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2012年。冬天的風(fēng)一陣一陣地刮。老人們身穿簇新的深色棉服,頭和手戴得嚴(yán)整,行走在街頭巷陌。
要過年了,父親買一兜東西進家,電話鈴在響,鞋也沒換就去接——是三兒的電話。
“啊,剛進屋。你剛打嗎?我出去買些東西。”
“爸,過年還差啥了?”
“不缺啥了,現(xiàn)買也來得及。唔,今年冷。別回來了,大老遠(yuǎn)的,也不好買票。”
其實,這些天父親去了好幾次火車站。在擁擠的人群中,他努力望著滾動顯示的電子屏,上下追隨車次變化;看售票窗前,站著一排排的隊伍。
出站口,涌著喜氣的人流,人們拖提大包小裹往外走,翹腳抻脖的親友們陸續(xù)迎上去,親親熱熱。父親站在那兒呆望。
.
在北方,天降大雪。商業(yè)街,依然是熙熙攘攘來往的人群,人行道上擺著一排排一沓沓對聯(lián)福字,賣的人時不時抖落上面的雪。
曉友走到“郵政”門口。他在臺階跺跺腳,撲打身上和帽子上的雪。
在郵政儲蓄窗口,曉友按著一個小本子填寫匯款單。然后他去郵寄包裹,填寫單子,柜臺前一針一針地縫上為檢查留的口兒。
1
臘月最后一天的下午,人們都放假了。從北到南,家家戶戶洋溢著紅色喜悅:門上貼了對聯(lián),窗戶布置了閃爍的彩燈,陽臺和小院一樣,也掛起紅燈籠。
飯廳里,父親居中,圍坐著兒子,兒媳,孫子,孫媳,還有小重孫,桌上酒菜擺滿。
“喝,喝酒。”老父親先舉起杯,大家共同舉杯,清脆地撞擊,然后動筷吃起來。
“老三有幾年不回來了?”
“媳婦病了,他哪能離開。”
“老三結(jié)婚爸沒少幫他。”兒媳說。父親說:“你們那時我沒有條件。”
父親拿出準(zhǔn)備好的紅包,“壓歲錢!”一個一個分發(fā),說:“又過了一年。”
孫子們紛紛起來拜年,高高興興接著。
屋內(nèi)是放大的電視聲,屋外是密集的鞭炮聲。電話鈴響,大兒說:“準(zhǔn)是老三。”父親去接起:“好,挺好的。都在這兒,熱鬧著呢,你不用惦念。你們也好吧……”
眾人散去,屋里剩下父親一個人。廚房里堆放著剩的菜,還有洗涮的水跡。
2
初五,父親來到大妹的家。從前年開始,他遷了戶口辦了老年證,乘車不用花錢;兩家都靠近公交車站,來往很方便。
兄妹坐著說話兒。“三兒還不能回來?”“媳婦那樣,離不了人。”“你去他那住一段。”“那么遠(yuǎn),得倒好幾次車。到了這年紀(jì),不能幫忙,去給人添麻煩。”“過年身體咋樣?”“胃不舒服,老睡不好覺。也瘦了。”“老年人瘦點不礙事,都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太瘦也不好。”“到醫(yī)院去了嗎?”“年前去了,血、尿化驗正常。”“多檢查幾項。”“做了生化五項,沒查出問題。”“血壓呢?”“略高,90—140。”“以前咱媽腦出血,就是血壓高。血壓不太高,應(yīng)該沒啥事。”“過了年再去查查胃。”
窗外,一棵臘梅獨自開放。花兒是白的。
.
初八,醫(yī)院和其他單位一樣開始正式上班。醫(yī)生們說著拜年話,聊過年的一些事。父親坐在唐醫(yī)生桌前,唐醫(yī)生笑著說:“過年好唄。哪又不舒服?”“胃疼。”“做鋇透,還是下胃鏡?”“做胃鏡。”“住院吧,點一點,用最好藥,順便做個全面檢查——沒事兒,你不用在這住,點完就回去。”
第二天,父親早起沒吃飯,他懂得要空腹檢查。到醫(yī)院辦了手續(xù),開始采血,留尿,去做B超,下胃鏡,折騰了一上午。
回病房里,他很虛弱,躺上床,點上了藥,閉眼慢慢喘息。
孫子來了。坐在一邊兒玩他的游戲。點滴結(jié)束,孫子的游戲也結(jié)束了。
老人回家,到廚房掀鍋蓋又放下,到廳里,他翻了一頁臺歷,躺到沙發(fā)上。
電話鈴響起,父親起來看電話顯示的號,是三兒的電話。
“爸,出去了?我方才打了兩次。”
“啊啊,我到海邊走走。沒啥事。你不要惦記,我挺好的。”
.
點滴點了七天,父親決定不再點了。辦理出院手續(xù),父親嚇了一跳,問:“怎么這么多?”窗口里的女人待理不理:“這個問醫(yī)生,跟我們說不著。”
唐醫(yī)生沒在診室,父親問一個小醫(yī)生:“都什么藥這么貴?”“都是最好的,進口藥。”“我原單位在外地,這些也報不了。”“這么大歲數(shù),留錢干嘛?錢不給自己花給誰?”
“花錢也沒好啊。”“再點一段兒。”父親看了看他,說“算了吧。”
父親回家,躺床上,拉蓋被子,拽過一個圓枕頭摟著。他感覺冷,爬起身打開電褥子的電源開關(guān)。
這電褥子是豪華型的,是他和老伴一起買的。記得是在一家賓館,“廠家”包了幾個房間,請一群老頭老太太輪流躺上體驗。還贈送保健書,端茶水,坐著提供按摩器,免費按摩。老兩口每次去,那兒的年輕人都熱情有加,殷勤介紹,說產(chǎn)品有十大功效:降血脂,降血壓,預(yù)防心梗,腦梗……
“腰疼啊?最有效了。”
有老人說:“加熱,理療。那熱炕頭還治病呢。”
父親拍板兒,說:“買吧,你腰腿疼,多年了,也享受享受。”
床頭的電話響,父親費力接起,“喂,”
“爸,看什么了嗎?央10套,你愿意看的……”曉友在那邊說。
父親用遙控器打開電視,緩慢地說:“啊,百家講壇,宋朝的事。看呢,還行。你忙吧。”
父親躺著看。以前他批評老伴和兒子在沙發(fā)上躺著看電視,如今他在臥室里安裝了電視。
3
海邊小山。父親站在崖邊。他眼瞄著遠(yuǎn)處,翹著下巴,長久不動。
閨女來了,老遠(yuǎn)就喊:“爸!你在這兒呀。多冷啊。”閨女是剛下火車,她在外地。她每次回來,是老父親最快樂的時光。
“你來怎么也不告訴一聲?”父親拉住包的帶。閨女沒有完全松手,拉著另一個帶,她知道,父親年紀(jì)大了,不比從前。閨女卡巴著眼,說:“車站那么遠(yuǎn),不想讓你去,俺一個小百姓,不要那么高規(guī)格。”然后就嘻嘻笑。
父女倆走過菜市場,在一對小夫妻的菜攤前停下。小媳婦熱情打招呼:“大爺,這是上哪了?”小伙兒悄悄說:“這好,那個別要了。”從袋子里邊挑了許多。
“我閨女,剛下車。”父親向他們介紹閨女。多年來他一直在這買菜,有一回,小夫妻多找了錢,老兩口跑回來給他們。
.
閨女是勤快人。她剛放下包,就在廚房里忙出了響,一邊做飯菜一邊清理擦洗廚具。父親站在邊上看,一會走出去,一會走回來,“你媽在的時候,我們就在小兩口兒那買菜。”閨女答:“我也擺過攤兒,做生意殺熟客呀。”“那兩口子人本分。再說錢花給誰都是花。倆人也不容易,是外來的,孩子不能帶,放在父母家。”“菜不錯!”“他們給留的。哪天不去還覺得對不住。”“上套了吧?——別說,價也不貴。”“買賣講個誠信。”
門鈴響,孫子來了,“爺,姑,明天去我家吃飯。”他進屋轉(zhuǎn)了轉(zhuǎn)。
爺說:“你也不小了,二十多歲了,不能總呆在家里……”
孫子站在他身后,比劃著手。老人沒有回頭,神色淡然。他什么都知道。
.
飯桌上,閨女說:“別說呀,說他干嘛?惹得生氣。”
“以后不說了。”父親吃著說。
飯后,父親坐到小凳上泡腳。兩只腳交替放入盆,盆熱騰騰冒著氣,他說:“不加水了。”閨女把壺提走。
父親拉著耳朵,慢聲說:“現(xiàn)在飯吃不了多,再好吃也不敢多吃,胃不行了。”
“要少吃多餐,多吃些水果。”閨女說。
父親說:“我不能這么吃,得蒸熟了。”
閨女說:“行,我給你蒸一下。”
閨女回來看了表,蹲下用抹布擦地。
父親擦干腳,坐到沙發(fā)上搓腳心,“你媽在,我就說,能吃時別舍不得,等老了吃不動,吃不消,想吃也不能吃了。
“你媽會過,舍不得花錢。她走那天買了一堆菜,說是便宜,一元包了。我說能吃嗎,她說挑一挑,爛的不要,還是剩的多——哎呀,你都多大歲數(shù)了!攢錢干什么!”
父親站起來,“咱們也不是吃不上穿不上,我有勞保,她也有了,一月又添幾百,你們還給錢,花不了。”向前走兩步,“我說咱們能活多大歲數(shù),吃點好的唄,別舍不得。這老婆子……”
4
父女倆到海洋館看海豹表演。座椅上,父親身子前傾,抻著頭,一會兒又恢復(fù)挺直身子。海豹做出各種神奇的表演動作,父親驚訝得張開嘴;海豹平復(fù)了,他才放松下來。
海邊漫步,遇一洼水,父親不繞著走,跳了過去。閨女要扶他,父親擺擺手,“不用,還行。”。
“老友”跟過來。父親介紹說:“哎,這是我閨女,從外地來。你先溜達(dá)吧。”走了一會兒,父親回頭說:“我們爺倆說會兒話。”老友還是跟在后邊,遠(yuǎn)一點跟著。
“爸,他咋還跟著呢?”閨女小聲問。
“他就一個人兒,平時跟我嘮嘮家里的事,也沒處說話。找個后老伴,跟他吵了兩次架,走了。到人家那窩孩子家去了。他自己的孩子呢,因為不同意他找老伴,生他的氣,也不理他。”
.
閨女以往都是天暖了回來,這次是為了父親過大壽。生日慶祝酒宴,擺在富麗豪華的酒店里。兒子的好友同事一大幫,來隨份子,喝大酒,熱鬧無比。老人陪到最后。
回家里,父親找出一盒照片,說:“照片你們的都給你們自己,小鵬的給寄走了。”
閨女邊干活邊說:“別忙著‘分家’呀,使使勁兒,超過一百歲!”
“老妖精啊!”父親說。
“啥也不愁,多好。百歲后我們給選個好地兒。”
“有啥用,死了死了,一了百了。”
5
閨女要回去了,父親為閨女捆行李。他自己搓的長繩,用這繩上下橫豎拉緊綁住紙箱。他歲數(shù)大了,有點喘,但活兒一絲不茍,嚴(yán)肅認(rèn)真。
閨女走了,父親的屋冷了。家不如外邊暖和,他常呆在外邊。
.
春風(fēng)吹起,馬路中央干得發(fā)白,兩旁還有點濕。在城郊,土是軟綿綿的,人走在上面懶洋洋,風(fēng)里面裹著的是暖洋洋的光熱。人們笑瞇瞇的,臉上去年夏日留下的顏色又從每個毛孔隱隱約約地滲出來,水分和空氣一起蒸騰。
父親踽踽獨行,有時坐自帶的小凳上休息。路過賣水果的,他“熟視無睹”。
老伴在時,常因買兩樣或更多的水果拌嘴。他說每次上街買一種,回家不擱放。他別的活不做,但水果要親自洗。他舍得水,洗得認(rèn)真,洗得干凈,洗完倆人坐下慢慢吃。他的觀點是:買一樣吃一樣,現(xiàn)吃現(xiàn)買——當(dāng)不了倆人經(jīng)常上街;每天閑著也是閑著;吃就吃新鮮的,買回來放一宿不好,和買處理的不就一樣了嗎,還多花錢。然而拌嘴是常有的,每個人的性情沒法兒改變。現(xiàn)在一個人不用吵了,可他連買的想法也沒了。
老友來和他聊:
“你有個好閨女!”“好的都離得遠(yuǎn)。”“好歹你有個念想。哎,你和你鄰居咋樣?”“你的都跑了,來逗我?”“那個太小,后找的,怎么也不是那么回事兒。”“嗯,還得原配。”“人不在了,說啥也沒用了,可眼前總得有個伴兒。”“這么大年紀(jì)了,還扯啥,留一堆蘿亂!”
老友抽煙,遞過來,“來一根?”
“不抽,一輩子沒抽過煙。”“一輩子不抽煙,還不喝酒,那有啥意思!”“等抽大煙了。”“啥?”“等上大煙囪了。”
老友吸口煙,說:“老于走了。”
“啥時?”
“前天,跳的樓。我趕上了,摔得……我兩天還沒緩過來哪。”
.
父親拎了一點兒買的東西回家。開開燈,進廚房,擺弄鍋。
門鈴響,是二兒,手里提著一袋餃子,“別做了,我從飯店帶的。還熱著呢。”
父親熄了火,回屋放下桌子。
“我岳父住院了。”二兒把手中的餃子放到桌子上。
“啥病啊?”“中風(fēng)了。”“看上去挺好的……”“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那么胖本來不是好征兆。”
父親吃著餃子,低頭說:“給你一把鑰匙,”從桌子上推過去,“我不在時能進來屋。”
“你不在時我也不來。”
“年紀(jì)大了不愿動,你們來了,好自己開門。”
.
醫(yī)院里,老親家躺在床上,同時點著好幾個瓶子。父親站在床前問:“能走路嗎?”親家母說:“走不了啦。”
父親看點滴的瓶子問:“點的啥?”
“緩解的藥。”親家母答,看到老頭子焦急的眼神,連忙把尿壺放進身子下。
病房里,一個病人由家人抱著下地,其他的躺著看來的人。
.
夜里,父親睡不著,起來到廚房的窗前,看外面凌亂的雨。窗子對著的那棵樹,適逢花季,有很長一段的花期;樹下是他和老伴乘涼擇菜的地方,風(fēng)雨中,花蕊落在石桌、石凳和甬道上。
他燒水。把暖壺剩水倒了,灌上新燒的水,把杯中的水倒了,用燒開的水燙一下杯子,注滿水,端回方廳來。
他坐在沙發(fā)上,喝口水噓口氣,一下又一下,兩眼泛著迷蒙,兩耳傾聽著外邊。蛙在雨中,用“美聲”鳴唱……
三兒上一次回來時是傍晚,蛙在樓后持續(xù)叫。
“哪來的蛙呀?”“屋后存了雨水,總叫。”
“這是給你的茶。”“上次的還有呢。現(xiàn)在少喝了,喝多了睡不著……”
回臥室,父親打開床頭燈——這燈還是和三兒一起買的呢。父親在燈下翻看《參考消息》。窗外,雨滴聲變稀了,蛙不太叫了,已是天近黎明的時分。
6
北方市場,曉友的手機鈴聲響起,父親來電話:“你以前來家說墳的事……”
曉友有些愣,忙說:“啊,行,您看怎么辦?”
“祖墳要修也很麻煩。你老爺爺?shù)膲炘谖鲘彛瑳]有墳頭,地早就平了,我和你大哥今天去看了,莊稼還沒開始收……”
.
晚上,曉友開門進屋,開燈,看電話顯示:父親來過電話。柜子上擺著帶框的照片,曉友注視了一會。然后,翻了幾頁日歷。
曉友坐下,打開一個小本,撥打電話,“大哥,爸今天去鄉(xiāng)下了?”“啊,他置辦的東西,燒了紙。他過去不信這個,說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他還找了老爺爺?shù)膲灥亍!薄鞍值纳眢w還好吧?”“他說胃疼,睡不著覺,我看就是老年抑郁癥。他不讓人說。你有空跟他嘮嘮。”“好,好。”曉友放下電話,起身出門,把門反鎖好。
太陽早落了,西面的天空呈現(xiàn)溶溶綠色,空氣在輕輕顫動;灰黑的樓房看上去輕飄飄像浮動的木筏。
曉友穿過樓區(qū),走進一個樓道,開開門,是一個大的三居室。
曉友在柜子、抽屜里找東西。里面盡是些藥。
“找啥呀?”另一個屋有老人問。
“找胃藥。”
“你吃呀?不舒服啊……”
7
早晨,市場里,曉友拎一袋子藥,對攤床里的一個女人說:“給個包裝,劉姐,還得麻煩您縫好。”那女人拿過一個紙箱和編織袋,“給誰郵哇?”“一位老人,親戚。”
“現(xiàn)在老人不缺藥。”旁邊的人說,“我家老爺子總買藥,聽廣告說好就買,家里頭堆得全是。”“別讓他看廣告!”“天天看電視,聽廣播,你擋得住嗎?能刪下去嗎?全他媽的神奇療效,全是狗屁專家教授。”“老人最好騙,惜命。”“小區(qū)到處是小廣告,發(fā)到門兒。也不知怎么搞的,他們都知道哪家有上歲數(shù)的。”
.
晚上,曉友進屋,打電話:“爸,今天給您郵去了胃藥。好幾種呢,你吃吃看,看有沒有療效。都是中藥,沒什么副作用……”“是藥三分毒,少吃為好。”
“睡覺藥,還吃嗎……是不好開。我還是郵給大哥,放他那,讓他按時給你送。”“吃多了不好,傷腦。吃少了不頂用。”“降壓藥還有嗎?”“還有,血壓現(xiàn)在不算高,低壓90高壓140。”“還挺好。上次郵的降壓藥醫(yī)生說挺平和的。”“這藥貴呀。”“我們能報。”“這種藥是自費的,藥店里有。”“我們這和你們不一樣。”“你工作挺好的?又照顧媳婦,一天夠你忙的……”“今天天氣,我看預(yù)報有雨。”“還沒下,陰著呢。你那呢?啊。”
父親撂下電話,關(guān)燈。也睡不著,蚊子在耳邊響,開燈起來尋,站在床上看。棚頂有一個地方像似有,用蒼蠅拍子打一下,發(fā)現(xiàn)是以前的血跡。
父親躺下,望著棚頂想那一次:
三兒回來,幫他打蚊子。他說:“你回來了,來的人多,帶進來的。點蚊香,對身體不好。等白天我噴噴藥,開門開窗吹一陣。”三兒用拍子在棚頂打著一個,“這么多血,是剛咬的。”
父親熄燈。坐著拉耳朵。
拉完耳朵躺下。他還睜著眼,聽樓下傳來垂拉門落下的聲音,那是夜店打烊了。他翻個身,床響。聽外屋似乎有動靜,他去看門鎖,重新反鎖上。他在柜子里找出蝴蝶狀小燈,在墻下插座插上,這樣下地時有點亮。
開燈看時鐘,時針已指向1點。
8
天熱了,草木的葉子闊圓,綠色變重;花變得輕飄了,像粉一樣,失去了光澤。
父親出門,習(xí)慣帶著一個袋子。走在樓梯口,碰上女鄰居,老太太搭訕:“出去呀?”父親“啊啊”著走出去。
碰著老友。老友跟他開玩笑:“她——哎,她是不是真有意思?比如,到你家借些什么東西?”“借東西,是啥時候的事,現(xiàn)在還有誰借火兒,借碗醬油什么的?有借的功夫都買回來了。”“這借口是過時了。她去你家,對吧?”“問我家有沒有氣兒,或者停沒停電?說不知是不是她家的壞了,要不要找人修。”“就是借口。”
“她那女兒咋樣?”“看著還行吧,她說‘女兒行,女婿還不行呢。時間長了跟誰也不行。’”“老太太有意思,肯定的。”“介紹給你?”“我,半截身子進黃土的人了!”
“咱們是大半截身子進黃土的人,就剩個腦袋了!”兩個人笑起來。
.
父親回家做飯。
下面條,下一點兒,水嘩嘩開,又下幾根兒。
9
盛夏,蓊蓊郁郁的樹像成熟的稻谷。老人們在陰涼處打撲克,下棋,呼噠著扇子。父親坐在家里搓繩,家里的麻沒有了,有尼龍絲,他分股兒慢慢搓。他以往就是這樣為子女們送行,為他們搓繩捆綁行李,送他們下鄉(xiāng),上學(xué),工作,遠(yuǎn)行。
父親上街買中午吃的。商場里很涼爽,只是人少,冷冷清清;走在里面,沒有什么東西買,營業(yè)員只有冷漠的眼和臉。
市場上,一排排棚子底下,熙來攘往,人聲嘈雜。父親走了不遠(yuǎn),又掉頭回來。不買東西吧,對不住小夫婦的熱情,買了菜不做,就放壞了。
市場的邊角,有空閑的地兒。一些退休的人不買東西,每天像上班一樣來這里,摞起貨箱,或站或坐,打撲克。這里熱鬧,是人的聚集地。退了休的男人撂下飯碗,就溜達(dá)到這兒。父親不參與,他從年輕時起,就不打撲克,上班之余做些家里需要他做的活兒。退了休,他也不打撲克,不摸麻將,不喜“耍”錢。
.
街邊,有兩棵大樹,白松鼠似的干,禿禿的,零零散散地掛著幾串香蕉一樣的葉子。父親碰到老友,問:“好幾天了,也沒看見你。你怎么啦?”“難受。我樓上的,人也不常出來,見著幾回,拄著拐。頭兩天,他對門先聞到有味,叫不開門,報了警,找人開開門,人都死了不知多少天。”“他沒孩子?”“人死了,人也來了,有好幾個。還打起來了。”“為財產(chǎn)!”“你的子女孝,給你買房子,給你送吃的,到飯店給你過生日,還有閨女給拆洗被褥棉襖……我死了,都沒人收。說不準(zhǔn)哪天走著走著就倒下了。老話叫暴尸,遺臭萬年。倒下了還嚇著人,被人罵呀。”
父親說:“咱們一塊走,我讓他們一起收殮。”老友不說了,眼里閃著感激的光。
.
陽光熱烈地照耀,蟬在濃蔭里連片地鳴叫。父親坐在大妹家說話,堂屋前后開著門通風(fēng)。
“咱爺爺?shù)膲災(zāi)苷业桨桑俊薄澳莻€位置,能。”“在西崗的中間吧?”“地點沒問題。當(dāng)初平整地時,深埋,上面有石板。挖挖就知道了。你怎么問這個?”“三兒以前問過。等將來告訴三兒吧”
父親又說:“捎來一些舊衣裳,這些東西放在我那也沒用,你看有用的挑一挑,不用的就扔了。這件絨衣是你嫂子的,也沒咋穿,不嫌乎你就留著。”
10
入秋,早晚兒有了涼意。太陽落山了,大兒子送來吃的,放到桌上,是蝦仁和米飯,他剛從飯店回來。大兒進衛(wèi)生間撒尿,然后洗手,對著鏡子看,說“胡子也白了。”老父親沒應(yīng)答。
“快吃吧,涼了。那我走了。”
父親躺著不愿動,他按遙控器打開廳里的電視,看體育頻道,放的是足球比賽。快節(jié)奏解說的聲音,賽場的叫聲,遮掩老人空虛的內(nèi)心。
老人想往事:老伴在廚房里做飯,他站在廳里看電視。他愿意看新聞,重要的要湊近看,放大些聲聽,或者要求老伴停停活兒,悄悄的。不好看的內(nèi)容時,他哈腰在地上找東西,撿起地上的頭發(fā)和絲絮。
早上晚上他都給老伴放幾種藥在一個盒蓋里。老伴多睡,他叫:“起來,別懶。”每天他給老伴打針,是降糖的肚皮針兒,“你得學(xué)會嘍,我要是先走了,你自己照顧自己。”老伴聽著,眼里閃著淚花……
父親站起來,走到?jīng)雠_。西方太陽剛剛下山,東方天空升起一輪圓圓的月亮,灰白如銀盤——盡管大地還殘存著白晝的顏色。樹木及其葉子都很完整,但有著均勻的空隙。父親習(xí)慣性地在那佇立,看來往的行人,也像沒看什么。
11
秋漸深,植物知道,年輕人整天忙碌,沒感覺,只有老人心里清楚。
早起,父親在儲藏間收拾東西,把繩子裝進布袋。架子上,蒸屜、蓋蓮兒、三兒寄東西的很多包袱皮,整齊擺放著。有一包瓷器餐具,他一直沒舍得用,把它拿出來。
來到菜市場,他把那包瓷器給了小夫妻,“我這歲數(shù)不用它了。這是兒子給的,送給你們了。”“大爺,你多長時間不來了,留了好幾回菜……這些帶回去。”撕撕把把,父親拗不過,還有周圍的人在看,便接了。
.
父親到浴池洗澡。
他身體干癟,皮膚沒有彈性,小心翼翼坐著沖水。身邊有歡蹦亂跳的半大小子們鬧著。
老人選了一位老一點的師傅搓澡,說:“輕些。用我的毛巾。”遞給人的是掉了毛透亮的老毛巾。
.
晚間,父親坐在沙發(fā)上喝熱水,眼瞇縫著,呵出氣。眼前放著的小凳,讓他憶起過去:
那時,他的頭發(fā)是油黑的。他和鄰院兒的木匠切磋,自己學(xué)做工具,打家具。他只用卯和膠不用釘,用圓規(guī)三角板畫角。這個小凳,是用剩料做的,幾次搬家都沒舍得扔。吃飯用的折疊桌,也一直伴隨。
電話鈴響,是曉友打來的,
“今天老人節(jié)呀,爸,節(jié)日快樂!”
“今又重陽啊。”
“天好,出去走了嗎?”
“啊,走了,到海邊小山,——你也不容易,多注意身體。以前你說得對,老來伴兒呀。你要注意身體,天氣涼了。”
曉友眼有些濕潤,放下電話。他接水擦地,然后打開兩面窗通風(fēng)。
.
父親要睡了,先到衛(wèi)生間刷牙,他把余下的牙膏一點一點地擠凈,慢慢刷,然后用余沫刷牙套。他照著鏡子,鏡中是黯然的臉,他用手拉一下臉又慢慢松開。
夜,父親一直躺著,向沒拉窗簾的窗子看天空:月亮已移過去,有幾顆星星閃耀。
蛐蛐已進了屋,在近處叫;蝴蝶燈在地腳線上明亮。
12
早晨,父親拿下晾衣桿上的襪子,坐沙發(fā)上,翻過襪子穿上,揪正了,抻均勻,襪口套上襯褲口。
吃了飯,父親把使用了多年的粗瓷碗和舊的木筷子放進塑料袋。筷子上刻著一條刀痕,是特意做的記號,為了不和別的筷子弄混。他患有膽結(jié)石膽囊炎,有時疼痛,曾懷疑患了肝炎,怕萬一傳給別人。其實他常做檢查,肝功正常。結(jié)石是有,做B超能看得見,大概有高粱米粒大。
老人把鑰匙放在桌子上,提著小凳、布袋和塑料袋走出。帶上門,又拉了拉。一袋菜,他送鄰居,放到門口。走到垃圾箱,把那袋碗筷放進去。碰到人,“出去走走?”老人神情淡定,“走了。”
父親拎著小板凳和布袋,走出胡同。在樹蔭外,有倆老頭兒在下棋。他們一只手下棋,另外的一只手不閑著,一位手里上下倒動兩個木棋子,一位不停碼起吃掉的棋子。站在他們身后看棋的有好幾位。父親坐在小凳上休息,他在等老友,他們約好了的。
癡呆的老蒼,撅的撅的走過來,一個小孩追在他身后掛樹枝。父親去把樹枝取下來。
風(fēng)吹過,樹葉刷刷地響起來,人裹起領(lǐng)子。長著棕色毛的蟲子在地上緩緩蠕動著,它往哪里去呢?風(fēng)卷起它身上的毛,如未成熟的谷穗。
樹影緩緩移動,覆蓋到人們頭頂、身上,下棋的、看棋的一起挪了地方,挪到陽光下。老友還沒有出現(xiàn)。
.
父親走上小山。人工種植的菊花艷麗競放,錦簇花團里還存有早晨獲得的露水。父親坐在小凳上,靜靜地觀看山下。
坐累了,父親來到山下的樹林。這里樹蔭環(huán)覆,草叢成綹倒伏。父親走進樹木稠密的地方解手,然后整理腰帶和褲拉鏈。
…………
北方市場,曉友接到電話,
“大哥呀!什么,爸走了!啥時候?怎么突然……”“你回來不?”“我……回去。”“詳細(xì)情況回來說吧。”
13
火車上,曉友朝向車窗。窗外閃過田地、山丘、成片的樹林,陽光、樹林、田野都是黃的。
天暗下來,曉友躺到臥鋪上。在車輪車軌的碰擊聲中睡不著,他想起三年前:
醫(yī)院監(jiān)護室里,小鵬讓拿他的包,從包里拿出手機,鑰匙,還有銀行卡,一個小本,說:“我有老父親……你知道,……母親剛?cè)ナ溃懿涣恕摇灰屗馈狭四昙o(jì),拜托你了……我家的事你都知道,……曉友……還有借你的錢不夠還……”
小鵬和曉友在大學(xué)時就非常要好,大學(xué)畢業(yè)他倆一起分到了一個城市。后來,曉友攤事坐了牢,媳婦離他而去。小鵬為曉友請律師,四處奔走,常去監(jiān)獄探望。后來,曉友出獄,做起水果生意。
在小鵬遭遇車禍前幾天,小鵬的妻子因病剛剛?cè)ナ馈?
14
曉友按照小本上的地址,找到了小鵬父親家。
屋里,一家人忙著制作準(zhǔn)備祭品,看見曉友,大家都楞了。曉友自我介紹:“我是曉友,是小鵬的朋友……小鵬三年前出了車禍,已不在人世。三年來接打電話的是我。”
眾人呆站著。
大哥說:“你的聲音還真像,我們誰也沒想到……只說小鵬這些年不回來。還沒吃飯吧?一起出去吃。”
.
晚上,曉友躺在父親的床上,打開床頭燈,床頭還整齊擺放著一摞參考消息和健康雜志。曉友打開電視,電視節(jié)目是在體育頻道,那是老人臨走看的臺。體育節(jié)目給老人一些動感,一絲激情。曉友拿起枕頭來墊后背,發(fā)現(xiàn)了好幾個小瓶,細(xì)看,原來是自己給老人寄的安眠藥。
曉友來到廚房,開開燈,那里拾掇整齊,兩塊抹布搭在櫥柜把手上。
洗手間,曉友尿尿,看鏡臺前的牙缸,空的。
15
清早,大哥來了,拎著一袋豆?jié){,一袋油條,一袋茶葉蛋,說:“早飯簡單吃點。”
曉友拿來那幾瓶藥,大哥看了,不好意思,“原來只給他一點兒,有時候給忙忘了,老爺子沒藥,一宿睡不著。后來就多給他,誰知攢了這么多。”
.
殯儀館,親人圍著制冷棺站著。曉友被引見給姑姑,姑姑眼圈涌出淚。姑姑說:“謝謝呀,這些年,讓老人有個念想,讓他支撐到現(xiàn)在。他身體這些年越來越不好,遭罪。安眠藥吃少了,還睡不著,他又不敢多吃,怕人變糊涂不會處理了。他說也想在屋里安安祥祥吃了藥,像睡覺一樣走了,可他怕影響房子,以后孩子們住或者處理時不好……
“他也想跳崖,想投井,那簡單,可他怕給別人麻煩太多。他說人死了,別讓活人受罪。”
父親的老友來了。他上了香,哭了,“讓我再看你一眼,你解脫了。我臨了哇,又變了主意……”
.
火化爐外,曉友把骨灰收了一部分,收在一個自己帶來的罐里。灰已燃盡,但還散發(fā)著熱量。收集中他發(fā)現(xiàn)微小的鋼絲,大概是老人的牙套上的。
留下來的人一起到墳場。曉友半蹲半跪燒一摞紙,秋風(fēng)過,紙屑飛揚。
一個小孩,姑姑的孫子蹲在跟前,他手里拿著一支鋼筆。他說舅爺把筆和本給了他,還有一個錢罐。錢罐裝著硬幣,都是分幣,是過去買東西時找零的,那是兩代人的“功績”:零錢一點點攢著,有的兌換給開食雜店的親戚,再有過年包餃子,拿幾個洗了放進去。后來可以花的角、元都已陸續(xù)用了。這些年,老人有意識地花掉零錢,不存了,存著沒什么意義了。
“舅爺說我長得像鵬叔。”小孩說。曉友看這孩子,確實是有小鵬的眉骨。
遠(yuǎn)望,山巒起伏,連綿數(shù)里;遠(yuǎn)方的海,藍(lán)藍(lán)的,綠綠的,有著分明的條塊。
姑姑說:“臨走前他把鑰匙放家,出了門就沒想回來。他先前也猶豫。所有的事都事先安排,鑰匙給了大伙。”
大哥說:“父親‘走’之前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中午不要去喝酒,回家有事要辦。
“我下班去父親那,家沒人,鄰居說早晨就出去了,看街口下棋那有沒有,那沒有。找老二,老二說咱爸以前交代過,說如果找不到他,就一定會在山下那片樹林。那邊靜,沒有什么人。我們到那,人已……”大哥一抖落手,“就這么,好好的誰想到,不愁吃,不愁穿,有房,退休工資也長了,啥也不缺……”
曉友嘆息,“我們沒到這歲數(shù)……”姑姑點頭。
大哥說:“老爺子心細(xì),有的他沒告訴我,分別告訴我和老二,他都仔細(xì)想好了的。”
老二說:“有一回,咱父親從外邊打電話叫我,讓我開的門,說忘帶鑰匙……”
姑姑說:“老人猶豫過。”
16
回到父親的家,大哥拿出幾張紙,“這些就在玻璃柜里。”
上面是老人的筆跡,剛勁,端正:
這幾年花銷如下
原存款三萬,加上后來工資和子女貼補共七萬余元
買藥花500余元
住院費:兩次,共約21000元報銷不到9000元個人承擔(dān)11000多元
水電氣交費3100元
管線小區(qū)統(tǒng)一更換費4000元
人情往來收支相抵付1600元
除去日常花銷,余款五萬
存折四萬元,現(xiàn)金一萬元
喪事處理從此開銷。我有一老友,若與我同行,請與我同等安置喪葬(他沒有兒女家人)
余皆歸三兒一女共有均享。細(xì)目附后。
父示
紙的下方寫三個字,略大,與上面字跡顏色深淺不同:
我走了
17
曉友來姑姑家,“這是小鵬留下的卡。”
姑姑推辭:“這些年都是你郵錢寄藥,你為這家不知搭了多少錢,我們怎能再要這個錢……”
“這也是我代表小鵬一份心,您就收下吧。”
姑姑講:“小鵬他爸從去年就有這想法,我勸不了。他說趁自己還能動,頭腦還不糊涂,做完自己要做的,自己處理好。他說人總有一死,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區(qū)別,活得要人照料,傻子似的,動不了,多活幾年有什么用!——是這個理兒。前些日子來,說天要冷了,不能等冷了以后讓孩子們遭罪。
“臨走前一天,他說他看了天氣預(yù)報,天氣還好,沒有雨。
“這是他拿來的這么些棉衣服。他說是閨女新做的,用不上了。
“他還說,小鵬如果回來,不要告訴他這么多,不要讓他難過。要照顧好媳婦。
“他哪知小鵬倆人早就不在了,他還一直惦念著。謝謝你這些年……你的聲音,和小鵬一樣一樣……”
.
曉友來到小樹林。經(jīng)霜的草,顏色深綠,成綹兒倒伏;上方樹枝交織,天光斑斕。細(xì)看:托盤橫枝,一人多高,彼此相接,枝頭針葉耀耀生輝。曉友仿佛看到老人:
老人走向樹下,站住,手里拿著凳子、兜子。老人放好凳子,站上去,在樹杈上拴系繩子,他整了整衣領(lǐng),手扶繩子貼在下頜,平靜地,眼睛瞇縫看著遠(yuǎn)方,微微咽了下唾沫,蒼涼無痕,笑意留在臉上……
仿佛一下子出現(xiàn)許多人的臉擠擠插插在周圍,說著指著,怨曉友……
曉友惶恐佇立,慢慢拿出手機,這個小鵬曾使用過的,曉友一直隨身帶著的,與老人聯(lián)系多年的手機,在兩個不相識的人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和生死情誼:從小鵬臨終囑托,到老人生命終止,三年,兩地,兩個人“開展”了未曾謀面的交往,曉友不僅僅是小鵬的“替身”,他的心靈融入了老人的生命和最后的生活。曉友默默地把手機埋到大樹旁——這個老人聲音終結(jié)的地方。手機放這了——它承載了這些年的許多牽掛、溫暖和生活——放在他一直想象的這片土地的下面。他哽咽,說:“小鵬,我沒有照顧好……”向樹木深深鞠了一躬,說:“好父親!”他從內(nèi)心里尊重這位老人,老人從容走了,維護了一生完整的自尊和人們的尊敬。
18
曉友回北方,到小鵬的家。他把骨灰罐放在桌上,望著相框——小鵬的遺像,說:“我替你接回了老人家。”
曉友坐下來,給一位律師朋友打電話:“小鵬他父親,人走了,這里的一切不再需要了。請幫著處理小鵬的這處房產(chǎn),還有他親屬繼承的問題……”
19
南方桃花盛開,北方還在沉睡呢。直到五月,北方土地才長出小草,野菜花兒開。
在新綠蔥蘢的山林邊,在小鵬夫妻的“樹葬”處,曉友打開小鵬父親的骨灰盒罐,倒入樹坑,撒下黑土,然后植青松,填滿土,注上清水。
曉友把一塊寫有“父子情深”的木牌系在樹上。
.
尾聲
曉友走訪養(yǎng)老院。孤寂的老人的臉,讓曉友心酸……他與人協(xié)商改進……
在社區(qū),曉友組織起老人社團……曉友投資興建起各種設(shè)施……
澡堂里,熱氣騰騰。曉友坐在池邊,泡在水里是老爹——曉友的父親。
曉友扶老人出水,慢慢走向搓澡間。搓澡工鋪上塑料布,提桶潑水,老人臥伏在床。曉友站床旁,“輕點。”囑咐搓澡的人。
曉友望著老爹:他身體干癟,皮膚沒有了彈性,臉紅色而微汗,閉眼不出聲。
搓到最后,老人抬起頭,睜開眼,眼里流露模糊而快意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