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中國決勝未來的新抉擇

從發展戰略上考察,中國興起依靠的是基于人力資源而形成的規模優勢,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及其帶來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持續下降已經開始削減這一規模優勢。那么,中國是否可以放棄規模優勢,直接轉向創新優勢呢?從中國產業現狀、人口受教育程度與結構以及國家創新總體水平看,目前規模優勢不僅不能丟棄,反而應該繼續增強。這不僅是解決大規模人口就業的現實需要,而且可以防止面臨規模優勢喪失、創新優勢一時又難以建立起來的兩難境地。因而,比較可行的戰略選擇,是在鞏固和增強規模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增強創新優勢,就像中國高鐵那樣,在充分發揮規模優勢的同時,將引進吸收、自主研發與集成創新有機融合,走一條切合中國國情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除此之外,為了改變人口結構變化及其帶來的不利影響,還必須對相關公共政策進行進一步改革與優化,其中既包括直接影響人口總量與結構的人口生育政策,也包括關乎國民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升的社會性投資領域政策,如教育政策、健康管理政策,還包括關系到國民潛能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發揮的營商政策。

(一)推進生育政策結構性改革,改善人口總量與結構

盡管國家已經實施了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但從以前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中存在的二元結構問題以及國家優生優育的要求看,該政策還可以進行結構性改革與優化,亦即對綜合條件比較好的中產家庭,可以實行更加寬松的生育政策,比如放開到三胎甚至四胎。這不僅有助于壯大中產階層,優化社會階層結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且可以為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與市場支撐。在供給面上,創新發展戰略需要大量優秀人才的有力支撐,中等收入家庭正是這方面的中堅力量,原因在于低收入家庭不遵守政策、隨意生育的情況比較多,而且由于經濟條件有限、視野不夠長遠,通常難以給子女提供較好的教育條件;高收入的權貴家庭往往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突破政策限制,生育的隨意性也比較高,而且其子女出國留學與工作的越來越多,國家的創新發展戰略難以依賴于這一群體。在需求面上,創新發展戰略需要相應層次的市場需求作支撐,因為創新性產品需要有較強支付能力的購買者來分擔其前期高昂的研發設計費用。鑒于高收入階層的需求大量外流,只能依賴中產階層的需求來支撐創新發展,否則,中國恐怕只能重回依靠外需促增長的老路上去,這種發展方式的風險在近些年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接連不斷地爆發危機性事件帶來的巨大市場沖擊中已經充分顯現出來。再者,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經濟大國,也不能主要依靠外部市場需求來支撐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否則不僅會面臨較大的經濟安全風險,而且會招致很多國家的抵制。

(二)全面深化教育領域改革,促進社會人力資本開發提升

改革人口生育政策,只是為人口數量合理增長和結構優化提供政策環境,要讓出生的人口變成社會有用之才,還需要多層次良好教育體系的支撐。窮國越生越窮,除了醫療衛生落后之外,教育落后亦是關鍵原因。結合中國現狀,必須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深化體制改革,改進教育方式方法,讓各層次教育真正成為社會人力資本開發和提升的有效渠道。在教育理念上,要透徹理解哲學家羅素的話,把學生當成人、當成目的,而不是手段和工具,將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社會人、理性人作為教育要旨。在教育體制和方式上,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對東亞教育的批評[13]對中國同樣具有啟示意義,即:體制中循規蹈矩的“普魯士基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具有創造力、充滿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導的終身學習者的需求,深受科舉制度影響的考試制度讓學生在重復練習、補習上浪費大量時間,大學入學考試更是偏離了選出可塑性強而又有志向者進行下一步教育的人的目標。

(三)著力推進全民健康管理,全面提升國民工作生活質量

應對人口結構不利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要著力于改善人口數量與結構,還要從人口質量上下真功夫。健康的身體,是人力資本的物質載體,缺乏較高生命質量支撐,不僅增加人口數量的效應較低,而且教育等人力資本投資也會失去應有的社會效益。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顯示,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按照影響程度大小依次為: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60%)、環境因素(17%)、生物學因素(15%)和衛生保健因素(8%)。因此,從社會效用最大化角度看,應該倡導樹立全民健康管理的社會理念,并依此建立起相應的政策支撐體系。這樣,不僅可以全面提升國民生命質量,還有助于延長人的生命周期中能夠工作的時間并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進而積極應對人口結構性風險。風險管理的重要原則是道術相濟、標本兼治,如果“道”本身出現了偏誤,“本”又抓錯了,自然事倍功半。可見,合理分配健康管理資源至關重要。鑒于此,在將社會人力、財力投放在對健康僅有8%影響的醫療衛生領域的同時,還應高度重視對健康影響占到60%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和影響力居于第二位的環境因素的全面管理。

(四)切實推進負面清單管理,充分調動全民創業創新潛力

改革和優化生育、教育與健康管理,如果沒有相應的政策環境來保障和支持人才充分發揮作用,亦是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全面落實中央的簡政放權政策,切實推進負面清單管理,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寬松便捷有序的社會環境,是積極應對人口社會風險、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最后一公里”工程。從宏觀層面來看,新一屆國家領導集體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正在謀劃和推出一系列壯大國有企業實力、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的政策措施,這是加強國民經濟基礎、全面提升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鑒于現存國有經濟主要是資本、技術與自然資源密集型產業,對促進就業的作用不是十分明顯,因而,要充分調動與發揮全民的創造潛能,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既是對國有經濟壯大的重要戰略補充,也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態勢下,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有效途徑。為此,針對中國現實狀況,必須切實推進簡政放權、“放管服”綜合改革,全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有效破除阻礙民眾創業創新的行政性制約因素,還國民一片陽光普照的發展天地與施展舞臺。

參考文獻

[1]林毅夫,張鵬飛.后發優勢、技術引進和落后國家的經濟增長[J].經濟學(季刊),2005(1).

[2]鮑盛剛.中國崛起與中國發展方式轉變[J].紅旗文稿,2011(9).

[3]李稻葵.論改革和中國經濟崛起對經濟學的貢獻[J].經濟學動態,2011(2).

[4]王雷.中國崛起的政治文化變遷與啟示[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7).

[5]黃亞生.“中國模式”到底有多獨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張維為.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7]王義桅.超越和平崛起——中國實施包容性崛起戰略的必要性與可能性[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1(8).

[8]尤努斯.企業的未來:構建社會企業的創想[M].楊勵軒,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9]高傳勝.包容性創新:貧困治理的新思路[J].領導之友(理論版),2016(1)上.

[10]高傳勝,劉志彪.以國民為基礎的國民經濟發展觀[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5(2).

[11]劉志彪,巫強.擴大內需條件下的經濟全球化戰略[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12]高傳勝.從國際比較看中國人口結構面臨的雙重風險[J].學術界,2015(1).

[13]中村修二.東亞教育問題的根源在哪?[EB/OL].(2015-03-09)[2017-10-28].http://learning.sohu.com/20150309/n409528036.shtml.


[I] 本文部分內容參見:高傳勝.人口大國能否以及如何續寫規模優勢[J].治理現代化研究,201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平武县| 奎屯市| 武川县| 扶沟县| 海口市| 汕头市| 安庆市| 梁山县| 宁德市| 鹤壁市| 佳木斯市| 交口县| 安阳市| 涪陵区| 晋宁县| 锦屏县| 淮南市| 那曲县| 乌拉特前旗| 辽中县| 九龙坡区| 吉安市| 连山| 饶平县| 扶沟县| 荥经县| 乌拉特后旗| 崇明县| 彝良县| 红原县| 澄城县| 泰顺县| 宁河县| 华池县| 娄底市| 东辽县| 庆云县| 蒙山县| 德化县| 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