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治療師臨床工作指南:兒童發育障礙作業治療技術
- 劉曉丹 姜志梅
- 1642字
- 2020-09-09 12:30:21
第二節 精細動作的發育
一、手的發育
(一)手的粗大抓握的發育
抓握的開始需要上肢肌張力的降低,3個月握持反射消失后雙手能張開,開始有意識地抓握。4個月對刺激手指的玩具出現主動抓握。嬰兒抓握物體最初用手掌的尺側,進而用全手掌抓握,然后發展到橈側抓握。手的粗大抓握的發育見表3-5。
表3-5 手的粗大抓握的發育

(二)手的精細動作的發育 1.1歲以內精細動作的發育
精細動作是指手和手指的運動及手眼協調操作物體的能力。精細動作多為小肌肉的運動,在全身大肌肉發育后迅速發育。8~9個月開始用手指抓握,10個月會用拇指和示指對指取物,以后手指的靈巧性繼續發展(表3-6)。
表3-6 1歲以內精細動作的發育

2.1歲以后精細動作的發育 (1)餐具操作的發育: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需要其雙側肢體的配合動作。而且隨著精細動作水平的提高,手眼協調能力越來越占重要的地位,貫穿于精細動作之中。餐具操作的發育見表3-7。
表3-7 餐具操作的發育

(2)筆操作的發育:
一般而言,2~6歲是兒童握筆動作能迅速發育階段(表3-8)。握筆動作技能主要包括:
1)手掌向上的握筆動作:
是最早的握筆動作形式,包括整個手和手臂的運動,表現為抓筆時手掌心向上,手掌與手指一起活動來抓握筆。運用這種笨拙的握筆動作形式,兒童很難進行有目的的繪畫和書寫動作。
表3-8 筆操作的發育

2)手掌向下的握筆動作:
手掌向上的握筆動作逐漸被手掌向下的握筆動作取代,拇指與其他4指開始在繪畫和書寫動作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手指握筆動作:
主要以拇指、示指及中指握筆。隨著手的協調運動能力發育,兒童握筆的部位逐漸向筆尖部位靠近,可用手指調整握筆的姿勢和位置,手臂及肘部的動作頻率逐漸減少。
二、手眼協調的發育
(一)嬰兒期手眼協調的發育 1.1~4周
可追視窗戶的光和可移動的物品,而且可注視進入自己視線的東西。
2.2~8周
頭可以左右活動,追視活動的人和物。
3.3~12周
看見物品就會握,對燈和人可以很好地盯著看。
4.4~16周
看見東西的同時上肢也開始運動,自己的手開始伸向對象物,眼睛也移向對象物。可以迅速確認桌子上8mm大小的對象物。
5.5~20周
能夠抓住桌子上的物品,可以將小球牢牢地固定在原位,在仰臥位可以找看不見的東西。
6.6~24周
向玩具靠近、用手抓住。對掉落的玩具可以再去抓。
7.7~28周
可以扔玩具,可以來回搖玩具,可以轉移玩具,可以1只手拿玩具,能夠自己認識到手是可以自由活動的。伸展上肢,注視手不能觸摸到的東西。對新的環境開始注意,在嬰兒車里向周圍來回看。
8.8~32周
拿著1個東西,再看見另1個東西時還會去拿。咬玩具,含住玩具,臉一近距離接觸物品就會閉眼睛。
9.9~36周
再有1個新玩具時會扔掉原本拿著的玩具,自己可以吃餅干。
10.10~40周
抓起小的東西,比較粗暴地放下。在嬰兒車里向四周看的同時玩著玩具。
11.11~44周
查找玩具的各部分,能夠將物品放入容器中。
12.12~48周
可以將玩具從桌子上拿到椅子上,可以從床檔的欄桿間夠到玩具,幾個玩具可一個一個連續地玩,可以立刻將注意力向其他方面轉移。
(二)手眼協調能力發育過程
手眼協調能力發育主要包括以下5個階段:①手張開及雙手抱握階段(0~3個月);②手功能開始發育階段(4~6個月);③手功能多樣化發育階段(7~9個月);④手功能熟練階段(10~12個月);⑤手眼協調能力快速發展階段(1~3歲)。
(三)手眼協調能力發育特征
手眼協調能力發育具有以下6個特征:①由整體運動向分離運動發育;②抓握的穩定點由近端逐漸向遠端發育;③眼和手發育的共同形式;④從防御向功能發育;⑤從手到眼的發育;⑥利手(handedness)的發育。
(四)手眼協調能力發育的意義
手眼協調能力發育具有以下4個方面的意義:①通過眼睛能真實地了解周圍的事物,手也是認識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動可以促進腦的發育;②通過手和眼的共同作用,可以發現手中物品更多的特性,更快更全面了解周圍環境;③在眼睛的監控下,通過手的動作,還可以發現物體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間特性;④只有手眼協調活動才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手眼協調能力的發育對促進運動能力、智力和行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