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低碳旅游的價值訴求

一、高碳旅游方式的價值沖突

自然孕育了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它給予我們湛藍的晴空、清澈的河流、芬芳的花朵、一望無際的大海。然而,人類的貪婪和不合理的活動,正慢慢打破生態平衡,導致環境惡化、氣象災害頻發。巴西亞馬孫熱帶雨林的面積每年減少達2000m2;印度首都新德里平均每一小時就有一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歐洲聯盟(以下簡稱“歐盟”)報告顯示地中海有96%以上的底層魚類、71%以上的中層魚類被過度捕撈;由于制冷劑過度使用,南極上空臭氧空洞面積已相當于北美洲面積的大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如果按照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等值排放,地球的平均氣溫將在未來100年內驟升1.4~5.8℃。

(一)人均碳排放空間與“碳足跡”

1.碳排放及人均排放空間

氣候系統穩定目標下的人均排放量是基于地球系統的氣候維持穩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人均分配。由于對氣候變化問題科學認識上的不確定性,目前對保持氣候系統穩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尚無科學界公認的定論。目前,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為代表的關于氣候系統穩定目標下排放空間的主張是:若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以上,將可能給人類帶來重大影響;為避免這一重大影響,須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450ppm內。在過去的20多年里,國際上的多個減排方案基本都是從保持氣候系統穩定的排放空間出發,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預估結果為依據。

2005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約380ppm,按照2050年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450ppm的目標,2006—2050年的45年間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還可增加70ppm。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每增加1ppm,增加碳的質量約為2.12 GtC。這樣,2006—2050年增加70ppm的二氧化碳,意味著大氣圈將總共增加148.4 GtC。2000—2006年,人類排放到大氣圈的二氧化碳平均有54%為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吸收,留在大氣中的占人類排放的46%。如果假定2050年前這一比例保持不變,則在450ppm的排放目標下人類二氧化碳的總排放空間為322.61 GC。以2005年全球65.15億人口計算,相當于人均1.1tC/a人類的二氧化碳排放由化石燃料排放和土地利用排放兩部分組成。根據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的資料,過去50年來土地利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雖有一定年際變化,但變率不大,基本為1.25~1.70 GtC, 1998—2007年的年均排放為1.48 GC。假定在2006—2050年,每年通過土地利用排放的二氧化碳為1.50 GtC,則45年內將總共排放67.50 GC,那么2006—2050年人類可通過化石燃料消費獲得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間為255.11 GcC。以2005年全球人口計,相當于人均0.87 C/a,如表2-1所示。

表2-1 大氣溫室氣體濃度450ppm目標下2006—2050年碳排放空間

2.“碳足跡”的測算

“碳足跡”來源于英語“carbon footprint”,這個詞最先在英國流行,指的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能量消耗量”。具體指的是人們的活動來源于木材、石化產品、天然氣、煤炭等自然資源的碳原子(元素)。“碳”耗用得越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跡”就越大;反之,“碳足跡”就越小。打個比方,一個人開著車子在馬路上轉一圈就留下了一個碳足跡。總的來說“碳足跡”就是指一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

關于“碳足跡”的測算工具,2007年6月,英國政府的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在網站上發布了針對個人或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器,使得公眾在上網時可隨時計算自己媒體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隨后,美國、愛爾蘭、中國的一些網站也紛紛發布了“碳足跡”計算器,這些網站同時給出了如何減小碳足跡的對應排放量的碳抵消途徑。

中國山水自然網站推出2008版碳足跡計算器,該計算器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與保護國際(CI)聯合開發并推出,其中各種碳排放的基礎數據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辦公室提供。同時,北京環境交易所也監制、推出“碳足跡”計算器。“碳足跡”計算器使用的碳排放標準相關數據見表2-2。

表2-2 旅游相關產業碳排放標準統計表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官網。

“碳足跡”計算器可以比較直觀地計算出碳排放量,可操控性較強;計算數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特殊的形式也可以激發游客的興趣。現存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計算選擇項不夠全面,還有碳排放項目沒有被包含進去;二是數據不夠精準。

按照計算的系統程度,碳足跡的計算主要分為兩種方法:一是生命周期評估法,二是通過所使用的能源礦物燃料排放量計算。按照計算的技術,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系數法,另一類是計算法。計算法又分為物料衡算法、實測法等。

(1)物料衡算法

根據物料守恒定律,生產過程中某種特定元素和物質是守恒的。以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碳為例,原燃煤量乘以原煤含碳量折算為總碳量,扣除進入灰、渣、煙塵中的碳后,即為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碳量。

(2)實測法

實測法可以通過針對不同行業的典型企業開展大量的實際測量工作記錄燃料、設備及運行工況等情況,測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確定不同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而確定碳足跡。公式為:

公式(2-1)中,G為某氣體排放量;C為介質中某氣體濃度;Q為介質(空氣)流量;K為單位換算系數。

旅游學界運用“碳足跡”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UNWTO測算法

該測算法由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提出,以2005年為基期年,對全球旅游業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定量化估算。其估算方法是對旅游行業分別計算,再累加匯總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私家汽車為出游工具的國內一日游為例,其基本計算公式為:

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人出游距離(km)×出游次數×每位游客每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游人數(2-2)

公式(2-2)中,出游人數按照發展中國家3人/車為參考標準計算。我國現今沒有統計旅游交通工具出游次數,UNWTO測算法所需統計數據難以滿足要求;同時,快速交通工具和路況不斷改善,國內一日游的平均每人出游距離變得越來越大,利用UNWTO測算法只可能得到一個大致范圍。

(2)Kaya公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Tester等運用該公式,曾對中國、日本、歐洲、美國和世界1980—1999年的碳排放與4個驅動因素的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公式如下:

碳排放量=人口×人均GDP×單位GDP的能源用量×單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

(二)傳統旅游方式的高碳排放

旅游業曾被很多人認為是資源消耗相對較低、環境破壞相對較小的產業,是環境友好型產業,但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當前的許多旅游方式因其高碳特征而變得越來越不可持續。例如,許多人利用短暫的假期出國旅游,而旅游的主要內容就是購物。雖然這種旅游拉動了經濟增長,卻是一種典型的高排放、高消耗的浪費型、不可持續的旅游方式。旅游業逐漸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國際旅游規模每年達8億~9億人次,如此大規模的旅游活動所消耗的能源及造成的排放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2018年5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國際旅游業的“碳足跡”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 2013年,旅游業的全球“碳足跡”總量為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是之前估值的4倍。交通排放、住宿排放以及消費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成為旅行活動中不容忽視的環節。

1.交通排放

當下旅游最大的特點是出行方式增多。出行避免不了移動,現代旅游的開展依賴于某種或多種形式的交通方式,如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交通運輸工具。工業革命后的旅游出行方式對化石能源有著嚴重的依賴性,“飛機——汽車(或房車)——游艇”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的旅游出行模式。

交通部門既是全球石油消耗最大和增長最快的部門,也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最快的部門之一。Guishing研究結果表明:對于國內游客而言,私家車對交通能源的消耗占79%;對于國際游客而言,租賃汽車的能源消耗占25%,私家車和野營車各占18%,組織的巴士旅游團能源消耗占14%;對國內和國際游客總體而言,國內航空占交通總能源消耗的8%。Jean-Pierre Nicolas等采用法國最新的國家交通調查結果來計算法國旅客交通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結果表明了不同出行方式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汽車為11g/km,飛機為169g/km,火車為15g/km,長途客運汽車為24g/km,城市公共汽車為41g/km,兩輪電動車為41g/km。

由于對汽油和柴油的燃料依賴,在全球范圍內,交通行業的能源消費量巨大,而旅游業中的交通排放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交通運輸的低碳化對整個低碳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綜上,相對于無選擇、無節制的傳統高碳交通方式,低碳交通就是指在交通運輸的整個過程中,通過盡可能提高交通運輸效率、升級更少碳排放的交通運輸工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鼓勵從工業到日常的交通運輸發展更低能耗、更少污染、更低碳排放的交通方式。

2.住宿排放

越來越多的旅游目的地興建了越來越奢華和昂貴的酒店,許多奢華酒店的房費都在每晚20000美元以上,更高的消費意味著更高品質的服務和更多資源的占用,造成大量電能、熱能的消耗和浪費,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位于意大利撒丁島的Cala di Volpe酒店是世界聞名的豪華酒店,也曾是意大利價格最貴的酒店。總統套房的均價更是曾高達每晚34000美元,旅游旺季時更是達到過引人咂舌的45000美元,這讓不少游客望而卻步。與這樣的天價相匹配的自然是頂配的套房配置,總統套房安排在酒店的高層,總面積達232m2,擁有三間浴室、三間臥室、一間私人健身館、一間蒸汽浴室和一間酒窖,屋頂的陽臺是一個咸水游泳池。這樣的配置可以滿足房客從居住、運動健身到休閑放松的一系列需求,當然,要維持這樣的奢華享受,每天的能源消耗造成的碳排放量之高可想而知。

酒店能源使用量差異很大,這與能源使用來源和能源消耗有關。據一項報告顯示,每晚酒店住宿耗能在51~256 J。希爾頓酒店住宿每晚耗能在322 J,但是斯堪迪克酒店平均每晚耗能在172 J。調查發現,在塞舌爾島每晚耗能108 J,包括烹飪燃料。自己供電的酒店平均每晚使用的能量更多。調查還發現,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小酒店每晚耗能是221 J,而新開的入住率較低的度假村每晚耗能916 J。據估算,較完善的酒店平均每晚耗能256 J,其中不包括最初的原始能量,如做飯產生的氣體。

隨著旅游活動的不斷豐富,星級酒店的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酒店不僅有住宿的功能,同時還具備餐飲和娛樂功能。酒店不同功能的能源消耗不同。旅游酒店能源消耗主要來自水、氣、電的消耗。下面將以2011年北京酒店“碳足跡”統計來舉例對比不同星級酒店住客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如表2-3所示。

表2-3 2011年北京酒店“碳足跡”統計

3.高碳消費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有消費能力去購置自己喜歡的東西,互聯網、交通工具的發展,也為人們獲取消費信息、消費品提供了便利。在旅行中,無論是在本國跨地區,還是跨國出行,人們免不了會買東西或者幫人代購。令國內外很多媒體都感到意外的一個現象是,不少中國游客到了國外都會瘋狂購物。中國游客人均購物額是世界上最高的,一年的海外采購金額能夠超過\1\200億美元。美國商務部2010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游客在美國平均花費\1\207美元,而其他國家的游客平均花費只有\1\240美元。自2012年以來,中國已經超過美國和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旅游消費國。

馬蜂窩旅行網、今日頭條與中國銀行銀行卡中心聯合發布的《全球旅游購物報告2015》顯示:2015年中國游客出境自由行的原因中,有53.6%的人把購物列為主要目的;而平均每個中國旅行者會把一半以上的旅行費用花在購物上。2015年,中國游客境外購物人均花費\1\230元,同比增長16.3%。相當于每個出行者在境外買了一個路易威登手提包。從區域分布來看,中國游客在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發達國家,人均旅游購物支出已超過7000元。“一擲千金”的中國游客讓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也會給西方人一種錯誤的印象,中國已經擺脫貧困并成為發達國家,這對中國的氣候變化談判極為不利,塑造了一個極片面的國家形象。

實際上,許多在國外購買奢侈品的中國人的收入并不高,只不過是中國人的旅游消費習慣和心理“與眾不同”罷了。中國游客更熱衷于購物,而不是文化藝術活動。筆者的一位朋友月收入5000元,卻每次聽到有認識的人要出國,就會千方百計地要求代購價值不菲的奢侈品,其中許多商品即使在收入高出他多倍的西方人看來也是十分奢侈的。把有限的旅游時間用在購物上會使整個旅游過程變得不真實,難道不遠千里出來旅游就是為了購物?在巴黎、倫敦、紐約的百貨商場看到大批熟悉的中國人購物,服務員講著流利的普通話,會有一種仍在國內某個商業中心的感覺。同時,大量的旅游消費也造成了極大的碳排放。許多商品本來是在中國生產,被運往國外銷售,又被中國游客不遠千里乘飛機帶回中國,這無形中使商品的運輸碳排放增加了數倍(因為出口時可能是通過碳排放量相對較低的貨輪而不是飛機運輸的)。

伴隨著消費的增長,中國旅游的碳排放量也在逐漸增長。1997—2010年,中國入境旅游總碳排放量從\1\26\1\237t增加至3250761t,增長約2.07倍(見表2-4)。

表2-4 1997—2010年中國入境旅游總碳排放量

在入境旅游總碳排放構成方面,間接碳排放貢獻率一直大于90%,直接碳排放貢獻率不足10%。其中,1997—2010年食物碳排放占總碳排放的平均份額是5.8%,食物的碳排放份額呈下降趨勢,1997年為8.3%, 2010年為5.2%;住宿的平均份額為9.3%,比1997年的10.9%有所回落;交通所占份額最大,年均占36%,并且1997—2010年所占份額一直在36%左右,無大幅度的漲落,與總碳排放的變化趨勢基本相符;購物、娛樂和其他分別占16.3%、12.4%、19.6%,其中購物上升明顯,1997年份額為3.6%, 1998年即增至14.4%;通信所占份額最小,為0.3%, 1997年份額為0.1%, 2010年上升至0.3%。總的來說,入境旅游總碳排放量與各類碳排放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三)異化的旅游

現代旅游業的發展過程是一個追求旅行更優質享受、更奢華體驗、更具“話題性”的發展過程。人們對更高消費水平的度假區、更奢華的服務、更昂貴的“野味”趨之若鶩,并將這樣的奢侈旅行記錄在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仿佛更高的消費就是旅行的意義;旅游業界也將旅游消費水平高低作為一個游客是否“合格”或者一個國家的旅游業是否“成熟”的標準,旅游行業被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操控于股掌之中。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在1964年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反諷這種“快樂的炫耀”。他指出西方消費者的這種膚淺的信念推動了消費和生產。在消費主義價值觀的主導下,旅游與普通的市場經濟行為無異,旅游變成了一種消費行為,并且變得越來越奢侈,溫室氣體排放量越來越高。

乘坐頭等艙或者私人飛機,到屬于自己的私人小島上度假休閑;入住世界上頂級的酒店或度假地,享受SPA帶來的寧靜和徹底放松;乘坐豪華郵輪環球旅行;到非洲狩獵……這些現代旅游需求催生了高速公路、加油站、汽車旅館、房車營地、游艇基地、度假村、豪華度假酒店、旅游城鎮、國家公園、大型游樂主題公園、停車場、機場、列車站、郵輪碼頭等基礎設施的發展,旅游發展進一步推進著這些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升級。近年來,各類奢華旅游方式不經意間闖入了公眾的視線。這些奢華旅游方式不僅花費巨大,對資源的消耗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十分驚人。對于游客個體而言,購置自己需要或喜歡的東西,是人們物質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這個消費過程中暗含著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在我們追求奢侈品品質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需要為我們的消費行為付出發展的代價。

消費主義是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環境危機的根源之一。人們曾簡單地認為,只要把自己所生活的區域的高排放、高污染的工廠都關閉或遷走,環境就會變好。但全球氣候變化表明,無論這些工廠在哪兒,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都會使地球陷入環境危機。例如,即使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關閉所有的污染工廠并通過嚴格的環境管制將所有的外資企業“趕”出中國,全球氣候危機也不會因此而得到絲毫緩解,甚至有可能變得更嚴重。其原因在于,“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只要全球居民的消費量在不斷攀升,全球生產就會繼續。這些產品不在設備與技術相對成熟、勞動力相對熟練的中國生產,就會轉移到其他環境管制更弱、生產效率更低、生態壓力更大的國家生產,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可能更大。增長速度的極限意味著消耗速度的極限。由于化石等資源的漫長再生周期或不可再生性,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不可能被一直滿足,人類的消費欲望終將因為資源的消耗殆盡和價格的不斷走高而遭到遏制。

誠然,當下環保產業和循環利用技術的發展,使能源產業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看,資源的無限循環依然只能是一種假想。因為能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本身也在消耗資源、產生排放和污染,而且人們的生產和消費水平依然在不斷上漲,能源需求也依然在不斷上漲,所以我們不能期望僅靠技術來擺脫目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環保產業和新技術的研發是卓有成效且必要的,堅持認為技術能解決一切問題是不現實的。

旅游消費是指人們在旅游過程中,通過購買旅游產品來滿足個人發展和享受需要的行為與活動。旅游消費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精神享樂的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活動,其過程不僅是旅游者獲得精神、物質享受的過程,也是旅游者增長見識擴大視野、使體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發展、自身素質得以提高的一條重要途徑。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旅游(如去歐洲等地)會購置大量奢侈品,因此旅游活動也帶上了追求奢侈享受的消費主義色彩。

旅游消費的異化是指追求高消費的旅游消費行為,表現為物質消費的過度和意義消費的錯位,使本來滿足人類旅游需求的消費變成支配人的旅游行為,并進而損害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導致了旅游活動意義的錯位。這種異化主要表現為對旅游資源環境的毀壞及人的旅游行為的異化兩方面。

二、低碳旅游方案——慢旅游

低碳旅游作為低碳經濟的一種實現方式,前文已經做了概述,本部分不再贅述。

要實現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從作為工業化、全球化、市場化產物的高碳旅游方式轉變為生態化、慢節奏化、深體驗化的低碳旅游方式。

生態旅游、慢旅游和氣候旅游等就是這類符合低碳特征的旅游理念與方式。氣候變化迫使人們在旅游行為上做出改變,需要一種新的生活哲學來平衡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與人們對旅游的需要,慢旅游就是這樣一種生活哲學和旅游哲學。從快節奏、高排放的短期度假到慢節奏、低排放的慢旅游的轉變是旅游業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旅游的方式之一。慢旅游是放慢旅游速度,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重新發現自我的旅游方式,它是一種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旅游,要求旅游中的耐心、平靜之心、深度體驗、文化理解與認知。慢旅游之所以是一種低碳旅游,是因為往往速度更慢的旅游形式所消耗的能源、水資源和空間等也更少。

(一)慢旅游概述

旅游業適應氣候變化需要旅游理念與方式的變革,慢旅游就是這樣一種變革。

所謂的慢旅游(slow travel/tourism),就是放慢節奏的旅游方式,它是對旅游活動效率反思的產物,是對休閑心態調整、閑暇時間管理、旅游速度控制進行創新的結果。慢旅游要求游客降低旅游的速度,減少來自工作和旅游的壓力,專注于旅游與休閑本身,以便于重新發現自我。慢旅游反對乘坐飛機等快速交通工具,其更重視旅游的過程,認為旅游的過程和旅游的目的地同樣重要。慢旅游要求游客前往更少的旅游目的地,但在每一目的地停留更長的時間。慢旅游意味著采用火車、輪船、自行車等環境友好型的交通方式旅游,因而具有很強的氣候意蘊。慢旅游產品的開發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并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旅游模式。慢旅游是替代性旅游的一種是可持續旅游、文化旅游、深度體驗旅游、樂活休閑旅游、社區旅游、負責任的旅游等理念的綜合體現,代表著未來旅游的發展趨勢。在慢旅游中,人們追求的是真正的體驗,而非舞臺式的觀賞。

慢旅游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

1.慢交通

慢交通(slow transport/soft mobility)指的是使用低速、節能的交通系統,如使用景區的自行車或電瓶車。現代化的旅游方式使旅游變得越來越快,人們不愿在旅游上浪費時間,但慢旅游卻對低速度、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交通方式情有獨鐘,因為污染和排放最小的交通方式也往往是最慢的交通方式。慢旅游的交通工具包括火車、自行車、帆船、騎馬等。慢旅游要求盡可能地選擇移動速度更慢的交通方式:在火車與飛機之間選擇火車,在巴士與小汽車之間選擇巴士,在自行車與摩托車之間選擇自行車,在帆船與摩托艇之間選擇帆船,在索道與徒步之間選擇徒步,等等。徒步行走既是一種慢且低碳的旅行方式,又是富有哲學意蘊的旅游方式。行走是讓人放慢腳步的最好途徑之一。“一個人只要有兩條腿便可行走,其他因素都是無用的。行走時最重要的因素永遠只有一個:天空的廣度和風景的亮度。”一次遠足也可以成為一種讓我們靠近本真的方式。

對應對氣候變化而言,速度更慢的交通方式往往也是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更低的交通方式:乘火車比乘飛機排放量小、乘坐大巴比自駕小轎車排放量小、騎自行車比騎摩托車排放量小、使用帆船比乘坐汽艇排放量小、徒步登山比乘坐索道排放量小。在慢旅游交通中,人們不僅有更多時間感受自然的神奇,也有充分的時間收獲人間的真情。

2.慢休閑

慢休閑(slow leisure)指的是以緩慢的心態和節奏參加旅游目的地的活動,以增加停留時間。休閑的關鍵是個人如何利用時間和空間為自己帶來愉悅與放松。雖然人們的各種假期越來越多,但每次假期的時間卻越來越短,人們所追求的旅游速度越來越快——從而不浪費旅游時間和減少休閑時間。但高速穿梭于不同目的地的傳統大眾旅游卻造成了高排放和高污染,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這種旅游方式必須做出改變。慢旅游要求出行的頻率降低,但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時間更久。慢旅游的宗旨是在總量上更少地度假,但每次度假的體驗更為深刻。人們在一個目的地停留數天,所參與的休閑活動可能只是喝茶、聊天、下棋、打牌、閱讀、垂釣、騎車、散步、放風箏、吹海風、曬太陽等,這些活動不僅低碳,有助于增加人們的停留時間,可以讓人充分地享受閑暇時光。

3.慢消費

慢旅游有助于讓人萌生簡單生活的愿望,讓人們明白:當我們放棄一切時,恰巧是獲得一切的開始;當我們無欲無求之時,卻恰巧得到的更多。唯有人類命運才是應該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不是各類消費品。

慢旅游有助于培養慢消費的習慣。慢消費(slow consumption)指的是以緩慢的節奏進行謹慎的、體驗式旅游消費。旅游消費是旅游體驗的一部分,旅游中的慢消費有助于豐富旅游的美好體驗。例如,在慢旅游中自己到旅游目的地的農貿市場購買當地的土特產品、手工藝品,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小吃等。這種慢消費是一個尋找的過程,需要細心觀察和發現那些真正屬于當地的特色商品。這類特色商品許多是本地手工生產的農副產品、手工產品,相比那些從外地長途運輸來的商品,其碳排放量非常低。慢旅游讓人拒絕履行消費生產品的義務,拒絕為消費而工作。

(二)慢旅游過程

慢旅游是給高速旅行裝“剎車”,其實離不開政府、企業和旅游者自身的共同努力。政府要提供慢旅游的公共設施,企業要推出慢旅游產品,旅游者自身也要選擇慢旅游方式。

1.政府

(1)打造“慢城”

政府需要為游客提供慢旅游的環境,一個能讓人安靜下來慢慢品味生活,完全融入自然節奏的場所。在喧囂的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很希望有一個寧靜的地方度假,哪怕只是看看書或發呆,但這樣的地方卻又很難尋覓。這樣的地方不必很遠,政府可以開發建設一些城市周邊的水庫、山林或鄉村景點等供人們休閑度假。

“慢城”是一個已經在西方流行多年的概念。這種城市形態出現于人口5萬以下的小城鎮、村莊或社區。“慢城”反對過量碳排放、塑料污染、噪聲污染、工業污染,同時提高城市綠化率,推行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支持傳統的手工業作坊等低污染、低能耗作業方式,推行慢生活節奏的生活方式,等等。目前,我國南京高淳是國內首個獲得“國際慢城”稱號的地區,南京市政府也著力打造南京高淳國際慢城旅游度假區。成都是中國最具“慢城”氣質的城市之一。成都的旅游宣傳標語“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就符合慢旅游與低碳旅游的追求。成都市政府也早已將三圣鄉成功打造為市民的休閑勝地。

(2)提供慢行設施

人們經常到了美麗的湖邊,卻找不到可以停歇的地方,無奈只能繼續前行。如果多一些供人們安靜停留的設施,旅游的節奏就可能慢下來。例如,為了將我國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的千島湖打造成“慢游天堂”,景區修建了環湖自行車道并設置了自行車租賃點,這使自行車愛好者可以以低碳的方式停留更長時間。青海省的青海湖周邊也有一些自行車租賃點,方便了游客騎車環湖游。一些旅游目的地還有觀光火車,如臺灣地區阿里山的森林火車,法國鐵路公司的旅游火車。

(3)提供慢體驗機會

旅游者經常會覺得到一個地方旅游,只看“外在”的風景還很不滿足,很想更多地了解目的地的“內在”社會文化。想讓游客增加在旅游地的滯留時間,體驗沉浸式旅游,就需要旅游景點或城市打造能夠深度參與當地生活、體會當地文化的文化旅游項目。體驗生活旅游(life-seeing tourism)這一概念由丹麥旅游局前任局長阿克塞爾·德紹(Axel Dessau)提出,他也因此聞名于世。丹麥的體驗生活旅游是指,當地旅游管理部門安排當地居民或旅游業從業者接待到訪的研究生或其他來訪者。接待的內容包括為到訪游客安排合適的旅游日程,更重要的是安排他們同當地家庭進行交流,以這種方式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這種旅游方式既可以在延長游客停留時間的同時,給予游客更多融入感和親切感,還可以更好地傳播當地優秀文化。在巴哈馬群島,旅游者能夠通過人際旅游交往計劃,以個人化的方式去發掘島上居民的文化。這種新鮮有趣的項目是由巴哈馬旅游部門組織的,配合此項活動的巴哈馬群島志愿者擁有與游客類似的職業或者興趣愛好。他們可能在招待活動過程中將客人帶到當地劇院或周日教堂服務處,或者邀請他們品嘗自制的巴哈馬家庭餐點,還可能根據游客的興趣提供其他內容廣泛的活動。巴哈馬旅游局從\1\200多名當地志愿者中找出與來訪游客年齡相仿、興趣相投者,同游客一起開展活動,內容包括一起劃船、釣魚、在當地露天市場購物、參觀當地的學校或去教學禮拜、探訪小巷,更為常見的情況是,參觀巴哈馬的民居,在當地居民家中享用綠豆泥、炸魚等傳統美食。這些慢體驗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旅游者對當地文化的認同和欣賞,并且會帶來一段友誼。

一種旅行方式的推廣,會影響旅游行業從住宿、餐飲到導游、購物等多個方面的整體結構,會改變整個旅游行業的供求關系,催生新的產業和新的商業機會。

慢旅游的旅行方式意味著游客希望有更長時間的停留和更加沉浸式的旅游體驗,隨之會產生更多對于更具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寓、民宿或者家庭旅館類的住宿需求,更多對本地美食的餐飲需求和更具本地民族特色的娛樂需求。

這樣的旅行設想并不是天馬行空,互聯網和更多的高科技技術“慢旅游”越來越具有現實依據: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許多工作可以在異地完成;人們可以在家里、酒店、火車、餐廳、沙灘或其他休閑環境中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進行工作或商務活動。這些旅游方式的改變,對旅游企業而言,既意味著挑戰,也意味著新的商機。

2.旅游企業

旅游企業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調整。

(1)旅行社:開發慢旅游路線

旅行社可以根據慢旅游的特點,開發一些地域、民族特色濃郁的鄉村、地區來做鄉村游、單車游、露營、徒步旅行等低碳旅游項目。

(2)旅游服務企業:為慢旅游提供特色服務

為了贏得游客更多的游覽時間,滿足游客的慢旅游需求,提供旅游服務的相關企業也要從住宿、餐飲、交通等各個服務環節入手,營造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圍,維護更宜居、低碳的自然環境,滿足慢旅游游客對于低碳、環保、人文的旅行需求。例如,我國海南省五指山市南國夏宮酒店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依山傍水而建,同時推出了月租、季租等長租房優惠,從而留住了養生度假游客。

3.旅游者

(1)徒步旅游

徒步旅游是一種健身、環保、親近自然的慢旅游方式。徒步旅游也有助于人們發現自己性格中的新特點,是一種很好的自我發現的方式。筆者曾組織過為期三天的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徒步之旅。記憶最深刻的除了壯闊的山川地貌和抗日戰爭時期修建的最悲壯的一條公路(樂西公路)外,還有當地百姓的純樸與熱情。在山上遇到一戶人家,主人是一位空巢老奶奶,她獨自一人生活在大山之中,平時很少與人交流,生活得十分艱辛。筆者想到了自己已經去世的外婆,嘆惜自己沒有機會再孝敬老人家。臨別時筆者拿出了一點錢塞給這位老人,老人緊握筆者的手,眼淚奪眶而出。那一刻,人性中的美好跨越了地域、民族、年齡的鴻溝。又一次,筆者和朋友們在高山上的湖泊邊遇到過一位農夫,他也是一位留守老人,他熱情地邀請大家去他家燒菜做飯。一群在家從來不做飯的城里年輕人在他家忙得不亦樂乎。老人拿出了家里的臘肉和自釀的酒款待大家,氣氛像過年一樣。那次徒步旅游不僅與自然和人文景觀來了次近距離接觸,也鍛煉了體力和意志力,收獲了友誼,了解了沿途的風土人情,還發現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

(2)騎自行車旅游

騎自行車旅游是一種低碳、健康、自然的慢旅游方式。騎行可以鍛煉身體,磨煉意志,也有助于挑戰和認識自我。騎自行車之所以低碳,是因為:自行車的制造和維護成本低;自行車在使用中不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騎自行車可以增強體質,從而減少看病所導致的藥物量和人力資源所產生的排放。

(3)短租旅游

慢旅游游客更樂于選擇短期租住一個當地的房子,而不是缺少溫情的酒店,在旅游期間更樂于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安排自己的起居和行動的生活,深入感受異域風情和文化,而不是趕鴨子上架般地將行程表排滿。

一個喜歡短租旅游的人會這樣安排自己的年假:在某個陌生但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或小鎮租一套小房子,早上選擇睡個大頭覺或者從晨炊裊裊的紅房子漫步到熙熙攘攘的菜場,聽當地小販同街坊用鄉間土話討價還價;買些農戶自家種的時令蔬果,晌午親自下廚,感受一個人的餐廚時光;下午同當地人一起聊天、下棋、飲茶,雕刻悠閑的下午茶時光;同當地人打好交道,晚餐時分說不定能受邀享受一頓獨具特色的當地美食。誰說旅游一定會機械匆忙,你完全可以將旅游安排成你想要的樣子。

如果不得不住酒店,最好選擇有廚房的公寓式酒店或者民宿,畢竟美食文化是每一個民族或者地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你的旅游地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的農莊或小鎮,那么不如推開阻礙你接觸大自然的車門,嘗試以徒步或者騎行的方式,找一處清幽的山谷,放空自己,與自然換換身心。

短租旅行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一切都像在家一樣,制訂一個作息表,在同樣的時間點上去跑步;去當地的咖啡館里看報紙;與同城的人一起觀看一場當地的體育賽事;向友善的當地人討教而不是依賴你的旅游指南來告訴你接下去做什么或是去哪里吃飯。當你不確定這家餐廳品質時,與更多的人進行溝通,通常就不擔心受某些有糟糕品味的人之害了。不過即使聽從了那個具有糟糕品味之人的建議,那也只不過是損失了一頓飯而已,也許會得到一段很滑稽難忘的經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若羌县| 贞丰县| 车险| 海林市| 南康市| 洪泽县| 莱西市| 丰镇市| 南开区| 夏邑县| 柘城县| 祥云县| 鹤壁市| 大关县| 鹤山市| 南充市| 三门峡市| 庆阳市| 通州市| 颍上县| 崇文区| 平塘县| 连云港市| 海原县| 鄯善县| 陆良县| 浏阳市| 灯塔市| 平乐县| 鄂托克前旗| 波密县| 长顺县| 叶城县| 宝山区| 高邮市| 叶城县| 祁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安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