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服務治理原則

組織:建立專業的人員保障

服務治理是咨詢+實施類項目,不僅僅是部署一套平臺工具。為了實現服務治理的效果,需要由專業的人員參與。各個角色的職能如下:

1. 治理小組,推動和實施服務治理活動,確保管理體系和平臺工具的執行,監控服務接口的運行情況,評估服務治理的績效,保證服務治理最終實現業務目標和需求。

2. 服務管理員,在服務治理系統中完成應用系統名稱的注冊和注銷;完成對服務接口注冊申請審批、變更審批、注銷審批,定期檢查和審計服務接口使用情況和狀態。

3. 服務接口提供者的應用系統開發部,內部服務接口的提供方責任人,負責提供服務接口,保障服務接口運行穩定、可靠。

4. 服務接口提供者的外部系統管理人,管理在業務支撐系統中有可能調用的外部服務,比如天氣預報、航班信息等。

5. 服務接口消費者的外部系統管理人,管理外部系統使用業務支撐系統開放出來的接口,比如:話費查詢、余額查詢等。

6. 服務接口消費者的應用系統開發部,通過集成平臺進行業務支撐系統內部各個系統之間的調用,服務消費者按照管理規范進行服務接口調用。

完善的管理流程和后面的幾個原則有一定的關聯性,比如流程的參與者是“專業的人員”、流程環節中的相關操作,需要由平臺和工具提供支撐。

技術: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

在“移動互聯”和“互聯網+”的時代,服務調用的次數更高,響應時間要求更短。統一的技術標準可以減少開發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協議轉換、消息轉換,提高響應速度,服務治理更關注于過程管理本身。

服務治理過程中統一技術標準的意義類似于古代“車同軌,書同文”。也就是服務調用過程中涉及到諸多技術標準:接口原則、編碼規范、服務規范等要統一,并且隨著技術發展和為了提高服務開發效率和響應速度,需要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服務治理的重點從早期的協議轉換演進為服務管理。

平臺:以平臺支撐服務治理

企業數字化時代,產業鏈控制力空前強大,企業間協作越來越頻繁。服務治理的平臺工具必須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

企業數字化轉型之后,系統間集成越來越多,服務治理平臺處于核心的樞紐位置,平臺的穩定性和性能是業務運營的基礎。

強大的平臺要求主要體現在:高性能、可靠性、擴展性等非功能性方面!

平臺工具:

? 設計期

1. 登記平臺:負責微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域、業務系統、應用、微服務、微服務版本、API

2. 交付平臺:即DevOps,負責服務的開發、測試、構建、發布等能力;

3. 服務定義庫:負責存放服務定義信息,包含已發布和未發布的各個版本的服務描述信息;

? 運行期

1. 注冊中心:負責將應用實例和服務實例的元信息管起來,并推送給消費者,定期從提供者更新配置;

2. 配置中心:負責微服務配置管理,更新服務標識,調整服務配置,設置服務策略;

3. 監控中心:運行期微服務監控、網關管理與監控、應用配置管理等;全面實現可管,可優;

系統:先解耦、再整合

現有大而全的系統猶如一張大網,錯綜復雜,系統邊界不清晰、系統部署架構和功能架構不清晰。牽一發而動全身,項目改造難度極大、成本極高。

企業為了適應業務的發展,IT系統必須敏捷。敏捷的前提是對現有的“大餅”系統進行解耦,解耦之后業務系統由多個小系統組成,系統間邊界清晰、系統間交互明了。通過解耦降低系統演進的復雜度、提高業務創新和業務融合的速度。

需要從三個方面解決問題:

1. 解耦:將現有大而全的系統采用服務架構和標準化技術進行功能和部署的解耦;

2. 集成:因為業務的關聯性,解耦伴隨著需要解決集成問題,通過引入工具對服務進行管控;

3. 管控:通過在服務集成基礎之上建設服務治理平臺,實現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IT集成能力。

服務: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區分對待

在系統解耦和服務發現的過程中涉及到兩種服務梳理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各有利弊,項目實施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服務梳理方法。只有適合實際系統改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多維度的服務拆分:

1. 業務限界上下文

2. 業務變更頻率

3. 系統非功能性需求

4. 組織結構

5. 團隊規模

6. 技術異構和現有系統復雜度

流程:結合企業IT管理需求設置合適的管理流程

服務治理的過程很復雜,主要因為如下方面的原因:

1. 首先,涉及到的人員多:服務提供方、服務消費者、服務管理員等角色;

2. 然后,涉及到的環節多:服務定義、服務注冊與部署、服務運行監控、服務優化等環節;

3. 最后,涉及到的流程多:服務注冊、服務注銷、服務變更、服務調用等流程;

服務治理實現了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項目實施時需要根據企業管理要求制定出可落地、可執行的管理流程。清晰地定義出什么人(組織),在什么地方(平臺),做什么事情(工具)。

流程管理可以是線下的,也可以借助專業的BPM平臺實現。兩種方案實施的成本和周期差異較大,實施方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工具:完備的管理手段

平臺提供服務調用、單個服務注冊、批量服務注冊、報文審計、調用審計、TopN查詢、報文檢索、統計分析查詢等功能。

通過完備的管理工具實現對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服務治理平臺首先滿足服務集成的功能,在服務治理過程中還需要提供靈活易用的工具,實現對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審計:建立獨立第三方稽核

建立獨立第三方稽核的含義是:

1. 服務治理涉及到服務管理的各個階段和眾多的參與者,為了檢查技術標準和管理流程的執行情況,在關鍵環節需要對服務消費者和服務提供者進行實施稽核的人員必須中立,能夠提供專業、公平、公正的審計報告,并指導各方持續改進。

2. 服務治理項目團隊需要制定出符合企業IT架構發展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流程,并能夠提供相應的管理工具對關鍵環節進行稽核,對標準和流程的執行情況能夠及時度量。

3. 同時兼顧服務提供者和服務消費者,真正做到“標準可落地,流程可執行”,因此,服務治理項目建議由獨立的第三方組織實施。

服務治理項目實施成功的關鍵因素是項目團隊能夠保持中立的立場,提供公平、公正的稽核管理。

過程:持續化的服務管理

服務上線僅僅是服務生命周期管理的開始,業務的連續性需要IT系統提供長期的穩定運行,服務治理是一個持續的工作,服務治理的過程需要專職、專業的人員,采用完善的流程,利用豐富的工具,不間斷地檢查技術標準和管理過程的合規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口县| 蓬莱市| 桂东县| 皮山县| 金华市| 海兴县| 巍山| 敖汉旗| 宿松县| 个旧市| 永善县| 康乐县| 澎湖县| 孝义市| 元朗区| 额敏县| 南京市| 阜新市| 华宁县| 偃师市| 左云县| 连平县| 绥中县| 策勒县| 余江县| 漾濞| 洪湖市| 无锡市| 开远市| 凤台县| 舒兰市| 阿鲁科尔沁旗| 沁水县| 潜山县| 平原县| 通渭县| 宜兰县| 四会市| 华坪县| 永兴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