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開元十六年,晚秋
- 長安半生緣
- 鳥羽灰灰
- 2218字
- 2020-08-27 00:22:09
山林間,樹木凋零、蟲鳥熄聲。幾件屋舍在此處聚村而居,因為是在官道旁邊,雖然位置有些偏僻,但是還是有家小小的旅店,供往來行人官差休息、過夜。
此時的客棧里,除了店家,就只有三位客官停留。這三人,俱是文人打扮,一人在研墨作畫、一人撫琴做樂,還有一位負手而立,像是聞聲念物,思緒已飄遠。這時,房門被推開,破舊的門框發出了“吱…吱”的聲響。一位書生模樣的男子領著一個小女童從冷風中走入。店內三人卻仿佛沒有察覺,各自干著自己的事,店家也未出來招呼。
這來的兩人正是李白與楊玉二人。話說自從李白從其母處領到楊玉去往京城,如今已經過了三年。這三年,兩人走走停停,游山玩水,卻是難得的快活日子。
李白本來就是這種閑散飄逸的性子,再加上楊玉還年幼,基本一路上都是走兩步歇三步。雖如此,李白卻也指點楊玉,讓她查勘世間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人性詐偽,其心智大增,像極了一個久經人情世故的老妖怪。也難怪,畢竟天人資質,又加仙人指點,其智慧怎么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能夠比擬的?而李白也是順便拜訪了好些文人、善才,連帶著楊玉通音律、寫詩文,更是以文會友,寫下了赫赫詩篇,聲名大作,一篇洋洋灑灑《大鵬賦》,激起了文壇三千風浪。
進入店內,見無人招呼,兩人也就就近尋了個座位,坐了下來。李白這時向楊玉使了個眼神,楊玉便開始觀察起了店內三人種種。過了段時間,李白便開始考校楊玉,低聲問道:“玉兒,你怎么看這三人?”楊玉又多看了三人一眼,開始悄悄說道:“大哥哥,我看著三個人,可能都是有名之士,都不是凡人。”李白聽聞,眉毛一挑,暗自點頭,示意說下去。
楊玉又接著說:“這畫畫的人,技藝精湛,所畫之畫意境幽深,像是我們去年在大山里居住的那種空曠和適然,他在畫上題的字也是很符合畫的意境,兩者相互映照,詩可入畫,畫能成詩,大概是某位成名已久的大文人。談琴的那個人琴音聽起來平淡,卻有一股被壓制的粗獷豪放在里面,更有一縷的鐵血殺伐之意,大概是長年從軍,軍中人士。但是琴看他面目暗淡,眼神中有幾分茫然無措。應該是長期不得志,郁郁歡歡。最后一人,看他手指較長,手部有些變形,但皮膚溫潤,大概是個琴師吧。”
說到這,楊玉眨了眨眼睛,似乎是想聽到他哥哥的夸獎。李白聽完,會意的笑了笑,并未夸獎,而是說道:“玉兒啊,你這識人之術已臻至入微啊,只是還未大成,還需多練習啊。”說罷,摸了摸玉兒的頭。楊玉吐了吐舌頭,一股不服氣的樣子。
李白這時解釋到:“我給你補充一點,讓你看看你欠缺的什么。”楊玉點了點頭,閃了閃眼睛,表示自己在聽。李白說道:“畫畫之人,畫意非凡,但到底是種中和的氣質,中者,除了儒,就是佛。儒家雖中庸,卻有君子意,有獨一份的浩然正氣。而這畫和詩卻有一種佛家的中和通透。撫琴者,琴藝馬馬虎虎,但琴意卻多有大漠山河之境,刀劍齊鳴之心,是位久經實戰的將士。能參加實戰的,也只有邊塞將士了。最后一位嘛,當是琵琶圣手,董庭蘭,董夫子也。”聽到這里,楊玉就迷惑了,怎么就直接知道最后一人是誰了呢?還沒來及表達自己的疑問,卻聽見琴聲戛然而止。楊玉趕忙看了過去,卻見三人都停止了手頭的事情,齊齊看了過來。
楊玉一時心虛,趕緊躲到了李白哥哥的后面。李白站起身來,收拾了下衣冠,對三人行禮作揖,說道:“鄙人姓李,名白,字太白。綿州昌隆人士。今日有一份機緣送給各位,不知各位有沒有興趣?”那三人沒有回禮,只是撫琴之人冷哼了一聲,說道:“你既然這么精通識人之術,卻不防直說是何等機緣,我們要不要你豈不是最清楚?”見到那人詰難,李白哈哈一笑,說道:“高適兄,果然脾氣暴躁啊,我這機緣卻是你們非收不可得。”那男子聽聞那人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只覺得驚訝,一時迷惑。
李白見三人心神不定,著了自己的道,便又是一笑,眼睛里射出幾道光芒,送入三人眼中。這三人見金光入眼,以為是什么暗器,只是三人眼睛并未覺異常。正要質問李白是什么東西時,他們卻看見前方的人體內有尊神仙正玩味的看著他們,那神仙樣貌和李白相差無幾,但周身光芒卻是神仙無恙。
三人當即明白了過來,拜倒在地,行大禮。楊玉看到三人態度如此轉變,不覺詫異,卻并未開口。
李白這時收斂體內神光,對三人說:“起來吧,如今你們可是信了?”三人卻也沒有扭捏,隨即爬起,再次行禮說道:“不知原是仙尊駕臨,有眼無珠,還望仙尊諒解。”李白又說:“我這仙人卻是謫仙人,稱不得仙尊。今日把你們匯聚到這里,也是有點機緣送給你們。只是機緣雖好,卻要有所作為。”
三人立馬會意,說道:“但問仙人有何事需要我輩勞?”李白這時說:“好,今日善緣便結下了。先是摩詰兄,摩詰兄素來有佛緣,在長安城百里外有一地,名為馬嵬,那里有一處佛堂。你要做的就是去那里,在佛堂前載種一顆李樹,李樹的苗要用皇城根的土栽種。并要要求僧人或者自己時常去為那樹念段經文。”被喚為摩詰的男子這時不免疑惑,問道:“是何種經文?”李白回答道:“往生咒。”摩詰隨即稱是。李白又對第二人說:“高適兄,我在你眉心種下一道道法,到了你該做什么的時候,那道法就會告訴你去做。今日往后,你就去燕趙之地,去尋張守桂將軍。”李白投出一道光進入高適眉心處。高適稱謝,不再言語,只是神色似乎在思考什么。李白又對董庭蘭說:“董夫子是琵琶圣手,就請夫子教授我妹妹音律知識一段時間。此后必有厚報。”董庭蘭聞言看向李白身后的小女孩,小女孩向他眨了眨眼睛,很是可愛。董庭蘭便也應答稱是。
李白又說:“此間種種,你們不可外傳,我游歷人間,還望各位不要多言。”
三人再次稱是,此間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