跟我,以后若是一起打仗,這些兄弟們也不會覺得我張略做事不地道。我們不怕得罪人,卻沒必要故意去得罪人。”

裴元紹想了想,也大概明白了張略的心思,“軍候,卻是我想的太少。”

話說到這里也就夠了,張略沒有繼續(xù)說教,他換了個話題,“嗯!對了,我讓你記下來的字,你記住沒有?”

這下裴元紹臉色立刻就不好看,“卻是沒有記住。”

“唉!”張略嘆口氣,他看過的軍史書中,寫著紅色工農(nóng)軍為了強化文化教育,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現(xiàn)在他算是明白了,為啥后世要花費那么大的氣力,想出了無數(shù)的辦法。在這緊張的打仗期間,哪里有那么多精神一邊打仗一邊學習呢?即便是知道很多有趣的辦法,張略也不敢把那些經(jīng)驗拿過來直接用,在當上小渠帥之前,根本就能出風頭。

想到這里,張略突然又生出一個想法。歷史上形容一些奸臣的詞匯叫做“大奸若忠”,就張略眼下的做事,只怕還真的有這種嫌疑呢。效忠于太平道是張略的手段,而不是張略的目的。張略與太平道唯一的共同點,僅僅是為窮人而戰(zhàn)!

想到這里,張略忍不住苦笑起來:“人啊……就是這么身不由己。”

不管如何,先運走了四千多斤東西,三百多兄弟連吃帶拿,加上兩天的吃喝,剩下要搬的物資只剩下了不到一萬四千斤。搬運的工作強度大大降低。緊要的事物先運走,張略反倒是不催著兄弟著急趕路,而是開始強化警戒,恢復部隊的體力。同時也加強了一點文化教育。

列隊,報數(shù)是最基本的東西。左右、上下,前后,東南西北,天地,還有從一到十怎么寫,也是得開始學習一下的。就這么簡單的東西,花了兩天竟然也沒能教出個什么來。

軍士們也不是拒絕學習,但是軍士們口音混雜,想統(tǒng)一成某個一致的語言就是問題。這也不能怪軍士們。來自各地的兄弟都有各地的口音,若不是有兄弟會說青州話、豫州話,張略還真的不好騙過漢軍呢。

口音暫時無法統(tǒng)一,那剩下就是強行進行文字教育。這下張略就遇到了新的問題,就那么二十幾個與現(xiàn)實生活關(guān)系密切的文字,沒學過認字的軍士死活就是記不住。張略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就那么些個字,他覺得后世的小孩子,兩天就記住了。

而另外還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有些比較急令的軍士倒是能記住這些字,卻始終沒辦法將文字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遇到了這個問題,張略總算是恍然大悟。

在后世,絕大部分國內(nèi)家長在孩子兩歲之前,就開始教孩子數(shù)數(shù)。不少孩子三歲時候就能從一數(shù)到一百,在反復練習中更是有了數(shù)字與文字的概念。這些概念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在學校,在家里,在生活中被反復訓練,反復應用,逐漸成了他們完全習慣的工具。

張略手下這五百多號兄弟,從十幾歲到三十多歲的都有。這當中的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真正把文字與數(shù)學引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并且強行讓他們建立起思維與文字和數(shù)字的聯(lián)系,第一次建立起用數(shù)字與文字來整理自己思想的概念。

這等于是生生在他們已經(jīng)形成的世界中,強行插入一個全新的體系出來。若是小孩子自幼這么學習,他們在感受到痛苦之前,就習慣了。對現(xiàn)在的太平道軍士來說,他們就只能深深的感受到這個過程的痛苦。

九月初三,上次離開的三個屯的兄弟再次返回了。這次三名屯長上來就噓寒問暖,對張略親近了很多。同來的還有一名張梁的侍衛(wèi),帶來了張梁的旨意。張梁在旨意中對張略此次功勞大加贊賞,提升張略為小渠帥。令張略帶領(lǐng)本部人馬以及三個屯的兄弟,將剩余的物資搬運回廣宗城。

無論是卞喜還是裴元紹、周倉,對這個命令都頗為訝異。小渠帥等同于漢軍的“校尉”。校尉可是執(zhí)掌五千兵馬的官!原本他們以為這三個前來協(xié)助的屯會并入張略的麾下。然而張略卻若無其事的接了命令,也不爭辯。

兩天中,張略雖然沒有催促部下賣全力,卻也不是不賣力。此時距離廣宗城的距離也只有一天的路程。部隊經(jīng)過調(diào)整,體力恢復了不少。大家大吃一番之后,把一萬三千多斤的物資每人分了,部隊開始繼續(xù)前進。

抽了個機會,卞喜跑到張略這里,他頗為不解的問道:“渠帥!上面為何如此安排?”

張略笑道:“老卞,你覺得這些兄弟可否算是精銳?”

“的確是精銳!”卞喜答道——能夠三天往返這么遠的距離,的確能稱得上是精銳。

“上面關(guān)心這批繳獲,又怕路上有閃失,自然是派遣精銳前來迎接。這些兄弟定然是其他隊伍中的主心骨,怎么可能給了咱們?”張略其實接旨時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guān)節(jié)。

卞喜愣了片刻也明白了張略的意思,卻很有些不能釋懷,“渠帥,那回到廣宗城會給咱們些什么人馬?”

張略拍了拍卞喜的肩頭,“那是上面的事情,咱們就不要操心了。咱們現(xiàn)在好好的運東西。這不還沒回廣宗的么!”

就在這時,兩件張略不知道的事情發(fā)生了:一、大賢良師張角病死了。二、皇甫嵩于8月到達東郡倉亭,大破、生擒卜己,斬殺七千多人,經(jīng)兗州準備北上支援冀州的漢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水城县| 特克斯县| 来宾市| 威宁| 五寨县| 山东省| 江达县| 姚安县| 改则县| 沐川县| 紫金县| 如东县| 五华县| 尼木县| 华池县| 姚安县| 应城市| 宜都市| 襄汾县| 成都市| 营口市| 噶尔县| 永康市| 福贡县| 保定市| 湖南省| 安新县| 沈丘县| 克拉玛依市| 扎鲁特旗| 宜宾县| 沧源| 任丘市| 滦平县| 宣城市| 汉川市| 滕州市| 鲁山县| 台山市|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