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莊園經濟

  • 青州兵
  • 大幾大
  • 4950字
  • 2020-09-17 18:45:58

一覺醒來,張略的肚子咕咕叫。

負責后勤的是伍長廖純是青州千乘郡人,是比較早跟隨太平道的一位。也算張略麾下的“青州老兄弟”的范疇。他并沒有什么驚人的才華,卻有一項在張略看來很了不起的能耐,那就是做事很按部就班。若是交代廖純做什么,他就會不聲不響的給做了。

后勤部門要負責做飯,張略醒來的時候,飯菜的香味就飄進了屋內。將近一天沒吃飯,只是聞到味道,張略就覺得胃口大開。

繳獲上繳公庫固然是太平道的規矩,而張略他們也不會傻到真的一點不留的上繳。張略偷偷命令兄弟們藏了些食鹽與豆子,至于肉干,更是要藏好。而張略交代過廖純,回到城內之后就不要做肉干飯。此時張略也沒有聞到肉香味。

“隊率,我們見你睡的香,也沒敢叫你。飯給你留下了。”與裴元紹等人坐在一起聊天的卞喜看張略醒來,用帶著疲憊的聲音說道。

“嗯!”張略爬起來整理了一下衣服,出去后就見灶臺旁放了七八份飯菜。部隊里面一個人一份飯菜,看來自己還不是起來的最晚的。

狼吞虎咽的把飯菜吃完,張略立刻回到屋里,“老裴,阿卞!你們兩個跟著我去領新兵。”

卞喜一愣,倒是裴元紹反應的很快,“隊率,你升官啦?”

張略笑了笑,“我已經升了曲長,這馬上就要領新兵。你們兩個跟我一起走。”

裴元紹與卞喜原本坐在地上的草鋪上,聽到這話,他們兩人一骨碌爬起來。裴元紹立刻嚷道:“這次的兵里可是咱們青州老兄弟?”

卞喜也是兩眼放光,這些天以來,他對張梁麾下的“青州老兄弟”的理解是越來越深,因為張梁是靠青州傳教起家的。他今天與裴元紹睡醒之后聊了一陣,更是聊清楚了不少事情。

在裴元紹的描述中,隊率張略加入太平道之前就是青州當地著名的少年好漢,自幼就習武,到現在可以說是身經百戰。起事之后在青州更是當地以少量精銳部隊大敗豪強地主武裝,甚至打敗郡國兵,那不過是家常便飯。

聽了這些后,卞喜算是明白了張略和“老黃巾”戰士們為啥能夠如此驍勇善戰。他們并非是現在才變得驍勇善戰,而是因為他們驍勇善戰,才最終選擇加入起來造反的太平道。

所以跟著張略一起出去接收新兵的時候,卞喜一個勁的請張略教授武功。張略自然是不會拒絕,不過看著卞喜那抓耳撓腮的興奮模樣,張略心中并沒有特別得意的感覺。

在張略看來,自己這身功夫并不是什么特別值得夸耀的事情。之所以能夠練到輕松殺人的程度,背后自然是有著艱辛的故事。

除了自己前世18歲入伍干到上士,在部隊里練了十幾年;其二,就是原來的張略是個少年好漢,自幼習武,愛打抱不平,實戰經驗豐富。

至于打誰?自然是地主豪強!

后世不斷總結東漢滅亡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皇帝無能導致國家走向滅亡、也有人說是黃巾起義動搖了國家統治、還有人說是因為董卓霍亂朝綱導致的。眾說紛紜!

首先皇帝昏庸這件事確實是可以影響到國家的,但是除非特別昏庸否則不至于亡國,而且把事情歸結到黃巾起義上也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黃巾起義?否則鎮壓一個黃巾起義之后還會有藍巾起義、白巾起義,農民起義是不可避免的,要解決農民起義絕對不能靠殺戮。

張略回憶自己在士官學校進修的時候軍史課上,導師講過的:

從莊園經濟的形成上來分析東漢為什么滅亡,那么什么是莊園經濟,以及莊園經濟的影響。

立國之本亦是亡國之因

東漢是建立在王莽新朝尸體上的政權,而在兩大政權交替之際豪強地主的選擇尤為重要,為什么豪強地主會選擇東漢?本質上的原因就是兩大政權對待豪強地主的態度完全不同。

王莽新朝為了避免土地兼并大搞土地改革,具體內容就是將土地全部收歸國有,恢復以往的“井田制”,并且根據人口重新劃分土地。對于這一政策不同階級的人有不同的反應,首先黎明百姓可以通過這一政策獲得土地,所以是紛紛叫好;但是對于豪強地主來說,國家會通過這一政策收走自己多余的土地,所以豪強地主積極反對。因此在政策頒布之后豪強地主積極造反,最終迫于壓力王莽收回了這一政策。

王莽的教訓被劉秀吸收到了,因此劉秀在起義時并沒有針對豪強地主,反而是大力拉攏豪強地主。這兩個人的態度就決定了豪強地主的選擇,如果選擇王莽,那么自己的土地有被收回的可能,自己的損失就大了。反觀劉秀就沒有這個做法,選擇劉秀也沒有損失土地的風險。

在當時豪強地主掌握大量的土地、人口、生產資料,他們的選擇完全可以影響一個政權的興衰。最后豪強地主選擇了劉秀,因此很多人說劉秀的東漢政權實際上就是豪強地主的代言人。不過劉秀建立東漢之后又對豪強地主下手,史稱“度田”政策,這是雙方互相妥協的一個產物。

“度田”政策主要內容就是重新丈量土地、核對人口。但是光武帝并沒有通過此政策打擊豪強地主,反而是變相承認豪強地主的土地,只不過收取豪強地主一些稅費罷了。

最多就是初步限制豪強地主進一步兼并土地,以及在經濟實力上逐步削減豪強地主,是通過溫水煮青蛙的方法逐漸打擊豪強地主。兩者此消彼長,朝廷便有足夠的實力來解決豪強地主。

豪強地主的支持是東漢立國之本,如果提前對豪強地主下手,那么很有可能導致國家傾覆。因此光武帝通過收稅來逐步弱化豪強地主的經濟實力,并且在削減豪強地主的路上逐步摸索。但是豪強地主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通過別的方式來強化自己的經濟實力,因此“莊園經濟”逐漸形成。

莊園經濟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有大量的土地,這一點已經勸退普通百姓了,豪強地主才是構成莊園經濟的主力軍,而豪強地主又分好多種,比如軍功地主、官僚地主、舊貴族地主、工商大戶等。

軍功地主一般都是開國功臣,靠軍功獲得國家賞賜的土地;官僚地主多為皇親國戚或者有實權的高官,他們通過行政手段強取豪奪,霸占百姓的土地;舊貴族地主說的就是那些在漢朝之前的貴族,他們通過繼承獲得土地;工商大戶就比較簡單了,直接用錢買。這些獲取土地的手段是普通百姓不具備的,在他們的剝削下百姓只能淪為佃戶,最終形成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局面。

僅僅靠幾個人是無法耕種大片土地的,因此豪強地主還需要足夠的人,比如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工作人員。地主需要足夠多的佃戶來耕種土地,同時又需要足夠的管理人員(宗族成員)來管理佃戶,等這一切滿足之后地主享福的時候就需要有足夠的服務人員(奴婢)。

以軍功貴族樊家為例,最開始是樊宏與宗族成員共同經營土地,隨后不斷吸納佃戶以及喪失土地的流民,不斷擴大田產規模,最終奠定了樊氏田莊。

有意思的是劉秀的“云臺二十八將”、“三百六十五功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豪強地主,這批人是東漢的立國之本,所以就注定劉秀不會輕易對豪強地主下手。只能通過收稅來限制豪強地主的發展以及進一步土地兼并,這種行為無異于飲鴆止渴,豪強地主和朝廷之間的矛盾終究會爆發,而爆發之后的結果只有兩個:一是豪強地主顛覆朝廷,再選一個代言人;二是朝廷鎮壓豪強地主,不過這個難度有點大,基本上都是前者。劉秀的功臣成了一個又一個莊園主,更是成為東漢的掘墓人。

以樊家為例子,樊家莊園有三百多頃土地,雖然是以農業為主,但是兼營畜牧、園藝、手工業,形成一套自給自足經濟體系。而且莊園還有兵器,有自保能力,對外還從事小額貸款業務。分開講解這些行業,看看當時莊園經濟的主要經營方式。

一:農業

小農經濟時代,農業永遠都是大頭。與小農經濟不同的是莊園經濟有足夠的實力搞基建工程,土地產量也會大幅度提高。比如樊家就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灌溉系統,通過灌溉系統水能從池塘流入農田,從而大幅度減少人工。

二:畜牧業、手工業

當時的豪強地主霸占了山林傳澤,經營采礦、冶煉、制鹽、養殖、捕魚等。普通農戶一般只負責農業,但是莊園經濟不一樣,莊園經濟負責多種行業,而且分工明確,形成了一套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

三:高利貸

豪強地主經常對外放貸,在當時放高利貸非常常見。這些人放貸完全不用擔心收不回來,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私人武裝,而是豪強地主基本上都在朝廷里有人,他們有的時候通過官府來討債。

四:部曲

部曲就是私人武裝,莊園一般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裝,用來對抗流民或者強盜。因為有軍事武裝,所以在亂世時期流民很多都尋找莊園的庇護,代價就是要交一定的保護費或者為莊園主賣命。

莊園經濟讓莊園主大肆斂奪財富,最后莊園主將財富轉變為權力。這里要講一下東漢選官制度,東漢初期選官標準是德、才兩項標準,不光需要有才華更是需要有好的口碑。但是這一制度迅速惡化,因為莊園主可以通過賄賂佃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名聲。

因此在漢章帝的時候就有人上書說選舉不重德才反而是注重出身,建議選官不能“純以閥閱為先”。不過沒有用,之后情況越來越惡化,順帝時期李固則是直言:“今之進者,唯財與力。”很直白,選官就是看誰有錢,看誰出身好。

當上升通道被豪強地主徹底掌握之后就有以下危害:

一:權力變現

豪強地主通過權力瘋狂兼并土地,以往是用錢來賣土地現在直接賄賂官員強取豪奪,甚至外戚竇憲直接奪公主的土地,連公主的土地都被人奪去,可想而知豪強地主的瘋狂程度。

二:皇權受阻

東漢時期太守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任用當地豪強地主為官,并且干什么事都要和人家商量,不然就下崗。張壽曾經要懲辦周憐之罪,結果被周竑刁難,自己卻被革職。皇權嚴重受阻,豪強地主任意妄為,桓帝時期曾經下令:“不得迫脅驅逐長吏”,可見當時豪強地主專權的情況有多嚴重。

三:門生故吏遍天下

上升通道已經被豪強地主壟斷,那么其他人想要當官只能投靠豪強地主,因此出現了一個特殊的階層-門生故吏。門生原本是指師徒授業關系,但是在東漢時期嚴重扭曲,普通人花點錢就能成為大人物的門生,然后就有當官的希望。

當然,如果大人物真的舉薦他當官,那么他是需要報答大人物的。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可見汝南袁氏在當時的強大。這種可不是什么好現象,官員結黨營私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利益輸送鏈十分復雜。東漢無力將豪強地主連根拔起,而豪強地主又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只能眼睜睜看著豪強地主為東漢搭建墳墓。

豪強地主也隨著莊園經濟的發展而改變,最終形成了門閥、士族。他們長期盤踞中央政府的要職,據統計桓靈時期九卿級別的官員有四分之三都是出自潁川的豪強地主,“累世公卿”的家族越來越多,汝南袁氏更是“四世三公”級別的豪強。

如果他們真的是通過才能那也罷了,但是有很多豪強地主都是通過操縱民間輿論以及靠裙帶關系上位的。這些人通過行政手段大肆兼并土地,導致民不聊生,最終激起了黃巾起義。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根基,但是根本沒有動搖豪強地主的統治,東漢末期以及之后很長一段時間豪強地主都是統治者們的拉攏對象。

豪強地主從土地私有制起就出現了,漢朝興衰更是皇權與豪強地主博弈的結果。東漢靠豪強地主建立,正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在建國初期沒有消滅豪強地主,那么就注定東漢會毀于豪強地主之手。

東漢的悲劇折射出古代封建王朝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土地兼并對王朝的影響。縱觀古代歷史,王朝多毀于土地兼并,豪強地主通過剝削百姓來斂奪財富,繼而將財富轉變為權力,最終再進行權力變現。這個一個惡性循環周而復始,農民起義也是重復上演,改朝換代也逐漸頻繁起來。周朝國祚八百年,但后世王朝很少有超越的,國祚四百年的都少見。

在連綿不絕的土地兼并下大漢廣大農村地區靠自己的武裝實行自治,完全不受朝廷的控制了。無論是征集賦稅,還是維持秩序,地方衙門對這兩項主要任務都無法有效地執行,這項權利,轉到實力龐大的武裝集團手中。

各州基層村落武裝反抗兼并,使得當地的居民迅地適應刀頭舔血的生涯,勇敢而粗暴,強大的村民自衛武裝使他們對官府的蔑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事實上,這個昏庸而暴戾的朝廷也確實沒有任何值得重視的地方。尤其當仇殺展到碉堡莊園時代,太平道掌控的教徒,其軍事經驗已遠遠過多年未曾訓練的郡國兵,太平道的中下層領導,也在這些仇殺中,迅的成熟起來。

當日的天下十三州,猶如一個火藥桶。正如張角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十三州百姓,八州信徒,只待一個綱領,一個偶像,將他們有效的組織起來,成為一股改定乾坤的巨大力量。

張略本人畢竟穿越者,他在漢末的這三個多月中,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太平道不少內在的特點。特別是完全理解了“黃巾老兄弟”的特點。并不是先出現了太平道,才有了這些驍勇善戰的老兄弟,而是有了這批驍勇善戰的老兄弟,才有了太平道的真正核心力量。

只能說張角和各個渠帥戰略和戰術上太失敗了。

所以張略一路上并沒有怎么說話,他并不會樂觀的認為張梁分給自己老兄弟,每一個黃巾老兄弟對于太平道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富民县| 夏河县| 南溪县| 菏泽市| 苏尼特右旗| 克什克腾旗| 繁昌县| 岚皋县| 竹山县| 盖州市| 盈江县| 抚顺市| 长沙县| 定兴县| 邳州市| 贵州省| 武山县| 珠海市| 特克斯县| 乐山市| 远安县| 江安县| 永登县| 鄂温| 崇文区| 高邮市| 永登县| 台南县| 海伦市| 大城县| 沙湾县| 曲靖市| 仁寿县| 乌鲁木齐县| 阳城县| 巨鹿县| 都兰县| 青铜峡市| 响水县|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