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五章 內鏡檢查

第一節 精囊鏡在男科學檢查中的應用

精囊鏡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內鏡技術,兼有檢查診斷和治療的作用。國內目前只有少數醫院開展,在臨床尚未廣泛運用。但因其微創、療效較滿意,今后有望在臨床逐步拓展應用。

一、適應證

①頑固性血精,保守治療無好轉;②懷疑精囊或射精管占位;③梗阻性無精,懷疑射精管梗阻。

二、操作要領與要點

1.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內麻醉,截石位,消毒鋪巾。
2.采用4.5F硬性輸尿管鏡,經尿道和膀胱,先觀察膀胱、雙側輸尿管及前列腺情況,輸尿管鏡后退于后尿道找到精阜位置,直視下尋找精阜的開口,置入斑馬導絲,在其引導下進入前列腺小囊,檢查前列腺小囊情況。
3.后退輸尿管鏡至陷窩開口處,保持沖水灌注,于其外側4~5點鐘、7~8點鐘方向探尋雙側射精管開口,一般可以發現開口,必要時導絲引導后插入輸尿管鏡進入精囊。探查輸精管時還可以注入亞甲藍幫助找射精管開口。鏡下精囊呈現多房多腔結構,觀察精囊壁有無黏膜水腫、充血、活動性出血情況,精囊腔內有無囊腫、結石、新生物等解剖異常,對懷疑可疑病變取病理活檢。小結石或泥沙樣結石可采用助手用注射器推注加壓用水沖出,較大結石采用異物鉗鉗夾碎石;頑固性血精患者往往在精囊里發現血塊或者紫紅色果凍樣的凝血塊,采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務必將精囊每個腔內血性液體、膿性分泌物及結石完全沖洗干凈;精囊囊腫患者可采用內鏡下鈥激光去頂并沖洗。采用相同的方法處理雙側精囊。必要時雙側精囊內留置5F輸尿管導管,以便每日生理鹽水沖洗精囊。

三、注意事項

射精管開口的尋找是精囊鏡檢查的難點,一般在精阜開口5、7點鐘位置或者開口于精阜內。必要時電切或者輸精管注射亞甲藍試驗確定。操作輕柔,慎勿損傷周圍臟器尤其是直腸。

四、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留置導尿并預防性靜脈應用抗感染治療3天,若精囊內留置輸尿管導管則需每日沖洗。

第二節 陰囊鏡在男科學檢查中的應用

用于人體的各種腔鏡診斷治療技術發展很快,幾乎涵蓋了人體的各部位及器官,腔鏡技術是通過人體各種體腔、自然腔道、特殊體內間隙對相應器官組織的病變診斷與治療。陰囊內由于鞘膜腔的存在,完全可通過陰囊鏡腔鏡做直視下的診斷與治療(圖15-1)。1986年Shofik首先報告用自制的簡易陰囊鏡進行陰囊內鏡檢查。1990年8月我們首先在國內開展陰囊鏡疾病的檢查和治療。陰囊鏡技術具有直觀、準確、簡便、安全、可同時取活檢、實用性強的優點,該技術的應用為陰囊內疾病的診治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
圖15-1 陰囊鏡檢查

一、適應證

①陰囊內容物(睪丸、附睪、精索)及鞘膜腔病變的診斷,如睪丸扭轉、附睪囊腫;②附睪炎性結節與腫瘤鑒別;③陰囊內病變活檢;④男性不育癥檢查;⑤陰囊內病變治療,如腫塊電切、鞘膜切除,膿腫切開引流等。

二、禁忌證

①全身出血性疾病;②全身體質差;③陰囊皮膚炎癥;④陰囊內容物急性炎癥;⑤交通性睪丸鞘膜積液;⑥腹股溝斜疝;⑦鞘膜腔炎性粘連致鞘膜腔消失。

三、術前準備

①體格檢查及B超檢查,初步了解陰囊內病變;②清潔外陰,備皮。

四、麻醉及體位

局麻,需行病變治療時宜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截石位。

五、操作方法

1.陰囊皮膚小切口
在陰囊前壁偏下皮膚作0.5~0.7cm長切口,依次切入鞘膜腔,為使切入鞘膜腔準確,術者及助手可將進行鏡檢側陰囊內的睪丸擠向前方緊貼陰囊前壁,刀尖輕輕依次切入,可見少量淡黃色清液排出時,即已進入鞘膜腔。用兩把組織鉗于切口兩側分別夾住陰囊壁全層,由助手提起。
2.插放內鏡
置入陰囊鏡,可用膀胱鏡代替。用30°內鏡檢查。觀察過程中持續注入蒸餾水或生理鹽水,保持鞘膜腔呈充盈狀態。
3.觀察順序
步驟是分別沿睪丸兩側及前面觀察陰囊內壁、睪丸、附睪及精索。因在一個視野中很難觀測到睪丸的全貌。故可先從陰囊內壁與睪丸左側的腔隙開始。利用進鏡與退鏡方法觀察內容物及陰囊內壁。觀察仔細后,再逆時針方向轉至睪丸前面,仍利用進鏡及退鏡方法觀察,轉至陰囊內壁與睪丸右側的腔隙亦然。即:進鏡與退鏡→逆時針方向轉→進鏡與退鏡。亦可從陰囊內壁與睪丸右側的腔隙開始,順時針方向轉至左側腔隙。
4.留置引流物
術畢排空鞘膜內灌注液,放橡皮膜引流條,切口不予縫合。

六、操作要領與要點

①為保證視野大及清晰,灌注液應連續灌注,使鞘膜腔始終呈充盈狀態,因灌注液很容易從切口流出而使鞘膜腔塌癟,不利于鏡檢;②在陰囊切口兩側要固定兩把組織鉗,利于提起陰囊壁切口避免塌癟。夾住了陰囊壁全層,即使內鏡退出至陰囊外,也容易再插入。可避免內鏡誤入陰囊壁夾層而致出血及水腫。

七、病變表現及處理

1.炎性病變
炎性病變有顏色、光澤、分泌物、充血與否及是否明顯炎性粘連帶等特有變化。在內鏡下觀察這些特有變化非常清晰,B超則無法顯示出來,如慢性附睪炎,在鏡下表現為附睪充血、暗紅色、光澤差,整個附睪體或頭部均勻腫大,嚴重時可見分泌物,病史長者還可見附睪與陰囊內壁及睪丸間有纖維粘連帶形成(圖15-2,圖15-3)。
圖15-2 附睪頭部炎性腫大
2.活檢
在內鏡下活檢可使很多陰囊內病變明確診斷。臨床上依賴觸診及B超鑒別慢性附睪炎與附睪結核較困難,但內鏡下活檢,不僅能區分附睪炎與附睪結核,而且對確定其他陰囊內腫塊的病理性質有決定性作用。活檢是選擇病變明顯處,利用活檢鉗或穿刺針進行活檢(圖15-4)。
圖15-3 附睪炎炎性粘連帶
圖15-4 病變活檢
3.腫塊病變
內鏡下可清晰辨認陰囊內實質性腫塊與液性囊腫。囊腫為透明的圓形腫塊,而實質性腫塊則為不透明的局部隆起(圖15-5,圖15-6)。發現腫塊時應注意部位、形狀、大小、色澤。根據具體情況取活檢或用高頻電刀在電切鏡下將腫物切除(圖15-7)。也可用鉗將其拖至陰囊切口處予以切除。
4.急診處理
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有時并不能確診睪丸炎與睪丸扭轉,當不易鑒別時,需做陰囊鏡檢查。鏡下觀察睪丸血運、顏色,當發現為睪丸扭轉時,即做手術處理病變(圖15-8)。外力作用下可致陰囊及內容物損傷,如陰囊閉合性損傷、陰囊血腫,需行陰囊鏡微創檢查,睪丸破裂時可見睪丸白膜有裂口,裂口大小不一,可見睪丸內生精小管組織凸出于裂口外(圖15-9),需手術修補。
圖15-5 附睪囊腫
圖15-6 附睪腫塊
圖15-7 附睪頭腫塊電切
圖15-8 睪丸扭轉鏡下表現
圖15-9 睪丸破裂(箭頭所示為睪丸破裂的斷面)

八、術后處理

術后托起陰囊。24小時后拔除橡皮膜引流條。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九、并發癥及防治

1.陰囊切口處皮膚水腫
與少許灌注液進入陰囊壁夾層有關。操作中注意用組織鉗將陰囊切口兩側陰囊壁全層夾住。不需要特殊處理。
2.出血
多與陰囊內病變治療操作后及術后未托起陰囊有關。調整橡皮膜引流條使之引流通暢,托起陰囊包扎可治愈,嚴重陰囊內積血需切開陰囊皮膚清除血塊、止血。
3.感染
與陰囊內原有炎癥,術后未應用抗生素治療有關。術后應用抗生素治療,陰囊引流保持通暢。另外,陰囊內容物急性炎癥及陰囊皮膚有炎癥不宜作鏡檢。
(藍儒竹 楊金瑞)

參考文獻

1.楊金瑞,黃循.陰囊內窺鏡技術(附15例報告).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2,13(3):199.
2.楊金瑞,黃循.陰囊內窺鏡術在陰囊內疾患診療上的應用.湖南醫科大學學報,1994,19(2):175-176.
3.楊金瑞,黃循.陰囊內窺鏡與B型超聲診斷陰囊內疾病的對比觀察.中華外科雜志,1996,34(3):173-175.
4.楊金瑞.泌尿外科臨床進修手冊.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
5.葉華茂,劉智勇,許傳亮,等.陰囊鏡技術在睪丸扭轉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微創泌尿外科雜志,2013,2(2):117-118.
6.WANG Z,WEI YB,YIN Z,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crotal Superficial Angiomyxoma With the Aid of a Scrotoscope: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Clin Genitourin Cancer,2015,13(4):311-313.
7.BIN Y,YONG-BAO W,ZHUO Y,et al.Minimal hydrocelectomy with the aid ofscrotoscope:a ten-year experience.Int Braz J Urol,2014,40(3):384-389.
8.尹焯,楊金瑞,王釗,等.陰囊鏡在睪丸附睪疾病診斷與治療中的應用.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47(4):474-478.
9.YANG JR,WEI YB,YAN B,et al.Comparison between Open Epididymal Cystectomy and Minimal Resection of Epididymal Cysts Using a Scrotoscope:A Clinical Trial for the Evaluation of a New Surgical Technique.Urology,2015,85 (6):1510-15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川县| 淳化县| 水富县| 靖远县| 龙门县| 通化市| 汉源县| 阿城市| 通州市| 普陀区| 丹东市| 子洲县| 明星| 延川县| 定结县| 东光县| 石景山区| 江华| 靖远县| 华安县| 环江| 定结县| 灵台县| 长沙市| 定西市| 张家港市| 博湖县| 永清县| 成武县| 柘荣县| 渭南市| 巴马| 逊克县| 武汉市| 娄底市| 天祝| 荔波县| 鹤庆县| 剑川县| 三明市|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