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InDesign CC設計與排版實用教程作者名: 韓紹強本章字數: 2344字更新時間: 2020-09-05 00:29:23
3.1 頁面
3.1.1 對頁、單頁

對頁就是兩個頁面左右緊貼在一起,看似為一個整體,見圖2-4。對頁也稱為跨頁,模擬了書本翻開后的狀態,其查看效果更直觀。因此在設計圖書、雜志時,要采用對頁形式。
單頁就是單獨一個頁面,見圖2-3。顯而易見,在設計名片、展板、海報時,要采用單頁形式。圖2-3顯示的是一份資料的首頁,這份資料采用的是對頁形式,但是其首頁與單頁形式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把它當作單頁的示例。
3.1.2 出血
頁面外側的紅色線框即表示出血位,見圖2-4(對頁)和圖2-3(單頁)。默認頁面四邊各留3mm出血。因為四邊留有出血的文檔有利于印前操作,所以書刊、畫冊內側的出血盡管無須特意制作,也不要刪掉出血位;頁面四周邊緣盡管空無一物,也適宜保留出血位。當然對于報紙中的一則廣告(限制在一面中的一小塊區域)而言,由于不涉及裁切,不用留出血位。

1.注意成品邊緣的對象
成品邊緣的對象不能隨意擺放,見圖3-1。

圖3-1 成品邊緣對象的位置限制
2.對頁內側出血的特性
對頁中兩頁內側是按成品尺寸并排相連的,所以內側的出血不會顯示出來,但是只要設置了出血,內側的出血就是存在的,見圖3-2。

圖3-2 對頁內側的出血
說明:上面的兩個色塊,只是為了說明問題而特意添加的,實際不會這樣設計。另外,在內側放置對象時,對于騎馬訂類的書籍而言,沒什么問題;對于膠裝類的書籍而言,要考慮是否有被夾住的風險,即是否容易閱讀,具體可參考表1-4。
?出血可以不用,但在用的時候不能沒有
如果設計師設置了出血,但不需要使用,則這對印刷廠而言并不是問題;如果需要使用出血,設計師卻沒有設置,則此時印刷廠雖然可以自行設置,但這樣既增大了出錯的概率,又可能效果不好。
3.1.3 新建文檔
案例3-1:新建文檔,制作畫冊
項目要求:成品尺寸為大16開;頁數為20P;騎馬訂。
騎馬訂沒有書脊,所以可以很方便地將封面與內文安排在一個文檔里,見圖3-3。


圖3-3 騎馬訂的頁面排列

圖3-4 “新建文檔”對話框(局部)
圖3-4 “新建文檔”對話框(局部)

圖3-5 “新建邊距和分欄”對話框
說明:此處封底的頁碼設置為2,則封面的頁碼是3,封二的頁碼是4……但這不意味著最終印在成品上的頁碼就一定如此。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重新定義頁碼,例如,可以設置為封底、封面不印頁碼,封二印頁碼為2。
案例3-2:新建文檔,制作圖書
項目要求:成品尺寸為16開;頁數約400P;膠裝。
膠裝有書脊,所以封面適宜單獨一個文件(制作方法見案例3-4),其余內容可使用下面兩種方案之一。

■ 方案1:文前(扉頁、版權頁、目錄頁等)單獨一個文件,全部正文一個文件。如果電腦配置較好,并且由一個人制作,適宜用該方案。
■ 方案2:文前一個文件,每章(或者幾章)一個文件。優點:運行速度快;多人可同時編輯;萬一文檔壞了,損失的只是一部分。缺點:修改麻煩(使用“書籍”功能會大有改善,具體以后敘述)。
上述兩種方案,初始創建文檔的方法相同,操作可參考案例3-1,參數設置見圖3-6。

圖3-6 “新建文檔”對話框(局部)
案例3-3:新建文檔,制作三折頁
項目要求:成品展開尺寸為大16開。

折頁看似有多頁,實際就是一張紙的兩面。找一張空白紙,按折頁方式(見第370頁“折頁”)折好后,用筆標好順序,確定好方向,然后在軟件里建模即可,見圖3-7。

圖3-7 三折頁的頁面排列
操作可參考案例3-1,參數設置見圖3-8。

圖3-8 “新建文檔”對話框(局部)
在建好文檔后,可以用參考線把頁面分成3塊區域,見圖3-9。
?確定頁面尺寸、邊距必須慎重
頁面尺寸、邊距決定了版心的大小和位置,在排版過程中,這些可以隨時更改,但更改的后續處理往往很復雜,尤其是在中后期。

圖3-9 三折頁的頁面
建立參考線的步驟:

圖3-10 “創建參考線”對話框
案例3-4:新建文檔,制作圖書封面
項目要求:成品尺寸為16開;內頁為400P;70克雙膠紙。
這里的封面文檔由封面、書脊和封底組成,確定書脊厚度是關鍵。
書脊厚度計算,見公式3-1。


式中: H——書脊厚度,單位為mm;
P——頁碼數,無單位;
T——紙張厚度(見第359頁“圖書、雜志常用紙張”),單位為mm。
書脊厚度=0.5×400×0.087=17.4(mm),封面文檔寬度=185+17.4+185=387.4(mm)。所以,我們可以按260mm×387.5mm的尺寸建立文檔,并通過分欄劃分區域,見圖3-11。

圖3-11 新建封面文檔
注意:此處計算出的書脊厚度只是大概值,精確值需要聯系印刷廠確定。所以最好先完成草稿,之后再確定。如果一定要提前定稿,就要留出回旋余地:①書脊與封面或封底之間不要有明顯的分界線;②在書脊中放置文字和圖案時,要特意把書脊厚度想象得窄一點;③封面和封底要特意把寬度向外擴大一些,并且左右邊緣不要有重要的內容。另外,距書脊約10mm處各有一條壓槽線,其附近不宜有重要內容;④勒口(如果有)與封面或封底之間不能有明顯的分界線,如果封面或封底有底圖,則勒口里的圖文應與之連在一起。
3.1.4 增加頁面


圖3-12 “插入頁面”對話框
3.1.5 移動、復制、刪除頁面
打開【頁面】面板,見圖3-13。

圖3-13 【頁面】面板
3.1.6 遠距離切換頁面
■ 方法1:在【頁面】面板中,雙擊需要的頁面。
■ 方法2:單擊窗口左下角頁碼右側的下拉菜單,并單擊需要的頁碼,見圖3-14。

圖3-14 快捷切換頁面
3.1.7 更改邊距、分欄、頁面尺寸
更改邊距、分欄、頁面尺寸是比較煩瑣的事情,尤其是在文檔制作的中后期。
1.更改邊距、分欄
邊距和分欄在自動排文時決定著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在其他情況下僅起參考線的作用,所以在默認情況下,更改邊距和分欄對已有對象不起作用。可以啟用“版面調整”,使已有對象跟隨新版心調整,但不要過度依賴此功能。具體操作見第420頁“更改邊距、分欄”。
2.更改頁面尺寸
在制作的前期,適宜采用Ctrl+Alt+P法,簡單實在;中后期適宜采用“創建替代版面”法,以盡量減少后續手動調整的工作量。具體操作見第419頁“更改全部頁面尺寸”和“單獨更改某頁尺寸”。
對于邊距、頁面尺寸而言,如果一切排版工作都已完成,現在突然要更改,并且需要將整頁內容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縮放或移動,可以考慮不更改InDesign文檔,而使用Acrobat更改導出的PDF文檔。
- Photoshop CC 2018實用教程
- Python 2.6 Graphics Cookbook
- AIGC輔助數據分析與挖掘:基于ChatGPT的方法與實踐
- Photoshop CS6實戰基礎培訓教程(全視頻微課版)
- Lighttpd
- Premiere Pro CC 2018基礎教程(第3版)
- Oracle Warehouse Builder 11g: Getting Started
- Instant Testing with QUnit
- CINEMA 4D R20完全實戰技術手冊
- Photoshop CS6案例教程(第3版)
- ANSYS Workbench中文版超級學習手冊
- Solid Edge 機械設計基礎及應用
- 零基礎攝影后期修圖 Photoshop照片處理輕松入門
- Premiere Pro基礎與實戰教程
- Photoshop海報設計技巧與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