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大的西都長安城布局井然,百姓合樂,路不拾遺之景已出,而位于圣都中央有一片雄偉的建筑群,獨自處在在這圣都的中央。遠眺近望,都是一副國泰民安之景象。
“眾愛卿,有事上奏,無事退朝。”大殿上,天子頭戴九旒冠冕,身著龍袍,站在上方,勢壓諸臣,端的是氣勢惶惶。
這時,一位大臣走出,跪拜行禮,啟稟說:“稟陛下,河南、山東等地出現特大蝗災,蝗群鋪天蓋地,吞食莊稼,至使中原一帶,糧食告急,再加上豪強霸占土地,災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已經餓殍遍野。再加上官員互轉推諉,天災加上人禍,禍患無群啊!懇請陛下明察。”說罷,又是爬下磕頭行禮。皇帝聽過后,頓時火冒三丈,但又想了想,沒有發作。只是說:“那就特派宰相姚大人做欽差,治理蝗災,平緩人禍。愛卿平身吧。”
這時,那位大臣再次叩謝,起身說道:“謝陛下,老臣自當竭力。”
…
早朝過后,李隆基在書房批閱奏章,高力士在一旁服侍。過了一會,李隆基扔下朱筆,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左右踱步。高力士見到皇上如此不安,便向前湊了幾步,問道:“陛下,不知陛下為何生氣,老奴愿為陛下分憂。”李隆基停下腳步,看著高力士佝僂的身形說道:“早朝的事你也聽說了,一個是蝗災,朕已經派姚崇去治理了;還有一個就是這邊患問題,吐蕃屢次侵繞,而府兵戰力不足,長期以往,必成大患啊。只是這朝堂之前爭論敘舊,也沒有良好的辦法解決啊。”
聽到這里,高力士稍一思索,說道:“陛下是否見過將士們攻城的器械?又可曾明白為何木匠能夠做出如此精妙的東西?”
李隆基想了想,說道:“這木匠,從小就要送到老木匠哪里去學習,而后更是要一生操持這個行當,自然熟能生巧,成為能工巧匠,造出各種東西。那么,愛卿的意思是?”
高力士回答道:“陛下想的沒錯,假如我大唐的士兵也如此,長年操練,終年習武,終生精于比業,必然人人如龍。”
李隆基聽聞,朗聲大笑,說道:“好啊,好一個人人如龍,愛卿所說,于朕的心意同樣,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啊!”說罷,拍了拍高力士的肩膀。高力士趕緊說道:“老臣一介奴才,陛下抬愛了。”
…
過了幾天,皇帝在朝堂上宣布一系列法令變動,其中大概可以概括為兩類,一類是改府兵為募兵,長年征兵,發軍餉;其二是設立節度使制度,總管軍鎮內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