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惡魔之翼1

第1節力的本質

…………

前面我們已經從根源上把宇宙中的3種力分析出來了:4維度火能量的斥力,2維度土能量的引力,3維度金能量的引力。

那么請問:力的本質是什么?

答案顯而易見,力的本質是能量,準確的說是勢能差,是勢能差所形成的一個力場。重力有重力場,引力有引力場,電磁力有電磁場。

那什么力場呢?準確的定義:力場是點勢能的分布。宏觀的說-力場就是加速度a,牛頓第二定律F=m*a;微觀的說-力場是玻色子的分布。

那什么又是點勢能?勢能源對周圍產生一個勢能力場,勢能力場用一圈圈的形式產生一個個等勢能面對外散播。

在夢中,宇宙小姐姐親口告訴了我宇宙中基本力的大一統公式,別名惡魔之翼。

力的大一統公式:E勢源n=k勢n*F*π*r ^(n-1)

E勢源n:產生勢能的能量源的能量,k勢n:宇宙常數-勢能常數,F:大一統力,r :勢能點(力的作用點)與勢能源的距離,n:勢能源的維度。

對于力的大一統公式,我想了數年都沒有想出來。但是,當宇宙小姐姐一告訴我這個公式,我只用0.1秒的時間就體會了其中的奧義。當時的我就有一種醍醐灌頂、相見恨晚的感覺。

力是什么?我曾無數遍的問自己“力是什么”,現在終于大徹大悟。

力的本質是勢能差,用量子(微分)概念來說,就是勢能源把周圍的玻色子重新分配所產生的點勢能,這些點勢能就會產生勢能差,而勢能差就是力。

這樣定義,大家看了可能有些燒腦,還是老辦法,直接舉例說明。

例子①-水波。

平靜的湖面,水平的高低是一樣的(玻色子分布是均勻的)。當我們扔下一顆石子(勢能源),水波就開始向四周散播(玻色子在勢能源的作用下,重新分布),于是力就產生了。

例子②-磁石。

我們在一塊大玻璃上均勻撒上一層鐵屑,然后在中放入一塊磁鐵,這時鐵屑立即開始重新分布。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一條條的磁力線,而且中心厚實四周薄弱,這就是玻色子的重新分布,這就是力場的產生。

例子③-站隊。

這里有一個10*10的方陣,突然一個領導空降下來,大家立即開始重新列隊。以領導為中心每1m站一圈,每圈都是10人。

…………

第2節玻色子重新分布

……

在力的大一統公式的引導下,我終于悟出玻色子是如何重新分布的。

力的大一統公式:E勢源n=k勢n*F*π*r ^(n-1)。

大家看到這個東西沒有:π*r ^(n-1)。這東西能讓你想起什么?如果n=3,這是不是就是一個圓的面積公式。

所以玻色子重新分布的真正含義是一個等勢能“面”,這個“面”不單只我們感知的三維空間,還可以是更高維度的空間。

換句話說,等勢能“面”里所有玻色子和與E勢源n成正比關系。于是玻色子分布的公式就有了,我稱它為玻色子密度公式。

玻色子密度公式:E勢源n=kB*∑Br;∑Br=Br*r^(n-1)。

E勢源n:勢能源的大小;kB:玻色子重新分布常數,與具體玻色子有關;∑Br:與勢能源相距r的等勢“面”的所有玻色子的能量。

Br:等勢能“面”上玻色子的密度;r^(n-1):等效等勢能“面”的大小。

溫馨提示:玻色子都是能量體,玻色子密度越大,能量越多。

把玻色子密度公式與力的大一統公式聯立得:E勢能源=k勢n*F*π*r ^(n-1)=kB*Br*r^(n-1)。

解得:F/Br=kB/(k勢n*π)=常數。

…………

第3節勢能的概念

……

什么是勢能?

勢能就是力場,本質是玻色子的重新分布。玻色子密度公式:E勢能源=kB*Br*r^(n-1)。

也就是說,越遠離勢能源,等勢能“面”就越大,玻色子密度Br就越小。如果遠到沒邊了,Br自然就變成0了。

什么是勢能差?

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就是指前后兩點之間的勢能差,即ΔBr。

但是,請特別注意我的但是,但是我們目前的物理學把勢能的概念完全搞返了。

比如重力勢能:EG=m*g*h,其實這個公式大錯特錯;再比如電子能級躍遷,越遠離原子核的能級軌道,電子就需要獲得更多的能量才行,它同樣是大錯特錯。

我說它大錯特錯不是指計算結果錯誤,而是沒有從本質上搞清楚勢能的概念,把勢能的方向(大小)搞返了。

不管是重力勢能還是電子能級躍遷,它們都表達了一個意思-離勢能源越遠勢能越大,這是多么荒唐的一件事情:

遠離勢能源,勢能怎么可能會越大?我遠到勢能源都管不著的地方,勢能都變成0了,你來給我解釋解釋離勢能源越遠勢能越大的道理。

…………

第4節裝逼的惡魔之翼

……

OK!勢能概念講解完畢,順帶說一下空間扭曲的本質。空間扭曲的本質是空間某點的勢能和大于空間彈性能量E彈n,即Br大于E彈n,則該點空間就會發生空間扭曲。

為了證明力的大一統公式是多么的偉大(諾貝爾獎穩了,嘿嘿),我用它在來裝逼一次。

……

4.1 重力加速度g的推導

第1步:力的大一統公式:E勢源n=k勢n*F*π*r ^(n-1),將3維度空間的維度n=3帶入得①式:E勢源3=k勢3*F*π*r ^2。

第2步: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將地球的質量M當做勢能源,則:E勢源3=M*c^2帶入①式得②式:M*c^2=k勢3*F*π*r ^2。

第3步:由宏觀勢能力場公式(牛頓第二定律)F=M空*a帶入到②式得③式:M*c^2=k勢3*(M空*a )*π*r ^2。

注:M空表示介質空間空間能的等效質量,a就是重力加速度g。不過a是可變的,g是地表加速度,基本上不變的。

第4步。M空是多少?

空間能EK3=n游^3*Emin=M空*c^2;E彈3=k彈*n游^3*Emin=Mmin*c^2。解得:M空=Mmin/k彈。

把M空=Mmin/k彈帶入③式得④式:M*c^2=k勢3*(Mmin*a/k彈)*π*r ^2,這樣就可以求出該點的引力加速度a =k彈*M*c^2/(k勢3*Mmin*π*r^2)。

第5步:假設地球半徑是R,地面高度是h,且R遠遠大于h。則有:重力加速度g=a=k彈*M*c^2/(k勢3*Mmin*π*(R+h)^2)。

因為公式中除了h是個變量,其它的都是常數,又因為R遠遠大于h,故:g=k彈*M*c^2/(k勢3*Mmin*π*R^2)≈9.8。

重力加速度g推導完畢。

……

4.2 萬有引力的推導

第1步:前4步與重力加速度的推導是一樣的,不過是把M當做太陽的質量。故:a =k彈*M*c^2/(k勢3*Mmin*π*r^2)。

第2步:再回到牛頓第二定律F=m*a,我們把地球放到該點上,則F萬=m*a。注:地球的質量是m。

得:F萬=m*k彈*M*c^2/(k勢3*Mmin*π*r^2)。

第3步:簡化。設G=k彈*c^2/(k勢3*Mmin*π),則有:F萬=G*m*M/r^2。

因為k彈、光速c、勢能常數k勢3、質量量子態Mmin、圓周率π,這些都是宇宙常數,所以G也是一個常數,故萬有引力常數就是這么來得。

萬有引力公式推導完畢。

…………完美分割線…………

非常重要的公式:

力的大一統公式:E勢源n=k勢n*F*π*r ^(n-1)

玻色子密度公式:E勢源n=kB*∑Br;∑Br=Br*r^(n-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永新县| 内江市| 基隆市| 绍兴市| 塔城市| 长兴县| 靖宇县| 门头沟区| 旌德县| 望江县| 若尔盖县| 祁东县| 兴化市| 乌兰县| 久治县| 嘉荫县| 湘西| 武川县| 南昌县| 娄底市| 永清县| 株洲县| 巴马| 巴林左旗| 周至县| 龙井市| 渝中区| 营山县| 陆河县| 马鞍山市| 哈尔滨市| 清流县| 津南区| 乐陵市| 依兰县| 鲁甸县| 来凤县| 泽州县| 深水埗区|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