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公司是一個小團體,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就會有心術。
一個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后有其為人處世的邏輯。
跑業務,是需要白酒樣品的,感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我同意給陸蕓郵寄樣品了。
財務出庫時,問王總了,國臺國標和十五年是否給陸蕓。
王總說,樣品自己不帶,現在又開始郵寄。
這其實就存在問題:
我既然同意給了,財務為什么又問一下?王總給她示意監督權?還是其自己憑感覺做出的判斷。
王總可能不知道我同意給了,應該財務沒有說
財務應該無心,但這里面就有很大的個人威信問題。這個是我應該檢討的事情。
公司如何管理?
小公司很難做到各司其職,都是身兼多職,親情化管理,人情化管理比較集中,各種制度嚴苛的,很難執行下去。人心也留不住。所以也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一些和個人利益相關的績效考核,也是形同虛設。
一切全憑自覺。
如何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再這樣的一個管理環境下,是我需要思考的。
另一件事情,也需要分析,陸蕓跑客戶,當著客戶的面,陸蕓打通我的電話,客戶直接要樣品,此時我并不知道昨天的樣品沒有郵寄。而陸蕓是知道的,也是為什么當著客戶的面打我的電話,讓客戶直接和我聯系。她說她沒有惡意。主觀上,是想把困難甩出去,而不是解決困難。
這兩件事情發生在一起,讓我很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