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抗大學習
- 泗水河畔之抗戰
- 杜普
- 5411字
- 2021-07-30 16:37:18
第八十二章抗大學習
杜義杰按照支隊領導的指示進行部隊的整編,將小分隊列為第六中隊,人員保留八十人,其他人員分別充實到各個中隊。李魯任六中隊隊長,王正劉之文分別任付中隊長。中隊下設五個班,王玉五、張言、孫成、魯剛、候二保、劉少堂、李天順都留在六中隊,分別擔任班長付班長。小分隊帶來的槍支彈藥,除留下一部分外,都撥給了其他中隊。
大隊在泗城以東滋臨公路以南的農村擴建抗日根據地,逐步把敵人壓縮到沿滋臨公路的幾個據點。
宮本在得知黃家集據點被八路軍拔掉后,命令白五派兵去黃家集重建據點,結果被八路軍屢屢打跑,弄得白五進退兩難,只好一邊敷衍宮本,一邊偷偷地拖著。
這期間,李魯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他的人生與黨更加緊密了。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這天,李民生傳達支隊的命令,要李魯去根據地學習。李魯交代一下工作,就起身去根據地內的抱犢崮報到了。
抱犢崮地處蒼山縣內,是魯南抗日根據地的腹地。這里群山綿延不絕,山峰林立,自西向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這群山之中,有一峰突起,如擎天柱直插云霄,這就是抱犢崮。相傳在唐代,有一個王老漢見崮頂有平地數十畝,還有石頭水池積滿山水,水深數尺。他無法忍受官吏的苛捐雜稅,下決心到又高又陡的山上去度過殘生,可他無法把耕牛牽到山上,只好抱著一頭牛犢上到山頂,在頂上耕種,抱犢崮因此而得名。
又有詩為證:謠傳山上有良田,鋤雨耕耘日月偏。安得長梯還抱犢,催租無吏到天邊。
魯南抗日軍政大學的一個分部就設在抱犢崮下一個叫郭家鋪小山村里。
這里山青水秀,是一個安靜的小村莊。
李魯來到抗大,被編入一中隊,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
抗大學習生活條件簡陋,住的是村子里農民的房子,吃的是學校的食堂。當時正逢春天,俗話說“正月肥,二月廋,三月四月糠菜湊。”學員們一天只能吃一頓粗糧,早上和晚上常常是吃糧伴野菜或者糧伴干地瓜秧。
上課大多是在村頭的場院上,學員們席地而坐,有時會找塊石頭坐著,膝蓋就是課桌。每天早上出操,晚上還要小組討論。雖然學習生活艱苦,但大家對學習如饑似渴,廢寢忘食。
李魯很快適應了這種學習生活,他早起晚睡,擠時間多讀書,整理學習筆記。他經常天不亮就來到村頭的小河邊,遙望山外那一輪蓬勃欲出的紅日,或者是在眼前這靜謐的世界里思考所學知識。他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知識的新天地,在這里看到的聽到的都是那么新鮮,這些涵蓋政治、軍事、哲學、歷史、經濟的知識,是這樣的引人入勝,簡直是進入了先進思想的知識寶庫。
李魯懷著對新知識新理論的好奇和渴望,找老師借來各種書籍,有空就一個人抱著書本讀起來,常常是還書時接著再借書,讀完一本接著讀第二本。他喜歡討論書中的觀點,有時拉著老師參加進來。時間不長,學員和老師都知道一中隊有個東北口音的讀書迷。
李魯和學員經常自發的討論,引起一位楊老師的注意。他叫楊宇,是教政治理論的。他對李魯刻苦學習的態度和活躍的思維方式很感興趣。所以,一有空就找李魯聊聊,參與討論學習內容,并且深入淺出地講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大大激發了李魯對哲學的興趣。
李魯讀過諸子百家的一些文章,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有所了解,像孔子,老子,莊子,墨子的一些思想觀點多有熟悉。如《易經》上“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學說,老子《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些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和樸素辯證法的學說,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的世界觀。
現在,經過楊老師這么通俗而又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使李魯明白了什么是辯證唯物主義,什么是歷史唯物主義,這使他感到豁然開朗。他請楊老師借來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書仔細閱讀起來。楊老師又對書中一些重點,抽空給他講解,這幫助李魯理解提高很快。
一天下午,楊老師講完課對李魯說:“李魯,我看你這段時間下功夫不小,提高也很快。我想組織一次課堂討論,讓大家談談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干革命的問題,這樣,既能促進大家理論聯系實際去思考問題,也能促進大家進一步開闊思路,搞好下一步的學習。在這個討論會上,我想讓你作個重點發言,你準備一下。”
李魯說:“我覺得自己只是一知半解,怕說不好!”
“沒事,都是自己同學,講好講不好都不要緊,大膽講就是了,我有對你信心!”楊老師拍了拍李魯的肩膀說。
李魯問:“定在哪一天啊?”
楊老師說:“后天上午吧!第三節課時召開。”
“好!我試一試。”李魯答應著。
李魯沉思一會,理了理思路,趁中午休息時寫出發言提綱,默默進行準備。
第三天上午,正好是楊老師的課,他把一中隊集中在場院邊上一棵大樹下,招呼大家席地而坐。他說:“同學們來抗大兩個多月了,這期間,我們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政治理論,學習了《共產黨宣言》等幾本經典著作,今天,咱們一起就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我們干革命這一題目進行討論。大家可以從一個角度來談,也可以從整體來談,關鍵是要理論聯系實際。題目前天已經告訴了大家,現在就開始討論。看誰先打頭炮?”
楊老師說完,等待同學們發言。只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人站起來發言。
這時,中隊長龐武站起來說:“楊老師,這個題目有點大,我們雖然作了準備,但還是怕說不好,我推薦李魯同志先說,他是我們中隊唯一的大學生,行嗎?”
楊老師點了點頭說:“行,李魯先說,你們也別閑著,等一會也要發言,啊!”
李魯站起來說:“我先拋磚引玉,后面再聽大家更精彩的。”
楊老師又點了點頭。
李魯接著說:“這兩個多月來,我們學習了不少新知識,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下面,我圍繞楊老師出的題目談三點認識,有不當之處請楊老師和同學們指正。”
“首先,我們要努力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這之前,說到馬克思主義,我也是一知半解。通過這段時間的系統學習,我對馬克思主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們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他們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從而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這個理論武器,我們共產黨員都應該掌握它。它能使我們變得聰明,使我們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往哪里去?應該怎樣干!現在,我們打鬼子,建立抗日根據地離不開它,就是將來打敗了日本鬼子,我們還要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幫助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那時就更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了。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努力理解它,掌握它。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使我們在艱苦復雜的形勢下明辨是非,不迷失方向。堅持抗戰不動搖,多打勝仗,多收復失地。”
“其次,我們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這個問題關系我們的理想信念,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否則,我們的理想信念就容易發生動搖。我們知道,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就可以劃分為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而我們說的科學世界觀,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統一的理論。它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反應。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于物質。還認為事物處在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推動這個發展的動力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也就是事物內部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斗爭,這種矛盾斗爭促使事物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李魯接著說“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這對于我們共產黨員來說至關重要,它能堅定我們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為之奮斗的信念。我們從入黨的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給了黨。我們是唯物主義者,不信鬼神不信命,信的是我們的黨,信的是人民群眾。正像《國際歌》唱的那樣,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一定能勝利,堅決跟黨走,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
李魯看了看楊老師,楊老師對他點了點頭,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李魯接著說:“我要說的第三個問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我們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觀察分析人類社會,發現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形態到高級形態發展的。從原始社會,發展到奴隸社會,又從奴隸社會發展到封建社會,如今已經從封建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他們發現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內部的矛盾,正是因為社會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矛盾推動了社會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發展。縱觀人類歷史,社會基本矛盾都要通過一定社會的階層或者階級的矛盾表現出來。所以,在不同社會形態有不同的社會矛盾。如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個矛盾就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在中國,這個矛盾就是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與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矛盾。”
李魯說:“馬克思曾經講過,到目前為止的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階級斗爭推動了社會發展。譬如我們的鄰國蘇聯,列寧同志已經領導無產階級戰勝了資產階級,取得革命成功,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這個國家里,無產階級當家做主,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
李魯停了停接著說:“我們要向蘇聯共產黨學習,在中國建立起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目標。當前,日本侵略者是我們民族的敵人,我們必須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實行最廣泛的愛國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早日打敗日本侵略者。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共產黨要領導人民群眾繼續奮斗,徹底解決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與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矛盾,讓人民群眾過上過日子,建設一個新的國家。再往前看,我們還要建設共產主義。”
李魯講完,引來一陣掌聲。楊老師又鼓勵幾個學員發言,大家圍繞討論題目各抒己見,談了學習認識和體會,楊老師對學員的見解給予充分肯定。
這一天,中隊長通知大家,說明天上午有一位首長來抗大作形勢報告,這可是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好機會,大家要做好準備,提前入場。
第二天一早,學員們吃過早飯,便來到村頭一個打麥場上。李魯一看,打麥場上這時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附近的路上還有陸陸續續趕來的人們,他們當中有穿便裝的,也有穿軍裝的,人們在打麥場上席地而坐,坐不下的就站在打麥場邊上。中隊長小聲傳過話來,說今天人多,地方上的領導,部隊的首長一起來聽報告,大家要遵守紀律。
不一會,遠處馳來幾匹戰馬,來到打麥場附近,幾個身穿八路軍軍裝的人跳下戰馬,一起向打麥場走來。
來到打麥場,抗大的陳校長對場上的人們說,今天請來軍區蕭主任給我們作報告,大家歡迎。
只見蕭主任向大家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安靜。他接著說:“今天來給大家談談抗戰的形勢,以便我們統一思想,堅定抗戰必勝的信心。”
蕭主任談古論今,明理其中。他說:“在我們中國,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了野蠻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是,由于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由于北洋政府的賣國求榮,還有國民黨政府的對內壓迫,對外不抵抗政策,使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蕭主任說:“1937年的‘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爆發全面抗戰,至今快六個年頭了。在這期間,中國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速勝論’,也打破了國內的‘亡國論’,中國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
講到這里,蕭主任面帶悅色,他繼續說“就全世界來看,今年,蘇聯衛國戰爭出現重大轉折。這就是今年二月蘇聯紅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從此,蘇聯紅軍開始掌握戰場的主動權。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對我們中國抗戰軍民是一個巨大鼓舞,我們的抗戰勝利步伐必將加快!”
此時,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蕭主任朝大家擺了擺手,接著說:“全面抗戰以來,我們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對日作戰,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期間,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而我八路軍新四軍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堅持敵后游擊戰,打擊日寇,收復失地,在敵后創建了大批抗日民主根據地。”
說到這里,蕭主任用手指了指坐在場子中間的學員們說:“同志們都是從前線來的,你們對當前的敵我態勢最有發言權。現在,日軍被我們打的在不斷收縮戰線,他們的日子不好過了!大家說是不是啊?”
“是”,場上齊刷刷一聲回答。
蕭主任笑了笑接著說:“現在,我們就是要鞏固擴大抗日民主根據地,尋找機會殲滅敵人,同時,還要注意反頑斗爭,堅決打擊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行為。你們回到前線,要把所學知識運用于抗戰實踐,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多打勝仗,多收復失地,為戰略反攻做好準備。”
李魯聽的入了神,蕭主任的報告高屋建瓴,又通俗易懂。使自己開闊了視野,明確了形勢和任務,真是受益匪淺。
學習期間,學校組織學員系統地學習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使學員們明白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四個特點和由此產生的我們的戰略戰術,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抗大把《論持久戰》作為培訓重點,由教師分章節講解,學員課后討論,幫助學員加深理解這篇著作。
這篇著作認為中日戰爭是持久的,最后的勝利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科學地預見抗日戰爭將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人戰略進攻,我們戰略防御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敵人戰略保守,我們準備反攻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我們戰略反攻,敵人戰略退卻的階段。
李魯和同學們認為,中國的抗戰即將進入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大反攻的階段。
學習期間,不光學習理論,還有軍事案例的分析,有戰斗經驗交流,使李魯在革命理論和軍事知識方面都有很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