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資金的監管與效益評估研究
- 李倩
- 2245字
- 2021-09-03 17:38:15
內容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矛盾不斷顯現,使得我國扶貧開發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眾多考驗和挑戰。同時,由于缺乏科學的瞄準機制,導致貧困人口底數不清、貧困情況不明等,嚴重阻礙了扶貧資源的精準使用,減弱了減貧效果。鑒于此,我國通過不斷完善扶貧戰略,推行精準扶貧政策,開展建檔立卡工作,力爭實現對貧困地區農村貧困人口既全面又精準的扶持,以提高扶貧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新的貧困形勢和精準扶貧背景下,如何適應現實狀況創新扶貧績效評價的思路;如何通過建立有效的評估體系實現精準績效評估,并挖掘阻礙績效提升的深層原因;如何在扶貧項目績效評估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扶貧項目績效評估體系和相關配套措施,都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本書在精準扶貧的視角下,以扶貧開發項目績效評估和資金監管為研究對象,借助比較分析、系統分析等分析方法明確扶貧開發項目資金評估的關鍵所在,構建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系統研究框架,并進一步改進扶貧項目績效評估體系,提出扶貧資金監管的政策建議,以適應精準扶貧背景下扶貧項目推進的新要求。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第1章主要介紹研究背景和意義,對國內外扶貧的有關研究狀況進行梳理和評價,明確研究思路和技術方案、基本框架,并指出研究的創新點和不足。
第2章從多學科視角對貧困概念的演進與擴展進行歸納,貧困是一個歷史、多維、多元復合的概念,伴隨時間或發展階段的演變具有不同的時代內涵,人們對貧困內涵的理解從過去的收入貧困不斷拓展為能力貧困和權利或制度貧困,由單一的經濟現象拓展到社會、政治等領域。對于貧困內涵的不斷深化,推動了扶貧理論的不斷發展,收入分配理論、經濟增長理論、人力資本理論等均為扶貧宏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想源泉。本書中,重點運用了可持續增長理論對有關扶貧項目進行評價。
第3章首先運用了公共產品理論、區域發展理論、資源配置理論、委托代理理論、一般項目管理理論等理論,以及比較分析、系統分析法等分析方法,明確了扶貧開發新時期項目績效評估的關鍵所在,并基于管理生態學思想構建了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系統研究框架。在精準扶貧背景下的扶貧項目的績效子系統當中,扶貧的標準與資源配置、扶貧實施者的主導、扶貧受益者的參與、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等關鍵因素互相關聯、共同作用,從而對扶貧項目的績效產生影響。績效評估子系統當由特定的評估制度、評估目標、評估思路、評估方法、評估指標等一系列要素組成,且各要素間相互影響。
第4章在對已有研究的借鑒和改進的基礎上,提出了本研究的評估體系,包括精準扶貧背景下項目績效評估的目標,以扶貧瞄準為核心的評估思路、評估步驟、綜合評估方法以及扶貧瞄準評估方法等。接著,基于目標導向、針對性、可比較、可持續等指標構建原則,分析了該背景下績效評估的要點,包括基于貧困特征和發展需求的扶貧分類瞄準評估、對扶貧項目貧困戶參與程度的評估、對扶貧項目創新機制的評估等。在此基礎上,通過結合實踐評估工作,從扶貧瞄準、扶貧資金投入與使用、項目管理及項目成效等方面初步選擇出評估指標,再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并根據實際需求,對初選的指標進行篩選和確定。
第5章主要對重慶市精準扶貧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分為三個部分:對現在的政策和舉措的分析;對于扶貧情況的現狀分析;對于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分析。本章重點是對于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分析。
第6章以14個貧困縣2012—2016年的數據為依據進行資金績效的實證分析。研究者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指出目前精準扶貧中的一些問題,提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一些建議。
第7章首先在實際操作層面,總結了扶貧項目績效評估實踐中所用的評估模式、評估手段和方法、評估指標、數據收集等的適用性和仍需改善之處。然后,在扶貧項目評估配套機制方面,概括了相關績效評估制度、績效監測機制、績效信息反饋機制等方面的缺陷。最后,在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從形成扶貧績效動態監測評估機制、建立專業化的扶貧績效評估機構、提高扶貧對象在績效評估中的參與性、加強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結果的轉化、建立制度化的評估信息反饋溝通機制、建立扶貧績效評估信息公開平臺六個方面提出了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的改進建議。
綜上,本書在精準扶貧的視角下,以扶貧開發項目績效評估為研究對象,運用了公共產品理論、區域發展理論、資源配置理論、委托代理理論、一般項目管理理論等理論,以及比較分析、系統分析法等分析方法,明確了扶貧開發新時期項目績效評估的關鍵所在,并基于管理生態學思想構建了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系統研究框架。總結分析了現有評估思路、評估流程的可取之處和缺陷,進而構建扶貧項目績效評估體系,包括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的目標、評估思路、具體步驟、評估方法以及評估指標體系等,以應對精準扶貧背景下扶貧項目各相關環節發生的變化。在實證案例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比不同的評估模式和評估方法,檢驗整體評估體系的適用性,并總結了扶貧項目績效評估在實際操作和相關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扶貧項目績效評估活動的改進提出相關建議。
本書是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課題成果,項目名稱為“SL框架下重慶市精準扶貧資金效益評估研究”,項目編號為18SKGH175;同時也是教育部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招標項目成果,項目名稱為“大數據下重慶市精準扶貧政府補助監管研究”,項目編號為CJSYI-201703。由于精準扶貧資金監管和效益評價等研究領域問題復雜,筆者水平有限,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望得到大家的諒解和指正。
關鍵詞:精準扶貧,資金監管,績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