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證券市場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日益展現其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尤其在信息日益密集的知識經濟時代,證券市場在我國經濟和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更為突出,證券領域的投資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同時,在國際上,證券市場的發展規模和完善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證券市場的高速發展,我國證券理論研究也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在經過10多年來對西方文獻的翻譯介紹、消化吸收后,取得了很多的理論成果。同時,國內證券理論的研究開始向著前沿理論研究的方向發展,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開始并重。作為一門專業學科,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夠掌握證券市場的基本理論和證券投資的基本技能,了解證券市場的各種運行機制(如證券發行機制、證券交易機制和證券價格形成機制等)、各種金融產品及衍生金融工具(如債券、股票、遠期、期貨、期權等)和市場主體的行為規范等,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證券市場的相關問題,為進一步的理論學習和研究,以及從事證券投資的實務工作奠定基礎。為了使本書在體系上和內容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筆者對國內和國際證券市場領域不斷涌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歸納,力求全面反映當今世界較成熟、較前沿的證券投資理論。本書的編寫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兼收并蓄。基礎理論是理解整個證券市場運行的關鍵,但是,要做到內容的深刻,我們就不能將內容僅僅局限于這一層次。所以,我們在相關章節對國內、國際的證券發展中的一些新成果進行了介紹,如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的創立和發展、證券上市制度的變更、證券交易的網絡化發展等,使讀者可以把握證券領域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第二,內容豐富。證券市場的本質是一種為所有權定價和優化資源配置的機制,但證券市場的運行與發展都必須依存于實體經濟。我們主張對證券投資的理解與研究不僅應該立足于證券市場自身,還應該研究宏觀經濟、社會制度等其他領域。這些領域與證券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是證券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和保障,也是對證券市場與社會經濟發展一致性的最好詮釋。本書有關股份有限公司特征與結構,企業宏觀、微觀環境分析以及政府的法制規范等內容,都是對這些與證券市場相關領域的介紹。第三,注重實踐。純粹的理論研究是從經濟現象中衍生而來的,而僅僅囿于理論而脫離實踐則是筆者所反對的。學習證券理論,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增強對證券市場現象的理解和解釋能力,并能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來。本書安排有大量的實務性內容,如金融產品的發行與交易的操作、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以及西方國家較為完善的證券制度等。在編寫過程中,本書還特別對那些難于理解的理論和操作提供了實例,使讀者有更清晰的認識。第四,結合國情。我國證券市場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程度以及相關的制度建設與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們在學習和研究證券投資理論時,不能忽視我國的國情。筆者希望讀者能夠把理論學習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并進一步把握我國證券業的發展格局和總體趨勢。與此相應,本書的多個章節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情況都有所分析,并給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讀者能夠認真地思考和把握。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和投資領域的改革仍在深入地進行。隨著市場日新月異的發展,各種理論和概念以及現實情況仍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此外,由于條件和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望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編者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