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語言學
  • 羅瓊鵬 彭馨葭
  • 6字
  • 2020-09-10 09:31:13

第三章 音系學

3.1 導引

●音系概說

●音位和音位變體

●最小對立對

●互補分布

●音系特征

●音節結構

●音系規則

●結語

3.1.1 音系概說

上一章討論了語音學。語音學研究語音的物理特性、產生機制和感知規律。和語音學不同,音系學研究語音的模式(the sound pattern),即語音的組織規律。語音學中的基本單位是單音(phone),而音系學中的基本單位是音位(phoneme)。語音學和物理學中的聲學、人工智能研究中的語音識別有很多交叉,而音系學則是相對純粹的語言學分支。在這一章,我們將介紹音系學中的常用概念,如音位、音位變體、互補分布、最小對立對、音節結構等。我們也將簡要介紹如何進行音系分析。

3.1.2 音位和音位變體

在第二章里我們提到,人類可以產生和感知相當數量的語音(sounds)。在自然語言中,沒有哪一種語言窮盡性地使用到所有可能的語音。每一種語言都是有選擇的從語音庫藏里面,選擇某些“獨特”的語音進行組織和搭配,形成一個具有對立性和規律性的語音系統。這個語音系統,就是音系系統,比如我們通常所說的漢語音系、英語音系、拉薩藏語音系等。研究音系系統規律的,就是音系學。

某一語言的音系系統分為三個層次。最明顯的層次就是音段(segment)層次,主要是指不同的語音(如元音和輔音)之間的相互關系;比音段高一層的是音節,研究不同的音段組成比音段更大的單位;比音段低一層的是音系特征,每一個音段都可以分解為若干音系特征。我們之所以覺得兩個音不同,就是因為組成它們的特征不同。音系系統的三層分立結構如(1)所示:

(1)音系特征→音段→音節(結構)

我們先從音段開始。我們經常會覺得某個人說話帶有獨特的口音,一個說普通話的北方人不需要在南京生活多久就會發現,老派的南京人經常把“大南京”讀成“大藍鯨”;我們也可以一耳就能聽出“爸”和“怕”是兩個不同的詞——凡此種種,都和音系有關。換言之,音系的對立可以歸結到音系中的基本單位——音位——的對立上。“爸”(發音[pa])和“怕”(發音為[pha])之所以是兩個不同的詞,是因為它們涉及到兩個不同的音位:不送氣的[p]和送氣的[p](為以示區別,一般把送氣的[p]記為[ph])。

語言學家把具有對立意義、能夠區分不同詞的語音叫做音位。音位具有辨義作用。在漢語中,送氣的[p]和不送氣的[p]就代表了不同的音位(因為它們可以區別意義)。屬于同一個音位,但是不具有區別意義的語音叫做音位變體(allophone)。如果某些人經常把“大南京”讀成“大藍鯨”,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在這些人的音系系統中,[l]和[n]屬于同一個音位的變體(也有可能是在它們的音系系統中,不存在和[n]相對應的音位)。語音系統的差異,主要是音位上的差異。語言不同,音位也不同。在漢語普通話中,送氣的[p]和不送氣的[p]表示不同的音位,但是在英語中不是。“pit”(發音[p?t])和“spit”(發音[sp?t])中[p]的發音不同,前者是送氣音,后者是不送氣音,存在音質上的差異,但是英語母語者并不覺得音位具有辨義功能。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把“spit”發成[sph?t],聽話人會覺得奇怪,但是不會認為這和“spit”是不同的詞。然而,[sbit]和[spit]卻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濁爆破音,后者是清爆破音。清濁對立在英語中具有辨義功能。所以我們說[b]和[p]在英語中表示不同的音位,而英語中送氣的[ph]和不送氣的[p]就是音位變體。

為了區分音位和語音(以及音位變體),語言學家一般用“/ /”表示音位,用方括號“[]”表示人耳所感知到的具體的語音。如下(2)是英語中音位和音位變體之間的示意圖:

(2)

在英語中,送氣的[ph]和不送氣的[p]屬于音位/p/的不同變體。但是在漢語普通話中,送氣的[ph]和不送氣的[p]則屬于不同的音位。母語為漢語普通話的使用者無法將兩者視為同一個音位的變體,因為它們可以區別不同的詞,具有辨義功能。如(3):

(3)a. 怕[pha4]、趴[pha1]、爬[pha2]、啪[pha]
b. 爸[pa4]、把[pa3]、吧[pa]、八[pa1]

(3a)中的是送氣的[ph],(3b)中的是不送氣的[p](1、2、3、4分別表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沒有標記表示輕聲)。(3a)和(3b)表示不同的詞。在漢語普通話中,送氣的[ph]和不送氣的[p]分別代表不同的音位,如(4):

(4)

音位和音位變體的概念存在的前提是語言的音系有兩個層次:音位變體是語音音段的物理實現,是具體的;而音位存在于說話人的音系系統中(儲藏于人腦的語言知識中),是抽象的。音位變體是抽象的音位的實現。音位變體和音位之間是實現和被實現的關系。

3.1.3 最小對立對

音位是具有辨義功能、能夠產生對立的語音。要確定兩個音是不同的音位亦或同一音位的不同變體,一般通過最小對立對來判斷。所謂最小對立對,指的是兩個詞(或其它語言單位)在所有位置上的音都一模一樣,僅在同一個地方存在區別,且這個區別導致了兩個詞的意義不同,則認為這兩個詞組成一對最小對立對。上文提到的“怕”[pha]和“爸”[pa]就是一對最小對立對:它們在所有位置上的音都相同,只在詞首的輔音存在區別,并且這一區別導致了兩個不同的詞。同理,“媽”[ma]和“爸”[pa]也是一對最小對立對。通過最小對立對,我們可以得出,[m]、[p]、[ph]屬于不同的音位。但是,“怕”[pha]和“提”[thi]不是一對最小對立對,因為這兩個詞的音并不是只在同一個地方存在區別,相反,這兩個詞的音在每一個位置都存在區別。

下面的(5)和(6)各舉了一些英語和漢語中最小對立對的例子。通過建立最小對立對,可以很直接地判定兩個音屬于不同的音位。

(5)布[pu4]  鋪[phu4]音位:/p/ vs. /ph/
讀[tu2] 圖[thu2]音位:/t/ vs. /th/
稿[kao3] 考[khao3]音位:/k/ vs. /kh/
腳[t?iao3] 巧[t?hiao3]音位:/t?/ vs. /t?h/
聲[???1] 身[??n1]音位:/?/ vs. /n/

(6)lacy[lejsi]  lazy[lejzi]音位:/s/ vs. /z/
sum[s?m] sun[s?n]音位:/m/ vs. /n/
sing[si?]  sin[sin]音位:/?/ vs. /n/

3.1.4 互補分布

用最小對立對可以區分兩個不同的音位。那么,如何區分同一音位的不同變體呢?語言學家通常采用互補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的方法來區分音位變體。所謂互補分布,就是沒有區別意義的兩個音在不同的位置出現,并且這兩個音出現的環境互相排斥。用通俗的話來說,假設x和y是兩個不同的音,x音出現的地方,不會出現y音,反之亦然,那么這樣的現象就叫做互補分布。

英語中的長元音[i: ]和短元音[i]的出現就呈現互補分布。[i: ]一般出現在濁塞音(voiced obstruent)之前,而[i]則出現在別的地方,譬如清塞音之前、鼻輔音之前等等。我們可以得出下面的規則:

(7)[i: ]和[i]的互補分布
a. [i: ]出現在濁塞音之前,如heed、seize、leave等。
b. [i]出現在別的地方,如heat、cease、leaf、seen等。

總而言之,兩個不同的音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產生詞的對立,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辨義功能。如果兩個音導致了詞的對立,具有辨義功能,則這兩個音屬于不同的音位;如果兩個(不同的)音不會導致不同的詞,不具有辨義功能,則這兩個音屬于同一音位的音位變體。我們用最小對立對來確定音位。同一音位的音位變體之間則存在互補分布。

3.1.5 音系特征

前文提到過,音系系統存在三個層次:(一)特征層次;(二)音段層次;(三)音節層次。上文討論到的音位屬于音段層次。在下一小節我們會介紹音節層次的結構。在這一小節,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音系特征。

音段可以分解為若干音系特征。各種音都是由特征組成的。音系特征來源于語音特征(見第二章),音系上音位的對立就是因為特征的對立造成的。不同的特征會導致音的不同。有的時候,某一個特征的不同也會導致音位的不同。能導致音位變化的特征叫做甄別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s)。音系是因語言而異的,所以,一個語言中的甄別性特征,可能在另一個語言中不具有甄別音位的作用。在漢語中,送氣/不送氣的對立是甄別性特征,但是這一特征在英語中不具有甄別音位的作用,而是屬于音位變體的語音特征。在英語中,清濁對立(voiced/voiceless)(又稱“帶聲/不帶聲”)是甄別性特征,如[b]和[p]是不同的音位。它們之間的差異,就在于前者是帶聲的,后者是不帶聲的。

我們可以用音系特征分析法來描寫音位。以漢語普通話中不送氣的[p]和送氣的[ph]為例,它們的音位特征可以用特征矩陣(feature matrix)描述如下:

上述特征矩陣很直觀地描述了漢語普通話中不送氣的[p]和送氣的[ph]的重合與差異:它們除了在[±送氣]這一特征上存在差異外,其他所有特征都相同。而[±送氣]正是甄別這兩個音的關鍵。

3.1.6 音節結構

音系系統分為三個層次:特征層次、音段層次和音節層次。前文分別討論了音段層次和特征層次。這一小節討論音節層次。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段組成音節。音節是比音段更大的單位。最簡單的音節由元音組成(如英語中的“I”),常見的音節由輔音加上元音組成,形成CV結構(C: consonants; V: vowels)。不同語言的音節結構是不一樣的。漢語普通話中的音節一般是CV(如果是CVC的話,音節末的C只能是鼻音,如“南”[nan])。漢語普通話不允許在音節首出現輔音串(consonants clusters), CCV結構不存在于漢語中,至少不存在于現代漢語普通話中。但是,很多語言允許在音節首出現輔音串。英語就是其中之一,如(9):

(9)a. CCCVC, 例:stream[str?m]
b. CVCCCC, 例:sixths[siksθs]

英語允許音節首最多出現3個輔音:第一個一般是絲擦音[s],后面跟隨一個不帶聲爆破音(如[t]),第三個音一般是流音或邊音,如[r]或者[l]。在音節尾,英語最多允許出現四個輔音,如(9b)的音節末就是四個輔音串(CCCC)。

俄語的音節結構比英語更為復雜。俄語大量允許輔音串出現在音節首,如“vprog”(發音:[fpr?k]),就有三個輔音出現在音節首。

和語言中其他的結構一樣,音節也具有層級性。用希臘字母σ表示音節,Onset表示音節首,Rhyme表示韻部,Nucleus表示韻核,Coda表示音節尾(韻尾),典型的音節結構如(10)所示:

(10)音節結構

(11)[bin]

如果一個詞由多個音節組成,我們也可以像繪制樹形圖一樣的,把多個音節連接起來,如(W表示詞):

(12)phonetics[f?n?tiks]

[f?n?tiks]由三個音節組成,第一個音節的coda為空(用空集符號?表示),第二個音節的coda也為空,第三個音節的coda有兩個輔音。

當一種語言的詞被“借入”另一種語言中的時候,如果這兩種語言的音節結構不同,通常借入的詞要進行音節化(syllabification)。如英語中的Amsterdam由三個音節組成,但是譯成漢語,卻成了五個音節(阿-姆-斯-特-丹)。音節化是借詞音系中一個很常見的現象。

3.1.7 音系規則

前文我們區分了音位和音位變體(語音)。音位和音位變體分別代表了音段的兩層表征。音位對應的是抽象的、語言使用者大腦中關于音系知識的表征,我們把這一層叫做音系表征(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或底層表征(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 UR)。音位變體對應的是音位的實現,我們把這一層叫做語音表征(phonetic representation)或表層表征(surface representation, SR)。和音系表征不同,語音表征包含了一些和具體發音相關的信息。

我們感知到的語音是通過應用音系規則生成出來的。音系規則作用于音系/底層表征,生成語音/表層表征。這一構擬音系系統的方式,叫做推導(derivation)。推導總是通過規則來實現的。推導模型如(13)所示:

(13)

音系規則可以通過形式化的方式來表述。在當代音系學中,音系規則一般采用(14)的范式來表述:

(14)A→B / X_____Y

在表達式(14)中,A表示規則的作用對象(輸入),B表示應用規則后所得到的結果(輸出),“/ X_____Y”是規則所適用的環境,其中“/”表示“在……環境中”,“_____”表示受影響的音所出現的位置。這一規則非正式的表達是:“A變成B當A出現于X和Y之中的時候”。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一規則是如何運作的。英語可數名詞的規則變化是在詞尾加“s”,如:dog-s, student-s, teacher-s, desk-s等。但是,當名詞以[s, z, ?,?,?,?]中的任意一個結尾時,在復數標記“s”和相應的名詞中間要插入一個中性元音(schwa)“?”。這一點也反映在拼寫上:當相應的名詞以s、z結尾時,復數標記要改為“es”。如:

(15)bus-es[b?s?z],bush-es[bu??z],badg-es[b???z],garag-es[g?ra??z],etc

這一現象可以通過一條插入規則(epenthesis)來刻畫:

(16)中性元音插入規則
?→?/[絲擦音]_____[絲擦音]

規則(16)可以讀成:在兩個絲擦音中間插入中性元音?。這一規則可以很直觀地描述(15)所示的現象。

更多音系分析的實例,見Fromkin et al.(2013)第6章。

3.1.8 結語

人類語言中的音段可以區分三個層次:(一)音位特征;(二)音位;(三)音節。我們通過最小對立對來確定音位,通過互補分布來確定音位變體。音節分為音節首和韻部兩個部分,其中韻部又可以分為韻核和韻尾兩個部分。音位所對應的是音位表征(底層表征),我們感知到的具體的語音所對應的是語音表征(表層表征)。音系規則作用于底層表征的音位,生成表層表征層面上具體的語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宣城市| 汉寿县| 灯塔市| 嘉定区| 岑巩县| 四川省| 海丰县| 绥阳县| 闸北区| 临邑县| 噶尔县| 织金县| 龙胜| 霍山县| 花莲县| 屯门区| 高安市| 安远县| 胶州市| 夏邑县| 顺昌县| 崇义县| 彰化县| 正阳县| 汶川县| 新兴县| 招远市| 沅江市| 奎屯市| 聊城市| 白银市| 临沂市| 武夷山市| 扎兰屯市| 满城县| 固镇县| 绥滨县| 克东县| 定州市|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