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可匠人 志道方致遠——記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趙國光
(張華強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我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2017級神經外科的一名住院醫師,師從趙國光教授。趙教授是我的老師,還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更是宣武醫院的院長,我本以為他應該是高高在上,不茍言笑,但事實并非如此,他用微笑帶給人溫暖,用拼搏激勵人前行。他的專業精神和人文特質讓人難忘,舉手投足,一言一笑,似乎有著能穿越時空的能量,可以無限次回放,尤其當我處于逆境時,能夠教我沉著,讓我冷靜,令我堅強。他努力踐行著兢兢業業耕耘的醫者、言傳身教的師者、不斷求知攀登的探索者的真正內涵。
為人:儒雅睿智,平易近人
第一次見到趙教授,是在本科四年級的課堂,筆挺的白衣、從容不迫。他自如地操作多媒體教學軟件,自信平和地向我們微笑,儒雅的舉止、謙遜的言談深深地吸引著班上的每個同學。想起第一次與他會面的場景,雖說從課堂中已經了解到他言談和藹、平易近人,但仍然抑制不住我內心的惶恐和不安,致使剛見到他時說話結結巴巴,差點連自己名字都說錯了。然而,在得知我拜訪的來意后,他極其耐心地與我交談,與我談及神經外科的學科領域、作為專科醫生所需要的品質以及未來的發展,并欣然接受我的申請,就這樣,我跟隨著趙教授敲開了神經外科的大門。在后來的相處中我更加發現,他對住院醫師循循善誘,風流儒雅;對病人親切關懷,慈眉善目;對同事溫文爾雅,包容體貼。
為醫:仁心仁術,厚德載物
記得一年前跟隨趙教授出門診,有對來自山東的父子,剛進診室就哭了,哭的原因,不是求醫,而是感恩。“趙院長,對不起,我們真的對不起您啊!8年了,我們一直沒來看您。8年前您給我孩子做的手術,徹底治好了他的癲癇。當時家里沒錢做手術,您還想方設法幫我們解決了手術費用,8年來一直沒湊夠錢再來一趟北京看望您……”站在后面的我,瞬間被淚水模糊了雙眼。趙教授仔仔細細地詢問病人術后的情況,得知病人術后一直沒再發病后,又詳細告訴他如何正常地生活,并鼓勵他積極地面對人生,讓病人更加感動。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很多病人都念著他的好,感激他給予的關心和照顧。讀過他寫的一篇敘事病例《疾病背后》:病人德蓉(化名)來自江西,她所患的是家族性顳葉癲癇,她的哥哥因為癲癇成家不到一年即被妻子拋棄,自己也因為這個疾病而嫁給了身體殘疾的鄰村人,家里的頂梁柱僅剩最小的弟弟德義(化名),家徒四壁。德蓉哥哥在經過趙教授治療痊愈后在西藏做生意謀生,而德蓉因為犯病時的無意識游走,常遭到婆家毒打,全家人攢了好幾年錢再次來到北京,找趙教授求醫。作為醫者,有多少人會去了解、去傾聽病人疾病背后的故事?趙教授做到了,他不僅熟知病人的癥狀,而且總是詳細了解病人的心理及其因為疾病所遭遇的經歷。是的,手術對他來說已是輕車熟路,但顯微鏡下看到的不只是迂曲的大腦皮層和跳動的血管,還有病人家屬期待的面孔、堅定的眼神與無條件的信任。跟隨趙教授的每一次門診、每一次查房、每一次手術,都感受著其精益求精的技藝,對病人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的照護和關懷!
為師:春風化雨,言傳身教
為師有道,為師無道。為師之道,常為教育者所提,諸如師德為先,學識以進,模范為本;為師無道,不妄用套式方法,知曉學員心性,因材施教。今年有幸能看到趙教授帶教其女兒,更加充分理解了趙教授的“為師如為父”。他的女兒是國際知名醫學院的學生,暑假回來跟隨父親在門診學習。趙教授在看診的時候詳細講解病人的癥狀、腦電圖、影像片子……而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剛開始跟隨他出門診的時候,與此完全一致的情景。每次的拜訪和不定期的師生見面,他總是會語重心長,諄諄教誨,從學習談到工作,從生活談到思想與人生,分析當前的形勢、機遇與挑戰,同時勉勵我們堅持人生的理想,奮發圖強。記得他曾說過一句話:“教育你們,正如教育自己的孩子;愛之深,責之切!”為師之道,言傳身教,如水般融入這句“愛之深”之中;為師亦無道,為師如為父。
為術:上下求索,矢志不渝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是大學直屬醫院,在注重臨床醫療的同時也重視科研工作,強化學科發展,基礎、臨床并重的工作離不開雙肩挑的人才。趙教授就是這樣,在當好醫生的同時,對于學科專業潛心研究,探索未知。趙教授的專長是功能神經外科,他不但在臨床上精益求精,而且緊跟國際前沿,始終保持閱讀國際最新科研成果的學習習慣。記得有一次他應邀在大會上做“癲癇與腦科學”主題發言,我原本以為主要應該由學員們來進行相關準備,但當他打開電腦文件夾的一剎那,我們都目瞪口呆了!列表方式排列的PDF文件,布滿了整個屏幕,數不清的文獻和電子書,打開的每一個文件里,都清楚地顯示著他標記學習的內容,還有留下的注釋。每次去他辦公室,他都會講解自己近期所讀的書目,詳細介紹書的內容,以及自己閱讀的感想,并推薦適合的部分給我們,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日復一日的積累和沉淀,趙教授已成為國內腦科學研究的先行者:PET/MRI中心的建立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引領全國神經學科向更加具體和清晰的領域發展;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在國內的率先應用,給國內外學者提供了改善治療效果的新理念、新方法,同時將國內下丘腦錯構瘤治療及電生理研究推向了國際前沿;多項國產立體定向機器人從臨床試驗到上市穩步推進,打破國外壟斷局面,占領中國制造的技術制高點;“重拾行走計劃”落戶宣武醫院,必將給眾多的截癱病人帶來福音……而這一切的初衷,只為一句“以病人為中心是醫院永恒的追求”,寧靜致遠,矢志不渝!
匠心可匠人,志道方致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其洋溢周身的人格及學識魅力遠遠超出了職業本身,已然成為一片美麗幽邃的風景……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趙國光教授,吾生之榜樣,吾輩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