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提到平一指了,這個大夫是讓人難忘。
金庸筆下還有一個醫生也很出名,那就是見死不救胡青牛。
醫生是救死扶傷,胡青牛倒好,來個見死不救。
胡青牛并不讓人討厭,反而覺得他有血有肉,有個性有原則,而且醫術是真了得。
事實上張無忌和常遇春來求救,他是一個都沒救。
常遇春是成全了張無忌的久病成醫。
不錯,張無忌的故事就是中醫里傳說已久的久病成醫。
久病成醫只有中醫有,當然心理學領域也存在。
胡青牛沒有治好張無忌,卻讓張無忌繼承衣缽,也成為良醫。
張無忌去醫治常遇春,這是名場面,也是醫療事故現場。
有沒有搞錯,去針灸而已,卻弄得手上都是血,也就是說常遇春大出血。
這是在打金針還是外科手術現場?
打一次金針,做一次針灸,效果是相當于手術。但也只是比喻而已。
張無忌都沒開行血活氣的藥,卻弄得常遇春大出血,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就是醫療事故了,的確只有小說里才看得到。好新鮮呀!
也難怪胡青牛會看得哈哈大笑了,瞧他笨的,金針都玩成了手術刀了。
而常遇春其實就是模仿刮骨療毒的關公,張無忌算是初級階段的華佗。
從沒見過這么笨的華佗。
不過還真應了魯迅先生的名言:天才落地的第一聲啼哭,也不會是一首好詩。
金庸寫這一段完全是依托現實的規律,沒有天馬行空。
張無忌學醫行醫,一路上都有胡青牛的照看,他其實在指引著興趣。
如果是現在的寫手,恐怕會寫成張無忌的醫術超過了胡青牛。這怎么可能?
張無忌的病自己好的,也有科學依據,他中的是玄冥神掌,也就是有寒氣。
九陽神功也就是扶正祛寒,護衛陽氣。再加上是張無忌從少年到青年時期,是走上坡路,寒病被帶掉也是情理之中。
胡青牛和平一指一樣都是名醫,但都沒有治好男主的病,可都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也都讓人覺得他們的醫術很了不得。
原文是——黃鐘公沉思半晌,道:“風兄弟,我指點你一條路子,對方肯不肯答允,卻是難言。我修一通書信,你持去見少林寺掌門方證大師,如他能以少林派內功絕技‘易筋經’相授,你內力便有恢復之望。這‘易筋經’本是他少林派不傳之秘,但方證大師昔年欠了我一些情,說不定能賣我的老面子。”令狐沖聽他二人一個介紹平一指,一個指點去求方證大師,都是十分對癥,而且均是全力推介,可見這兩位莊主不但見識超人,而對自己也是一片熱誠,不由得心下感激,說道:“這‘易筋經’神技,方證大師只傳本門弟子,而晚輩卻不便拜入少林門下,此中甚有難處。”他深深一揖,說道:“四位莊主的好意,晚輩有生之日,自當銘志不忘。死生有命,晚輩身上之傷,也不怎么打緊,倒教四位掛懷了。晚輩這就告辭。”
黃鐘公道:“且慢。”轉身走進內室,過了片刻,手中拿著一個瓷瓶出來,道:“這是昔年先師所賜的兩枚藥丸,補身療傷,頗有良效。送了給小兄弟,也算是你我相識一場的一點小意思。”令狐沖見瓷瓶的木塞極是陳舊,心想這是他師父的遺物,保存至今,自必珍貴無比,忙道:“這是前輩的尊師所賜,非同尋常,晚輩不敢拜領。”黃鐘公搖了搖頭,說道:“我四人絕足江湖,早就不與外人爭斗,療傷圣藥,也用它不著。我兄弟既無門人,亦無子女,你推辭不要,這兩枚藥丸我只好帶進棺材里去了。”
黃鐘公對令狐沖是極好,怎么令狐沖總是會讓人掏心掏肺的對他好呢?
這一路走來,只覺得自然而然,非常絲滑,而無任何勉強和生硬。
令狐沖心無掛礙,事無不可對人言,一片赤誠。人家自然當他是至親好友。
交往本來就是很簡單的,也是很自然的。
這也是在還原本相。
本來就是如此。
令狐沖其實是身無長物,什么都沒有。
自然沒什么負擔。
待人接物不用一顆真心,還用什么?
他是窮到了極處,反而出現一片光明來。
他其實是人窮心不窮的。心靈富有得很。好,明天繼續。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