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葉檀財經三分鐘理財課:基金與保險篇作者名: 葉檀財經本章字數: 1523字更新時間: 2020-09-09 14:35:30
不同風險偏好對應的投資組合
今天跟王大美聊天,我說最近炒期貨賺了點錢,大美就吵著要跟我玩期貨。回看大美買基金時,虧三五個點,就鬧喚不停,只能跟她說:你偏愛低風險,期貨是高風險產品,就別湊這個熱鬧了!
通過前文的小測試,相信大家也清楚了自己的風險偏好。但風險厭惡者、風險偏愛者、風險中性者,這三類人,分別應該買什么產品呢?
今天的主題,就是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對應風險等級的產品,做好資產配置。
風險厭惡的人,不愿意承受虧損,適合低風險或者無風險產品,安全性和流動性都很好,但收益比較低。
比如銀行存款、國債和國債逆回購,有國家信用保障,風險非常低;在理財產品簡介上,看到風險等級在R1和R2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也很低;還有經常說到的貨幣基金,投資到貨幣市場上,安全性也很高。這些產品,都適合厭惡風險的朋友。
風險中性的人,能承擔部分風險,如果有機會賺10%,也可能虧10%,他們愿意去嘗試,適合中等風險資產。比如公司債、債券基金、股票基金、指數基金。
公司債,利率高,流動性也好,但有信用風險。比如“14利源債”,就是公司沒法在債券到期時兌付利息,債券凈值大暴跌。
債券基金,大部分倉位都投資債券,小部分倉位可以投資股票,只要投資的債券不踩雷,還是很穩的。
股票基金、指數基金,都跟股市走勢緊密相關。牛市,這兩類基金可能賺百分之幾十,甚至翻倍;熊市,也很難跑贏大盤,虧得一塌糊涂也正常。但收益一般比自己胡亂買賣股票好。
這些產品,風險中性的人都可以嘗試。
風險偏愛的人,冒更大的風險,也要賺大錢,不僅看重高收益,還有投資過程中那種極速心跳的感覺。他們適合玩高風險產品,比如股票、黃金期貨。
別看股市水漲船高,短期操作還是驚心動魄,沒有抵御風險能力,千萬不要ALL IN哦。
黃金期貨是保證金交易,用杠桿機制,收益和風險都很大,比股市更刺激。
但要記住,知道了風險偏好,并不是只買對應風險等級的產品,應該在配置比例上有所偏重。比如,我是風險偏愛型,只買高風險產品,這是不對的。如果我全買股票、期貨,萬一這兩個市場我都栽了,“一夜回到解放前”,可能飯都吃不起了。
上面提到的一些理財產品,我們接下來也會反復提及,現在大家知道為什么我們要帶著大家認識自己的風險偏好和對應投資產品了吧?只有掌握了自己的風險偏好,才能有針對性地學習吸收,并付諸實踐。
但要記住,對風險的規避,不是體現在只選擇一種風險品類的產品,而是要用組合的方式,混合搭配低、中、高風險的產品,規避風險。
比如,偏愛高風險的,不能全部買股票、期貨,要留一部分資金,比如全部資金的30%,買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存款等中低風險產品,防止栽在高風險產品上,連飯都吃不上了。
當然,也可以用對沖的方式規避風險,比如在買指數基金時,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基金都買上,規避大小盤股輪動的風險。
尤其是作為家里頂梁柱的朋友們,中低風險產品的占比應該更大,防止高風險資產占比太高,一旦虧損,日常生活可能都無法維持,還可能有家庭矛盾。
下面是總結時間
今天跟大家說的是,不同的風險偏好對應的投資產品。
厭惡風險的人,適合低風險或者無風險的產品,比如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國債、國債逆回購;風險中性的人,適合中等風險產品,比如債券,債券型、股票型基金;偏愛風險的人,適合高風險產品,比如股票、黃金期貨。
要記住,低、中、高風險的產品要混合搭配,才能真正做到平衡風險。
而且,資產配置組合里的產品,風險等級不應該都在一個水平,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提升對應風險等級產品的比例。比如偏愛高風險,高風險產品比例就放高一些,適度配置部分中低風險的產品。
你學會了嗎?
下面是提問時間
親愛的朋友們,你的風險偏好和產品風險等級,能不能對應上?有沒有明明是低風險承受能力,卻買了一大堆股票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