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疼痛治療技術手冊
- 艾登斌 謝平 肖建民 劉慧松
- 1221字
- 2020-09-09 12:03:49
第三節 肘關節運動康復
肘關節周圍的筋膜、肌腱及肌肉決定了肘關節有較高的側方穩定性,但矢狀位的屈伸活動范圍較大,康復訓練中改善其屈伸活動度的同時也加強其側方穩定性。
一、改善肘關節活動度常用方法
(一)肘關節屈伸運動訓練 1.被動運動 (1)目的與作用:
伸展肘關節周圍韌帶肌肉,改善肘關節周圍血運,防止肘關節僵硬,改善屈伸活動度。
(2)動作要領:
患者取臥位,康復治療師站于患者右側,左手固定肘關節上方,右手握住腕關節,將前臂貼近上臂的運動為屈,反之為伸。
(3)注意事項:
被動活動的范圍視患者疼痛強度而定,疼痛明顯應立即終止,此動作適合于肘關節周圍損傷患者的早期康復。
2.助力運動或主動運動 (1)目的與作用:
增加肘關節活動范圍,增強肘關節周圍屈伸肌群肌力,更大程度改善肘關節屈伸活動度。
(2)動作要領:
患者取站立位,讓患者主動屈伸肘關節。
(3)注意事項:
需患者骨折愈合達到一定的強度或患肢有牢固的內固定支撐。適合于肘關節周圍骨折內固定后、肘關節周圍韌帶損傷修補后或肘關節脫位固定4-6周后的康復。
二、提高肘關節穩定性常用方法
(一)肘關節屈伸抗阻運動訓練 1.方法1
肘關節啞鈴屈伸抗阻訓練。
(1)目的與作用:
增強肱二頭肌、肱橈肌、肱三頭肌的肌力,加強肩關節前后方穩定性。
(2)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兩腳間距與肩等寬,左手抓一啞鈴,做肘關節屈伸運動,左右手交替,重復數次。
(3)注意事項:
其鍛煉是在保證肘關節側方穩定的基礎上進行的。損傷恢復早期可直接克服重力做屈伸運動,待具備一定的肌力后可以開始力量練習,力量練習可逐漸增量。
2.方法2
肘關節提沙袋屈伸抗阻訓練。
(1)目的與作用:
增強肱二頭肌、肱橈肌、肱三頭肌等肌肉的肌力,加強肩關節前后方穩定性。
(2)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兩腳間距與肩等寬,一手叉腰,另一手提一重量適中小沙袋,盡力往上提,做肘關節屈伸運動,往復數次。
(3)注意事項:
要求肩關節的功能良好,其鍛煉是在保證肘關節側方穩定的基礎上進行的。骨折恢復早期可直接克服重力做屈伸運動,待具備一定的肌力后可以開始力量練習,力量練習可逐漸增量。
(二)上臂肌長度對屈伸肘關節力量的影響
肱三頭肌、肱二頭肌同時跨越肩關節和肘關節,肩關節通過屈伸來改變兩者肌肉初長度,達到改變屈肘力量的效果。肩關節屈曲時肱二頭肌肉初長度變短,屈肘力量減小,肱三頭肌初長度變長,伸肘力量變大。相反肩關節伸直時,屈肘力量變大,伸肘力量變小。
1.目的與作用
增強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肌肉的肌力,加強肩關節側方穩定性。
2.動作要領
患者坐于椅子上,兩眼平視前方,雙腳分開與肩等寬,右手手掌掛住一橡皮筋,肩關節處于伸直或屈曲位,肘關節處于屈曲位或伸直位,向前用力拉開橡皮筋,兩手相互交替。
3.注意亊項
在肩關節屈曲或伸直的前提下,必須保證肘關節完全伸直或屈曲90°,肩關節屈曲則前臂肌肌肉初長度變短,牽拉力量較小,適于肘部重度損傷負重的早期康復。肩關節伸直則前臂肌肉初長度變長,牽拉力量較大,適于肘部輕度損傷負重的早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