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互聯網發展的成功經驗與面臨的挑戰
1.7.1 預測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定律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人們提出了十個預測性的定律,其中四個重要的定律是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麥特卡爾夫定律與新摩爾定律。
1.摩爾定律
英特爾公司(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E.Moore)在1965年應邀為《電子學》雜志35周年專刊撰寫了一篇題為“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元件”的文章,對未來十年半導體元件工業的發展趨勢做出預言。他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之后發現了一個集成電路芯片的集成度與時間關系的變化規律。1975年經過修正后的表述為:“每過18個月,集成電路的性能將提高一倍,而其價格將降低一半”,也有人將其表述為“每過18個月,微處理機的處理速度將提高一倍”。這就是人們在描述信息技術,尤其是研究集成電路與計算機硬件技術發展趨勢時常提到的“摩爾定律”。
計算機界從集成電路芯片的集成度對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影響的角度做出的推論是:“每過18個月,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提高一倍”。這就意味著計算機運算速度每5年會快10倍,每10年會快100倍。同等價位的微處理器越來越快,同等速度的微處理器越來越便宜。這個規律也適用于描述存儲器的發展趨勢。
2.吉爾德定律
1995年,美國經濟學家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預測:在未來25年中,主干網的帶寬將每6個月增加一倍。這就是吉爾德定律。喬治·吉爾德認為,正如20世紀70年代昂貴的晶體管在如今變得如此便宜一樣,如果當前還是稀缺資源的主干網帶寬有一天變得足夠充裕,那么人們上網的費用將大幅度下降。
吉爾德定律認為,主干網的增長速度比CPU增長速度快。只要將廉價的網絡帶寬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就會給人們帶來巨額的回報,未來的成功者將是那些更善于利用帶寬資源的人。這個定律已被很多基于互聯網的應用所證實。
3.麥特卡爾夫定律
大約在1980年,以太網發明人鮑勃·麥特卡爾夫(Bob Metcalfe)指出:網絡的價值與網絡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
這里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網絡的價值與它的應用直接相關。在麥特卡爾夫定律提出時,互聯網的應用以E-mail為主,隨著互聯網中Web、討論組、社交網絡、聊天室、博客、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網絡購物、網上支付、網絡電視、網絡視頻、網絡游戲、網絡廣告、網絡存儲等應用的發展,網絡的價值已經從“規模效益”發展到“群體效益”。因此,麥特卡爾夫定律被戴維·里德(David Reed)擴展為群體形成定律(Group Forming Law)。
里德認為:互聯網與其他通信方式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群體的形成。讓參與者組成群體并為共同目標協作的網絡,其價值提高的速度會快很多。它不是按照麥特卡爾夫定律描述的“網絡的價值與網絡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而是指數式增長。
2)有一位互聯網先驅指出:我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應用計算機,而在于為人們牽線搭橋。按照群體形成定律,網民中兩人可以形成一個群,三人也可以形成一個群,而且一個網民可以參加多個群,那么網絡的形成群體網絡(Group-Forming Network,GFN)潛在的群體集合是以2n指數形式增長,其中n為GFN中的參與者數量。里德認為,n是一個很“狡猾”的指數函數,盡管一開始時可能很小,但是增長起來比n2、n3或者任何其他指數定律要快,這意味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對未來社會發展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4.光纖定律
聯合國“1999世界電信論壇會議”副主席、加拿大北電網絡公司總裁約翰·羅斯(John Roth)在論壇開幕演說中提出了著名的光纖定律(Optical Law)。光纖定律是另一個預測全球互聯網發展規律的定律。
光纖定律指出:互聯網通信速率每9個月會增加一倍,成本降低一半。人們將對互聯網通信速率與成本的預測叫作“新摩爾定律”。目前,互聯網的廣域主干網、地區匯聚網,甚至家庭接入網,基本上都是采用光纖專線連接路由器的結構,這就進一步證明光纖定律的結論已經被產業界接受。
光纖定律與前三個定律一樣,都不是數學、物理定律,而是對技術發展趨勢、規律的一種預測性的定律。在最近的幾十年,計算機、計算機網絡與互聯網的發展證實了這些預測的正確性。這些定律對于指導計算機、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受到了產業界與學術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