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異鵲的故事
在生活態度上,莊子是順其自然的。他認為,如果一心一意去計算人家,必然會導致物物相殘的后果。莊子這種想法,見于一個有趣的寓言上:
莊周到雕陵的栗園里游玩,走近籬笆,忽然看見一只怪異的鵲從南方飛來,翅膀有七尺寬,眼睛直徑有一寸長,碰著莊周的額角飛過去,停在栗樹林中。莊子說:“這是什么鳥呀!翅膀大而不能遠飛,眼睛大而目光遲鈍。”于是提起衣裳,快步走過去,拿著彈弓窺伺它的動靜。這時,忽見一只蟬兒,正得著美葉蔭蔽,而忘了自身;就在這剎那,有只螳螂借著樹葉掩蔽著,伸出臂來一舉而捕住蟬兒。螳螂意在捕蟬,見有所得而顯露自己的形跡;恰巧這只怪鵲乘它捕蟬的時候,攫食螳螂,怪鵲見利而不覺自己性命的危險。莊周見了不覺心驚,警惕著說:“唉!物與物互相累害,這是由于兩類之間互相招引貪圖所致!”想到這里趕緊扔下彈弓,回頭就跑。恰在此時,看守果園的人以為他偷栗子,便追逐著痛罵他。(《山木》)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有名的典故就是從這寓言出來的。由這寓言引申出一個結論:成心謀算他物,就會招引別物來謀害自己。
因而,唯有泯除心計,乃能免于卷入物物競逐的循環斗爭中。
然而,世人卻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這就是莊子所謂:“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唯欲念是無窮的,而滿足總是有限,這樣必然會導致悲慘的后果。但這觀點,現代人是無法接受的,因為現代人往往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