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優秀住培基地負責人
身教言傳 修養德行——記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喬杰
(王迎曦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古語有云“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一個住院醫師的成長壯大離不開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經師易遇,人師難遭。一位“好老師”在生活與工作中的品德情懷和行事方式甚至會影響住院醫師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在我進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二級學科輪轉期間有幸遇到這樣一位老師,她就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喬杰主任。
喬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住培帶教老師和博士生導師。她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是土生土長的“北醫人”,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老大夫”李美芝和張麗珠等教授的帶領下,見證了醫院婦產科的發展,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的誕生,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壯大,并為生殖醫學中心的建設殫精竭慮,使生殖醫學中心發展成為國際領先的生殖健康研究與培訓基地。喬老師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從事生殖醫學的臨床、教學及科學研究等。
作為一名臨床醫師,為病人解決疾病帶來的困擾與痛苦是目的,臨床工作是根本。雖然喬老師有眾多的院內外事務壓身,仍然堅持出門診、參加胚胎移植等工作,在醫院上線線上咨詢應用程序后仍然利用空閑時間為病人答疑解惑。病人,永遠是她心中最掛念的人。醫學的“大廈”需要新老交替、新鮮的血液不斷注入才能鞏固,深知這點的喬老師對年輕醫生的培養也非常重視。她堅持參加每天清晨的交班及查房,在大家匯報特殊病例時會詳細地詢問病人的病情,指出大家病例匯報中的不足和臨床處理中的錯誤、紕漏,并根據病人的情況提出自己的診療見解,幫助大家整理自己的臨床思維。她曾說:“老教授們一遍遍給我們指導,不管你高興不高興,他一定會把他的觀點表達出來。我們現在也這樣,對住院醫師,不管愛不愛聽,一定要直接告訴他們,哪里不對,哪里不好,哪里可以怎么改進。”所以在面對住院醫師們出現的錯誤時,喬老師也會耳提面命地提出。她要求科里每周進行文獻匯報,將國內外最新的生殖醫學有關的研究成果及熱點匯報給大家,匯報結束時喬老師會對文獻進行總結,提出大家可以參考并學習的研究方向。喬老師是謙遜的,在遇到不懂或者不了解的領域時,她也會積極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并學習。每一次文獻匯報早讀都讓我對輔助生殖技術的研究前沿和課題有了新的認識。
作為我的博士生導師,喬老師在科研方面指導頗多。由于我的課題研究需要其他專業的老師的幫助,喬老師會主動幫我聯系;在面臨“瓶頸”的時候,老師也會提出研究過程存在的問題以及擴展的方向。作為老師,她深知一個人的知識及力量是有限的。在撰寫論文并提交初稿的那段時間里,喬老師連夜閱讀我們的論文,第二天會帶著統計學及基礎專業的老師跟每個住院醫師面談,拿著論文逐字逐句分析行文及邏輯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更合理的修改建議。
除了教會住院醫師知識和技能,“好老師”更是住院醫師人生和思想上的導師。喬老師非常關注我們的發展和前途,也非常清楚我們各自的短板在哪里。喬老師跟我們說過,雖然是臨床醫師,但是科研一定不能落下,尤其是博士期間,不能只做一個“臨床匠”,要重視科研,才能對臨床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更進一步將研究結果轉化為臨床新技術。
在大家眼里,喬老師仿佛總有用不完的精力、使不完的力氣,仿佛她不需要停下腳步休息。也許在年輕的醫生們眼里喬老師總是很有氣場,令人敬仰、敬畏,但若相處更深,你會發現喬老師身上實在有太多與她年齡不相符的可愛及和藹可親之處。還記得在論文初稿完成時,喬老師聯系所有住院醫師面談論文不足之處。在我著急找不到會面地點的時候收到了她的語音微信“還沒找到地方么?笨笨!”老師溫柔調皮的語氣瞬間安撫了我的擔心和焦慮。喬老師平時還會關注大家的個人生活和情感情況,也教導我們要生活工作兩不誤。畢業典禮前后,科里、院里組織各種拍照環節時,喬老師都會“開小灶”提前拉著大家單獨合影,青春靚麗的喬老師總是照片里最可愛的人。
“好老師”是一種修行。喬老師在經歷了探尋醫學之路上的種種坎坷及苦難后仍然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她的修養德行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好老師”是一種奉獻,在繁忙的臨床工作外,喬老師奉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給她的住院醫師們;“好老師”是一種傳承,喬老師繼承了北醫三院老教授們的優良品德及奉獻精神,并傳承給了我們。“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薪火相傳是老師的責任和美好的愿望。
成為一個“好老師”其實不在于名氣的大小、成就的高低,而是在于生活及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在于信念及行動,在于學生的愛戴與敬仰。與喬老師相處,你會不由自主地希望成為像她一樣的人,也許達不到她那樣的成就,但至少可以成為和她有相同修養的人。喬老師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朋友、家人,在北醫三院這個大家庭,她帶領我們一起向前走,在未來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繼承并發揚光大她的優點,為臨床醫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