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河山壯麗——中華地理之最(5)
- 中國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 青蛙王子編著
- 4667字
- 2014-01-20 16:14:32
青藏高原周圍大山環繞,南有喜馬拉雅山,北有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這些山脈海拔大多超過6000米,喜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過8000米。高原內部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谷。湖泊眾多,青海湖、納木湖等都是內陸咸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瀾滄江(下游為湄公河)、怒江(下游稱薩爾溫江)、森格藏布河(又稱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雅魯藏布江(下游稱布拉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發源于此,水力資源豐富。
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位于中國東北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之間,南北長約1000多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是中國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可分為三個部分:東北部主要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遼河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中部則為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松嫩平原。
東北大平原是一個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平原。新中國成立后,大批轉業軍人、知識青年和干部響應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排干沼澤,開墾荒原,如今這里已發展成為中國主要的糧食基地之一。
最大的草原
內蒙古草原,一碧千里,“藍藍的天空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動人歌聲描寫得最是生動貼切、符合實際。尤其是以北部海拉爾為中心的大興安嶺西麓林緣草甸草場,更是目前我國最佳的天然牧場之一。
內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這里的人民正從過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現代化牧業生產發展。內蒙古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基地,有我國最大的草場和天然牧場。不過,這里的草場是廣闊無垠的大草原,草原面積8666.7萬公頃,其中有效天然牧場6800萬公頃,占全國草場面積的27%。
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維吾爾語意為“進去出不來的地方”,當地人通常稱它為“死亡之海”。位于南新疆塔里木盆地,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余千米,南北寬約400多千米,總面積337600平方千米,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時還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墻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里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份;那里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最窄的峽谷
三峽中瞿塘峽居于西,又稱夔峽,包括風箱峽、錯門峽兩小峽,從白帝城到巫山大溪長8千米,是三峽中最短、最窄而又最雄偉的峽谷,有“瞿塘天下雄”之稱。
這段僅8千米長卻最令人屏息的一段江峽,其兩岸如削,巖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涌奔流,自古就有“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峽”之譽。在三段峽谷中,它最短,最狹,最險,氣勢和景色也最為雄奇壯觀,頗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氣勢。
其“雄”首先是山勢之雄,兩岸險峰上懸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山似拔地來,峰若刺天去。峽中主要山峰,有的高達1500米。瞿塘峽中河道狹窄,河寬不過百余米,最窄處僅幾十米,這使兩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幾分雄氣。其中峽之西端的夔門尤為雄奇,它兩岸若門,呈欲合未合之狀,堪稱天下雄關。
最大的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北起米林縣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9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處達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麋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
最大的丘陵區
中國最大的丘陵是東南丘陵。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是北至長江,南至兩廣,東至大海,西至云貴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即雪峰山以西)的總稱。它包括安徽省、江蘇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部分或全部。海拔多在200—600米之間,其中主要的山峰超過1500米。丘陵多呈東北—西南走向,丘陵與低山之間多數有河谷盆地,適宜發展農業。東南丘陵的主要山嶺有:黃山、九華山、衡山、丹霞山、武夷山、南嶺等。
東南丘陵氣候上地跨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江南丘陵和閩浙丘陵屬于中亞熱帶,降水充沛,熱量豐富,是中國林、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很大的山區。華南丘陵屬于南亞熱帶,年均溫21℃左右,具“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氣候特征。
最大的充水溶洞
中國本溪水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充水溶洞,全長3000多米,洞中廣布鐘乳石,形態萬千,被中外游人譽為“天下奇觀”、“北國一寶”。
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市26千米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東經124度5分,北緯40度18分,洞內分水、旱二洞。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洞口高16米,寬25米,呈半月形,上端刻有薄一波手書“本溪水洞”四個大字。進洞口是一座高、寬各20多米,氣勢磅礴,可容納千人的“迎客廳”。大廳向右,有旱洞長300米,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各有洞天,洞頂和巖壁鐘乳石多沿裂隙成群發育,呈現各式物象,不假修鑿,自然成趣,宛若龍宮仙境。古井、龍潭、百步池等諸多的景觀,令游人遐想聯翩,留連忘返。洞盡頭是一泓清潭,深不見底,水氣襲來,令人凄神寒骨。
最大的黃土地貌
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位于中國中部偏北,北緯34°—40°,東經103°—114°。東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跨山西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及河南省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
黃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著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米之間,最厚達150—180米。年均氣溫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從東南向西北,氣候依次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半干旱氣候和干旱氣候。植被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草原和風沙草原。土壤依次為褐土、壚土、黃綿土和灰鈣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帶性分布也十分明顯。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富含可溶性礦物質養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
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中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是長江三角洲,它位于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區,泛指鎮江、揚州以東長江泥沙沖積成的沖積平原。長江三角洲頂點在儀征市真州鎮附近,北界為以揚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拼茶一線,西界和南界為鎮江、寧鎮山脈、茅山東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灣北岸一線,向東可以到達黃海和東海。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
長江三角洲地區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億—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蕩棋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
土地肥沃,農業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著名的旅游城市——肇慶市東北角,是廣東省的風景名勝。它不僅是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也是第一批加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網的三個自然保護區之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所處的緯度是著名的“回歸荒漠帶”,唯有我國的這一緯度才有郁郁蔥蔥的森林。可惜由于處于人口密集的地區,許多原始的森林已遭破壞,只有鼎湖山仍然保持著一片蔥郁,成為南國一顆珍貴的綠色明珠。
保護區面積不大,卻擁有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由于處于熱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代表植被是季風常綠闊葉林,高大挺拔,結構復雜,且擁有熱帶雨林的某些特征,如板狀根,大型木質藤本,絞殺植物及附生植物等。其中有一種叫做榼藤子的大型木質藤本,其豆莢可長達1米,種子直徑4—6厘米,民間稱為眼鏡豆。其他的珍貴植物還有堅硬的格木,硬得連釘子都難以釘入;還有我國特有植物觀光木,它是以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鐘觀光的名字來命名的。
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青海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位于我國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三江源區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素有“江河源”“亞洲水塔”之稱。
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高原濕地生態系統、高寒草旬及野生動植物等為主要保護對象,跨青海省玉樹、果洛、海南、黃南4個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的17個縣(市),海拔3335~6564米,總面積達15.23萬平方千米,占青海省總面積的21%,為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中國濕極
臺灣省的火燒寮位于基隆、臺北、宜蘭三縣市交界的迎風面,除西南方海拔較高外,其西、北、東、東南等地勢逐漸向外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臺風,冬季的東北季風、夏季的東南季風都會在這里形成地形雨。
火燒寮也是夏季風必經之路,深受夏季風的影響。所以每年9月到次年3月的東北季風挾帶大量水汽南下,在此處受到地形攔截形成稠密的雨勢;逢夏秋季的臺風,瞬間降雨量更驚人,因而有全臺“暴雨中心”之稱,是中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區。年均降水量為6489毫米,年最大降水量多達8409毫米方。我國日最大降水量也出現在此,為1672毫米。
中國冷極
黑龍江省漠河縣冬季年平均氣溫在-35℃以下,在1969年2月13日,這里誕生了中國現有氣象資料中的極端最低氣溫記錄-52.3℃。
實際上在珠峰地區是完全有可能出現比它更低的溫度的。例如,根據珠峰腳下定日氣象站短短9年的無線電探空觀測資料(每天僅觀測兩次),在海拔9000米高度上已經出現了-61.4℃的低溫。由此可以斷言,全國寒極的桂冠,只能出現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海拔8000米左右的高峰上。
中國熱極
中國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新疆的吐魯番盆地。吐魯番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雖然年平均溫度只有14.5℃,然而超過35℃的日數卻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
歷史上吐魯番曾創下了47.8℃的全國紀錄。以后,在1953年和1956年這兩年的7月24日,都出現過47.6℃的高溫,1975年7月13日,吐魯番民航機場還曾觀測到目前中國的極端最高氣溫49.6℃,而地表溫度能達到83.3℃。這里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熱極”。
面積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盆地,位于新疆省南部。
“塔里木盆地”為維吾爾語的漢譯名,意為“無韁之馬”的大盆地。
盆地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甘肅、新疆邊境,東西長約1600千米左右,南北最寬處約為600千米左右,面積約為53萬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約為1000米,約占新疆總面積的1/2。較四川盆地大2.6倍,較北疆準噶爾盆地大1.4倍,較吐魯番盆地大10多倍,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