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高效記憶,更快更牢掌握知識點
“如何提高記憶力、又快又好地把東西記牢記熟”是困擾不少同學的老大難問題。面對必須背誦的古詩詞、歷史事件,或者數理公式,很多人要么怎么都記不住,要么記完了之后又忘得特別快。
有些同學在考前臨時抱佛腳,抓耳撓腮地抱著書死記硬背,到了考場發現題目似曾相識,答案卻怎么也想不起來。有些同學背單詞,完全就是舉起書一個一個機械地往下背,背到一個詞就重復讀幾遍,比如“apple,apple,蘋果,蘋果,apple,蘋果”,然后就覺得大功告成了。結果過一會兒再回看,發現基本都忘光了。因為一而再、再而三地記不住,不少同學會進入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最后甚至放棄了。
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并非天才,做不到過目不忘、“秒記”是很正常的。很多同學記不住東西絕非因為智商低,而是因為沒有掌握提高記憶效率的方法,或者說,總是一個猛子扎進去死記硬背,壓根兒沒有思考過應該怎么去記東西,效果當然非常差。
記東西雖然著實令人頭大,但如果掌握了好方法,就能事半功倍。一旦把知識點記牢了,你的考試分數和排名一定會有明顯提升。即便只是背熟一個知識點,你在某次考試中也可能多得3分、5分。這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幾分,或許會對你的升學乃至命運產生關鍵性的影響。所以,無論如何都別因為畏難而輕易放棄。
從小學一年級到哈佛碩士畢業,我記了將近二十年的海量知識點。背東西有意思嗎?實話實說,當然不好玩。但面對枯燥甚至有時讓人崩潰的記憶任務,我總會提醒自己:咬牙頂住,決不退縮。此時心志和筋骨上的疲累,終將轉化成升學目標實現那一刻的無上喜悅。
同時,我還總結了能讓記東西不那么“難熬”的三大關鍵:
第一個關鍵,是要努力把記憶過程趣味化,加入一些生動和有趣的元素,只用眼看、用嘴念是非常枯燥的記憶形式。
第二個關鍵,是把表面看上去散亂無規律的東西努力地串聯起來,變個體為整體,做有規律的整塊記憶。
第三個關鍵,盡量借助自己已經熟悉、知道的內容去記憶新知識點,以舊帶新。
下面,我將基于這“三個關鍵”,逐一講解我自己最習慣使用的五大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