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聊起了參加BJ機器人展的體會。他說,很震撼,按摩機器人,目前價格降到了1萬-3萬之間,按摩的手法,手感比真人更智能。
按摩師有累的時候,力度隨著時間,隨著環境,心情有所變化,機器人通過幾個檔位設置,輸入相關人體指令,可以更精確的找到人體的相關穴位。并持久的保證服務力度,質量。他非常看好這個項目,已經和相關廠家進行了洽談,馬上把這些相關配置,輸送到酒店健身服務區。正在和相關酒店進去談合作。
說未來我們這一代的養老,大概率是機器人服務,人工智能的算法的提高,未來,家家都像有個人車一樣,會有機器人。
機器人如果更智能,做飯,看孩子,打掃衛生。這些都可以做的情況下。育兒,陪伴,教育,都會引起相關的改革。這個領域如果有所突破,未來產生的需求相當客觀。同比引起的相關社會問題,也會有很多,機器人是否只是個工具,如果未來迭代到,機器人有了一定認知,輸入相關的情緒,可以模擬人類的七情六欲。又當如何,對待機器人。機器人可以短時間輸入強大的知識儲備,人類的任何一個博學者,在其強大的存儲面前,都是菜鳥。人類又當如何自處。
我侄女,關于上學的問題,已經家里沒人可以管了,一直不想上學。高費去上了高中,軍訓還沒有結束,就又不想上學了。
抖音,短視頻,即時通訊,信息的高速,高效的傳播,研究生送外賣,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讓他們對大學沒有了追逐的概念。這也是科技帶來的副作用。
及時定位,在線會議,讓作為打工者的牛馬,更是被時代裹挾者,成為時代潮流的一滴水,我經常想,我工作的意義,內耗也就產生了。躺平,做一個只想當下,只做當前,不考慮長久,未來,不焦慮,不內耗,讓自我和時代和解。讓自我心平氣和,存在即合理。存在就是有意義。
當下發生的皆有利于我,這句我,就像一個咒語,讓我不舒服了很多。
我們尚且如此,我侄女15歲左右,迷茫,不知何去何從。問想干什么?不知道,問喜歡干什么?也沒感覺。手機,游戲,好吃的。
我女兒,6歲,出生時,我就讓小雅(最簡單的一代智能助手),播放音樂,小雅,天氣如何?小雅,播放笑話,小雅,播放米小圈上學記。抖音刷的比我熟練,我的抖音號,推送的幾乎都是她喜歡刷的視頻。笑的嘎嘎的。
反而我爸我媽,70歲的人了,反而煥發了新的工作激情,今天去翻包,明天編手工,一個幾毛錢,兩個人干的很有激情。用我爸的話說,感覺很知足,想吃什么,吃什么,有余錢,有活干,唯一發脾氣,就是年輕孫子,整天耍手機。啥事情不干。
幾個15歲的年輕小男孩,小女孩,根本看不上這幾個小錢。經歷決定了選擇。
最近播放的電視劇,《生萬物》,700畝地的地主家,也才白面饅頭,18畝地的封大腳家,吃的是菜饃饃,2畝地的銀子家里,野菜粥也是搶著吃,弟弟妹妹餓的吃土。一家人所有的愿望都是多有幾畝地。
我小的時候,雞蛋,餃子,肉過年才吃。小時候的愿望,長大有錢了,天天吃餃子,吃肉,一袋泡面,都感覺挺好吃的。
最起碼我們此時此刻,食物上面有了足夠的選擇權。
而如今呢,農村有地的很多人都不種地了,外包給別人。糧食最便宜,500毫升礦泉水比一斤糧食貴。
社會發展到如此,科技功不可沒。高產量,化肥、農藥的功勞。農具,運輸,都比我小時候先進,收麥子,只需要機器過去一趟,都變成麥子了。過去一家人需要半個月時間。
最起碼當下的我們,比起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好多了。
相信未來會更好,下一代,會有屬于她們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