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戰(zhàn)勝退縮——人生路上永點希望之燈(1)
- 戰(zhàn)勝自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 趙凡禹編著
- 4059字
- 2014-03-14 17:16:33
每每在與人較量的關鍵時刻,考驗的不是經(jīng)驗、不是能力、不是技巧,比拼的恰恰是意志與堅韌。這個時候,誰能再堅持一下,往往就是最后的勝利者。其實,在與人競爭時,失敗的原因并不是實力不濟,往往是緊要關頭無法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在未發(fā)揮全部潛能時,失敗者自己選擇了退縮,與其說是被對手打敗,還不如說是被自己擊潰。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人生之路上,成功者總是有著堅韌的信念,有著一往無前的勁頭,在遇到任何對手、任何挫折時都抱著必勝的信心,始終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心魔,取得最后的勝利。
信念每時每刻都在創(chuàng)造奇跡。
有時候信念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你相信、只要你堅持,奇跡就有可能發(fā)生。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天,一個男孩送給他的女朋友一臺漢顯傳呼機,溫柔地對她說:“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調(diào)皮地說:“如果我離開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男孩得意地搖搖頭:“我可是辦了漫游的,無論你走到哪里我都會呼到你。”
女孩問他傳呼號是什么,男孩說:“這是愛情專線,號碼不公開。”從此女孩每天都把它帶在身邊,一刻也不離開。在一個陽光明媚,讓人有一份好得不得了的心情的周末,女孩只留了一張字條給父母,坐上汽車奔向鄰近的縣城游玩,但是沒有人知道女孩正走向一場災難……
女孩在縣城玩了一天,拖著沉沉的腳步找到了一間帶淋浴間的小旅館。一走進房間,女孩迫不及待地走進浴室,想洗去一身的疲憊。當女孩正準備脫衣服的時候,腳下一陣晃動,她急忙扶住一根鐵管,心想錯覺嗎?但是當?shù)诙位蝿訒r,女孩知道這不是錯覺。跟隨第二次的晃動中還帶有急促和沉悶的斷裂聲,女孩的全身開始戰(zhàn)栗,她知道可怕的地震來了,隨著第三第四次的更加猛烈的震動,無邊的黑暗和無邊的恐懼把女孩緊緊的包裹起來。女孩像一只受傷的野獸,拼命地放聲號叫,拼命地拍打、撕咬浴室的門板。然而一切都是徒勞,女孩無力地蜷縮在陰涼冷漠的地上。
不知過了多久,忽然腰間一陣顫動,是呼機。女孩匆匆地摘下它,在黑暗中摸索著按到了鍵子,即看到了綠色的光芒:“林先生請你七點鐘到老地方見面。”讀著這句話,女孩的淚水又一次涌出來,滑過嘴角,咸咸澀澀的。想著電話那邊的他,女孩又再一次嘗試著走出困境,但是是再一次的徒勞與絕望。女孩跌坐在地上,把自己縮成一團,眼睛盯著呼機的屏幕。不知過了多久,女孩睡著了,又不知過了多久,呼機再一次在女孩的手中顫動了:“林先生問你在哪里,請速回電話。”女孩再一次的流下眼淚,我想告訴你我在哪里,但是我辦不到啊。漸漸地女孩平靜了下來,面對無法挽回的死亡,女孩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呼機第三次震動:去了你家,看到你留下的字條,請火速回家。”女孩的心又開始躁動。呼機第四次震動:“我聽到廣播,知道你那里發(fā)生了什么,相信你此時正拿著呼機讀我的話,我們很快會見面的。”似乎有一縷曙光在女孩的眼前閃過。女孩期待呼機第五次的震動,此時的呼機成了她生命唯一的寄托。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呼機像一個疲憊的孩子一樣睡著了。終于第五次的震動來了:“我去找你,車不通,想盡各種辦法,還是無功而返。我相信你不會出問題的,你是一個聰明又好運的女孩。我等待你的歸來!”第六次,第七次……女孩在男孩一次又一次的傳呼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恐懼與絕望的時刻,不知不覺已經(jīng)兩天兩夜了。
死亡的陰影越來越緊的箍住女孩的全身,仿佛看到自己體內(nèi)的鮮血和肌肉正被一條黑色的巨蛇一口一口貪婪的吞噬。女孩覺得自己快不行了,連哭泣的力量都沒有了,她的思想開始混亂,感覺自己正在往下沉,就在沉到底的時候,呼機第三十八次,也許是第四十八次,五十八次震動起來,那震動像磁鐵一樣,牢牢的吸住了女孩體內(nèi)殘余的所有能量:“我們什么時候結婚?舉行哪些儀式?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分別設想一下,日后評選出最佳方案。”結婚,婚禮,實在是太誘人了,女孩陷入了遐想之中。海底婚禮,像魚一樣自由自在穿梭在海洋世界;跳傘婚禮,與白云并肩飛在空中……女孩再一次振作起來,是啊,人生那么美好,又有多少美好的人生在等著我呢。第六十次,第六十一次。
男孩一次又一次的向女孩傳呼;一次又一次地給女孩注入生命的活力;一次又一次的把女孩的生存信念從崩潰的邊緣拉回來……
度過了漫長的四個晝夜,女孩獲救了。當她看到男孩慘白的臉,火一樣的眼睛,一下子明白了世間最為珍貴的就是愛。女孩在擔架上輕輕地的拉著男孩的手,柔柔地說:“我是你今生的新娘。”
信念是走出困境的最大動力。
我們要在心中為自己點燃一盞希望之燈,當我們感到失望和困惑時,便用它去照亮前方的道路,從而看到遠方的光明,鼓舞自己堅定地走下去。
一老一小兩個相依為命的人,每日里靠彈琴賣藝維持生活。
一天老人終于支撐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將離開人世,便把小孩叫到床頭,緊緊拉著他的手,吃力地說:“孩子,我這里有個秘方,這個秘方可以使你重見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萬記住,你必須在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才能把它取出來,否則,你是不會看見光明的。”小孩流著眼淚答應了師父,老瞎子含笑離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孩用心記著師父的遺囑,不停地彈啊彈,將一根根彈斷的琴弦收藏著,銘記在心。
當他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當年那個弱不禁風的少年已到垂暮之年,變成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雙手顫抖著,慢慢地打開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那只是一張白紙,上面什么都沒有。淚水滴落在紙上,但他笑了。
師傅騙了小孩?這位過去的小孩如今的老人,拿著一張什么都沒有的白紙,為什么反倒笑了?
就在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間,他突然明白了師父的用心,雖然是一張白紙,但卻是一個沒有寫字的秘方,一個難以竊取的秘方。只有他,從小到老彈斷一千根琴弦后,才能了悟這無字秘方的真諦。
那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無邊的黑暗摸索與苦難煎熬中,師父為他點燃的一盞希望的燈。
倘若沒有它,他或許早就會被黑暗吞沒,或許早就已在苦難中倒下。就是因為有這么一盞希望的燈的支撐,他才堅持彈斷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見到光明,并堅定不移地相信,黑暗不是永遠,只要永不放棄努力,黑暗過去,就會是無限光明。
然而這樣的過程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積累過程,許多人沒有成功便是因為耐不住寂寞和痛苦而半路退卻了。
的確,積累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很容易讓人心里厭煩,也正因如此,我們要在心中為自己點燃一盞希望之燈,當我們感到失望和困惑時,便用它去照亮前方的道路,從而看到遠方的光明,鼓舞自己堅定地走下去。
這盞希望之燈便是故事中的那個“秘方”,其實它不過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定的一個理想和目標。
積極的心態(tài)造就精英。
偉人之所以偉大,僅僅因為他們的心態(tài)更積極。馬爾比·巴布科克說:“最常見同時也是代價最高昂的一個錯誤,是認為成功有賴于某種天才,某種魔力,某種我們不具備的東西。”多少人因這一念之差而與成功背道而馳!
從成功學的角度來看,心態(tài)只有兩種:積極的和消極的。面對相同的夕陽,有人低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這是一種心態(tài)的寫照。
有人反對說:“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朱自清),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
而有人則高歌:“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葉劍英),這已全然是另一番心靈境界。
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別,但這種差別卻往往造成了人生結果的巨大差異:很小的差別就是人生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結果的成功與失敗。
美國成功學院對1000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心態(tài)決定成功的85%!
我們回想一下身邊的人和事。同樣都是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卻有好壞優(yōu)劣之分;學習不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不認真聽講,不認真學習,不認真做作業(yè)。“認真”是什么,認真并不是智慧,而是“心態(tài)”!同樣是工人、職員,有人為五好員工、勞動模范,有人卻為阿混,真正的區(qū)別僅在于誰更積極、更努力、更負責,而不是聰明才智和技能。積極、努力、負責都是“心態(tài)”。社會精英、領袖偉人,他們的成就,取決于付出甚至犧牲的多少。愿意付出、犧牲,絕非方法問題,確確實實來源于心態(tài)。
讓我們來聽聽兩位舉世公認的成功者,他們是怎么說的。其中一位靠“實干”而蜚聲世界,另一位則靠“空想”流芳百世。他們就是天才的發(fā)明家愛迪生和天才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愛迪生說:“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愛因斯坦說:“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功于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而已。”
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容易埋怨責怪。埋怨社會無機會,世道不公平,責怪別人冷漠無情,責怪自己生不逢時……可是我們想過沒有,無論在任何社會環(huán)境里,總有人充滿希望、快樂和幸福。
“任何時代,都是發(fā)大財?shù)臅r代!”關鍵就在于,任何事物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這就要看你的心態(tài)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果你是積極的,你看到的就是樂觀、進步、向上的一面,你的人生、工作、人際關系及周圍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你是消極的,你看到的就是悲觀、失望、灰暗的一面,你的人生自然也就樂觀不起來。
消極足以毀壞我們的生活。
人們有多種消極情緒和表現(xiàn)。一個消極的苦果,便足以毀壞我們生活的某一個方面,甚至對整個人生歷程產(chǎn)生巨大的不良影響。消極的苦果,皆由日久天長養(yǎng)成的八種習性所生發(fā):
缺乏目標。
就是缺乏人生的目的和方向,缺乏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不知道自己想獲得什么,不知道為什么而活著,不知道命運在自己掌握之中;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會怎樣,生活會怎樣,家庭會怎樣,財富會怎樣;沒有動力,沒有激情,沒有信心;看不到機會,無法把握自己的心態(tài)、生活、工作和學習,一如水上浮萍,東飄西蕩,不知何去何從。
沒有懶惰的人,只有沒有目標的人。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就是沒有目標的人。因為連“夢想”都沒有,還會擁有什么?
害怕失敗。
害怕失敗的原因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遭受過無數(shù)的挫折,于是,失敗的恐懼感時常伴隨著我們。這種恐懼感來自于對過去“傷害”遭挫折、被恥笑的記憶,造成內(nèi)心的膽怯和懦弱,從而產(chǎn)生消極的想象力和預期的失敗感。
當人們在作出一個新的決定時,心態(tài)消極的人往往想到曾經(jīng)遭受過的失敗影像,于是憂慮退縮,裹足不前。
害怕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