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環境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
- 楊美麗 李永珍
- 1456字
- 2021-01-28 11:06:06
2 企業承擔的環境倫理責任
人類社會自農業社會起就存在環境問題,不過由于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人與自然環境的矛盾并不明顯;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人類在其生產活動中無限制地濫用資源,隨意向外界排放污染物,導致環境不斷惡化,某些國家更是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求經濟增長……在20世紀不斷出現的震驚世界的一系列環境事件終于喚醒了人們,一些國家環保機構逐漸成立,也通過了關于環保的法律。比如,1969年,美國俄亥俄州重工業污染物隨意排入河流,河面污染物聚集導致水底缺氧,魚類、藻類消失,凱霍加河污染物聚集燃起了大火,此事件之后的第二年,美國成立了環境保護署;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熊本縣水俁鎮化工廠外溢的有毒汞威脅水俁灣成千上萬居民的生命,日本很快通過了嚴厲的環境保護法。
我國近些年的環境狀況也不容樂觀。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現生態環境部)統計資料,我國每年廢氣排放量達到11萬億立方米、廢水排放量達到365億噸、工業固體廢棄物生產量達到6億噸,在被統計的131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有26條被嚴重污染、11條被重度污染、28條被中度污染,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60億元,生態破壞損失為500億元。這些污染物有70%以上來自于企業,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環境風險。由此可見,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會對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威脅,而且也對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惡劣影響。2013年1月籠罩在北京上空并且有著惡臭味的霧霾可能成為改變游戲規則的環保顛覆性事件之一。資料顯示,2013年全年,北京空氣質量好的天數只有5天。在長達數周的時間里,北京的空氣質量比機場吸煙室的空氣還差。一個暖氣團像一床巨大的羽絨被一樣籠罩在北京上空,下面聚集著該地區200座燃煤電廠和500萬輛汽車排出的污染物。2.5微米及以下的污染物顆粒達到每立方米900個,為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安全水平的40倍。人們可以聞到并且吸入這種惡臭的煙霧,并因此而窒息。圖2-1為北京市近10年空氣質量分布狀況。

圖2-1 2005—2014年北京市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變化情況
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會忽視社會的利益,將許多有害物質排放到環境中。大量污染物累積起來就會導致空氣、土壤和水體質量下降,也會使得氣候變化和旱澇災害頻繁發生,最終導致人民生命、物質和財產遭受嚴重損失。企業作為最大的污染源,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環境保護的責任。目前我國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環境污染和過度的資源耗費問題。如何規劃企業的經濟行為,使全社會能夠向和諧社會轉變并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自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來,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均把資源環境問題列為重點關切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今后將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的機制。企業界應積極響應黨的戰略部署,考慮環境經營策略、運用環境管理會計的先進方法實現清潔生產的環保目標。然而到目前為止,實務界對環境管理會計方法的運用仍然較少,僅以守法為導向,避免行政上被處罰或避免被列入污染企業名單,忽視了環境管理會計的真正目的,在環境成本與收益、投資決策、業績評價等方面均沒有考慮環境影響。
在我國,無論是當前的環境管理會計制度還是企業自愿實施的環境管理體系,都不能離開環境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環境管理會計作為國民經濟的核算體系、企業會計系統的組成部分,應在為企業在環境開發、利用過程中提供環境信息等方面發揮其重要作用。推進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