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9章 力牧將軍(1/7)

劉徹坐在皇位上,右手手指敲打著案幾,大殿上回蕩著“咚咚咚”的回音。

衛青推薦蘇建、李椒推薦李沮。

這兩個被推薦的人,都有一定的資歷,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他們的出身了。

一個是從地方提拔上來的,一個是先帝留下來的。一個隸屬北軍,當然,有一種向外戚靠攏的趨勢;另一個隸屬隴西,和邊關將領站在一條線上。

看似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但是,真正做起來,就變得很困難了。

不論劉徹選哪一個,都會打破朝堂現有的平衡。

這可是掌控一萬八千人的副將,加上梁國的人,可就是一萬九千人了。要知道,一旦主將出了問題,副將可以直接接管軍權的。

若是外戚拿到這個位置,那么他們將會重新返回軍隊這個圈子;若是隴西代言人拿到這個位置,那么,十年之內,外戚別想染指軍方!

一時間,劉徹陷入了糾結。

在他抓耳撓腮,沒有辦法的時候,一陣尖銳的聲音從承明殿門口響起,“陛下,卑臣有奏!”

“誰?進來!”

“諾!”

下一個呼吸,一個穿著黑色官服,頭戴劉氏冠的青年,彎著腰,從殿外走進來。

青年走到劉徹與殿門之間距離、靠近劉徹的三等分點才停住腳步。

他拱手作揖,重新等候劉徹的準許。

“原來是桑弘羊啊,卿有何事情?但說無妨!”劉徹微微一笑,想要看看自己這一位桑侍中有什么高見。

“陛下,卑臣在殿外已經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清楚了。衛侍中希望北軍蘇建蘇校尉協助太原君。”說到這,他看了看不遠處的衛青。

“而李椒將軍則是希望李沮將軍蘇高密縣協助太原君。”說到這,他一視同仁,看了看李椒。

“卑臣以為,蘇建校尉、李沮將軍,皆大漢之棟梁!二人對軍旅生活的理解,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桑弘羊笑著說道,“蘇建校尉常年待在北軍,知曉如何處理軍隊同百姓的關系;而李沮將軍隨飛將軍在隴西鎮守,知曉如何應對入侵之蠻夷。”

“太原君作為一個從來沒有行過軍、打過仗的人,這兩個方面,都存在薄弱點,都需要有人協助。”微微一頓,他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了,“依卑臣之見,不如令蘇建校尉、李沮一同前往高密縣,二人同為太原君之副將!由蘇建將軍分管步兵、李沮分管騎兵,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幫助太原君拿下戰爭的勝利!”

劉徹皺著眉頭,“同時派遣兩個副將?衛氏朝鮮的戰斗力不如夜郎五成,讓兩名將軍協助顯允,會不會有一些小題大做?”

桑弘羊不以為然,辯解道:“陛下,戰爭充滿了變數。萬一匈奴、烏桓等蠻夷亦妄圖攻打衛氏朝鮮,僅憑一名副將,很難分過神來對付諸多勢力。”

韓安國點點頭,覺得這個中庸方法用得不錯,于是出列,支持道:“陛下,桑侍中言之有理,卑臣支持!兩名副將協助,太原君碰到再多的困難,可以迎刃而解!”

李息一看沒北地什么事,接著就拱手,朗聲道:“末將附議!”

桑弘羊這個方案既能削弱外戚,又能牽制隴西,為什么不支持?

“臣附議!”丞相薛澤也是拍拍手。

“臣附議!”

“臣附議!”

越來越多的大臣覺得這個方案不錯,鄭當時看到周圍的人相繼表態,他也發出了屬于自己的聲音,“臣附議!”

桑弘羊的這個建議,炸出越來越多沉默的大臣。

三公九卿中,除太尉空缺無法表態之外,丞相、御史大夫同時贊同,九卿中,贊同者的數量也超過了一半。

劉徹看著下方的諸大臣,也點了點頭,他最終再詢問衛青、李椒,“兩位愛卿如何看待桑弘羊的建議?”

左右副將中,以右為尊!

既然無法阻擋南仲軍成立,那就想方設法控制南仲軍的軍權!

李椒低著頭,沉聲道:“陛下,末將想知道,二人誰左誰右?”

劉徹干脆利落的回答道:“李沮右、蘇建左!”

他是皇帝,自然懂得兼顧的道理。

白明哲也有倒向外戚的趨勢,南仲軍自然需要一個邊關將領進行制衡。

衛青拱手:“卑臣附議。”

李椒用牙齒咬了咬嘴唇,最終點了點頭,“陛下圣明,末將亦附議!”

外戚和邊關意見達成了一致,一切就塵埃落定了!

劉徹站起來,高呼一聲,“好!”

然后他就開始在陛上徘徊,聲音雖然平淡,但是在場中的大臣都可以聽清,“顯允已經打算將軍隊命名為南仲軍。朕覺得,此名甚好,他欲做南仲,朕自然欲做宣王。作為一軍統帥,理應有自己的封號,朕現在要給顯允定一個封號!”

他的腳步聲激蕩著緊張的空氣,并且在承明殿中四處碰撞,“噠!噠!噠!噠!”

劉徹回憶著自己讀過的書籍,

《詩經》、《楚辭》、《國語》……一部部經典書籍從他的腦海中閃過,無數的語句在其腦海中盤旋。

突然,大腦靈光一閃,想到了一段文字。

他張開嘴,輕輕誦讀,“朕記得,在皇叔編寫的《淮南子·覽冥》中記載:‘黃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輔之。’其中,黃帝得力牧于大澤,進為將。”

“朕雖受命于天,然德薄仁淺。想要比肩三皇五帝,非得有能臣良將協助不可。顯允此人,雖然做事急躁,但所作所為,都忠于朕,忠于百姓。高祖得民心,因此得天下,朕得顯允,可順應民心!”

劉徹停下腳步,左手自然下垂,猛地揮舞了一下右手袖子。

“嘩啦!”袖子的破空聲打破了大殿內的最后一絲寧靜。

“傳朕旨意!調遼東、遼西、燕國、右北平、梁國之兵組建南仲軍!”

“封太原君白明哲為力牧將軍,置幕府,掌南仲軍軍權!”

“封李沮為南仲軍右副將,協助力牧將軍,統帥南仲軍之騎兵!”

“封蘇建為南仲軍左副將,協助力牧將軍,統帥南仲軍之步兵!”

“一旦對衛氏朝鮮之戰事爆發,遼東郡、膠西國、膠東郡皆歸力牧將軍節制!”

劉徹說完之后,看向下方,喝道:“宗正何在?”

劉棄疾起身,拱手而拜,“臣在!”

“卿攜黃鉞、白旗,率工匠一百,前往高密縣鑄造拜將臺,代朕行拜將之事!”

劉棄疾愣住了,神色詫異,“陛下,用黃鉞、白旗?此舉不符合禮制吧?”

古往今來,這兩個玩意一出來,就代表有大事要發生了。

一千多年前,周武王姬發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伐紂,在孟津會合八百諸侯,北渡黃河,陳師商郊牧野。誓師后,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旗”,指揮戰斗。

紂王死后,武王“以黃鉞斬紂之頭,懸大白之旗”,紂之嬖妾二女自殺,武王又”斬以玄鉞,懸其頭小白之旗”。

斧鉞作為禮兵器在商周時有著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將領接受斧鉞就等于被授予軍權帥印,這被稱為“假黃鉞”。

而觀周之后,用黃鉞、白旗作為信物而拜將的人,除了尚父之外,恐怕沒有別人了吧?哪怕是白起貌似也沒有這個榮譽。

唯一有可能的,只有兩個人,王翦、蒙恬!

他們一個進行了統一六國的戰爭,一個擔任了驅逐匈奴、修筑長城的要職。

唯一有資格的,恐怕就他們兩個了。

至于其他的人,在天下分裂、神器旁落的情況下,得到的僅僅是偽黃鉞罷了。

不是天子賞賜的黃鉞,焉能稱之為真?

如今竟然要用黃鉞、白旗作為拜將信物……難道這是打算拜大將軍?

因此,劉棄疾惶恐,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劉徹重新坐下,聲音堅定有力,“太原君此行進行的是亡國之戰!作為一軍統帥,必須要有鎮壓軍心之信物!朕以黃鉞、白旗為信物,亦是賜予其征伐殺戮之權!此事已定,諸愛卿不必提出意見了!”

他這么做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希望用天子之名,征戰蠻夷,取回長生之物!

在劉徹看來,由天子威嚴加持的軍隊,得到的東西,一定可以長生!

劉棄疾偷偷瞟了一眼臉色陰晴不定的李椒、李息,嘆了一口氣,拱手道:“諾!”

劉徹點點頭,看了看第二份帛書,突然一笑,小聲嘀咕,“鹽鐵官營的想法,讓桑弘羊辦,有意思……既然如此,朕就依你!”

抬起頭,他看著下方的桑弘羊,“桑弘羊!”

“卑臣在!”

“力牧將軍希望朕組建一個專管鹽業的部門,并且指名卿來做!具體的職責,乃負責鹽稅、以及膠東郡產出之鹽與隴西、北地、雁門的對接。卿如何看待這個舉薦?”

桑弘羊低著頭,道:“臣一定不負陛下之期望。”

“那好!一會兒朝會結束,朕在石渠閣等你!屆時,朕與卿詳談!”

“諾!”

劉徹滿意地點點頭,看著李椒、衛青,“二位愛卿,記得讓李沮、蘇建立刻前往高密縣!大軍已動,副將該到了。”

二人異口同聲,“諾!”

“好了,退朝!”事情處理完了,劉徹打了一個哈欠,無精打采地走出承明殿。

“恭送陛下!”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砚山县| 临邑县| 南召县| 瑞昌市| 长汀县| 吴川市| 安化县| 双峰县| 郴州市| 博湖县| 宁蒗| 青冈县| 布尔津县| 涟源市| 同德县| 盈江县| 镇平县| 昌平区| 余江县| 孝昌县| 南召县| 昌宁县| 龙江县| 万盛区| 阿拉尔市| 永嘉县| 南乐县| 中山市| 华蓥市| 多伦县| 黄山市| 鲁山县| 海安县| 吉林省| 灌云县| 惠水县| 高要市| 赣榆县| 象州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