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老了:越活越輕松
- 唐麗麗
- 886字
- 2020-08-26 16:35:25
年齡、美德和控制問題
更詳細地研究這些美德,就會清楚地看到它們常常與老年人聯系在一起。William May認為,“美德的成長只有通過決心、奮斗,或許還有祈禱、毅力,所有這些都要靠長期磨礪。”Eve Pell在她70歲的時候墜入愛河,她在一篇優美的散文里描述道:
老年人的愛是不同的。在我們七老八十的時候,我們已經經歷了足夠多生活的起起落落,我們知道自己是誰,我們也學會了妥協。我們也知道了一些關于死亡的事情,因為我們看見了所愛之人的死亡——終點線正在逼近。為什么不再最后心花怒放一次?
我已經不再那么可愛,但是我也不是神經兮兮的。我經歷過失去、犯錯和做出過錯誤的決定。如果這段關系破裂,我仍然會生存下去。
年老時,我們對成功的反應減弱,也不再那么投入。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事情不會總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能控制的是有限的。因為這個來之不易的知識,Eve Pell可以說,如果這段關系破裂了,她仍然會生存下去。但是她不會讓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阻止她去享受面前的這段關系。她無法控制這段關系中會發生什么,甚至不知道將會發生什么,但是同時她能夠去享受這段關系。
通常,性格優勢歸結于控制問題——明智地使用它以及認識到什么時候我們并不具備它。曼德拉回顧他將近30年的監禁生活,當時他學到了他認為最重要的性格優勢——自我控制。“有一件事,你可以控制,你不得不去控制,那就是你自己,沒有爆發的空間,沒有自我放縱或者無視紀律的余地”。但即使沒有這種可怕的情況(監禁),控制問題也會出現。
從童年到成年早期,我們通常會獲得控制感。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視覺運動協調能力逐漸提高。通過教育,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有所改善。而且,隨著實踐我們在生活的許多領域變得更加熟練。當我們進入成年期,這個軌道開始有些改變。我們不能總是得到我們想要的工作或者升職機會;我們可能沒有那么多的空閑時間來實踐我們的興趣愛好;我們不能總是安慰哭泣的嬰兒。世界開始提醒我們,有很多事情我們不能隨意去影響。當然,讓我們意識到控制力有限的最終課程是不可避免的死亡。經過千百年的努力,我們仍然不會長生不老。
但這個并不意味著我們對此毫無控制。例如我們可能會死,但是比過去死亡的年齡要晚很多。或許我們并不是總能安撫哭鬧的嬰兒,但隨著時間我們會慢慢明白能做些什么。年老和逆境不僅能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局限性,也能了解自己的優勢。年老和逆境似乎就有這樣的習性,常常讓我們學習到——我們是誰,是什么事情讓我們活得有意義。
正如May指出的,不是所有人在年老時都會品德高尚,當然在年輕時美德也會發展。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老年人是生命的幸存者。就像Eve Pell一樣,我們必須要經過很長的孕育期,才學習到生命是如何運轉以及如何培養自己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性格優勢和美德是在生活危機中成長出來的,同時,它們也有助于我們渡過難關。Jimmie現在和將來都是這樣的幸存者;Mindy是一個兩次患乳腺癌的患者,有希望在很長時間內成為另一個這樣的幸存者。
我們將詳細探討的性格優勢和美德包括:
? 超越
? 幽默
? 人性和社會正義
? 勇氣
? 智慧
? 節制
? 傳遞智慧給年輕人
? 感恩生命的輪回,包括它的終結
美德與私人定制讀書會的興起
正如我們在前言中所說,我們一直在探索性格優勢和美德的一個方法,那就是在私人定制讀書會進行閱讀和討論。這個名字有雙重含義,因為我們最初計劃是閱讀哈佛大學經典書目,大約有50本。不要說我們是在逃避一個漫長的任務,因為某些人看來可能會活不到讀完這50本書。但這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代際間的討論,也是一種鼓勵老人進行智力活動的方法,否則他們可能被孤立在家中,并且很難激勵自己獨自閱讀。
讀書會現在招募從60歲到90多歲的讀者(加上30多歲到50多歲的員工)。這群老年人最吸引人的一個方面是,在讀書會討論中,年齡問題很少出現他們普遍感興趣的是有關生活的主題。該小組的第一次討論以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自傳為基礎,這本書寫于他70多歲的時候。甚至在今天,他描述的內容也是新穎而且有吸引力的,被認為是美國第一個自我提升項目,早于現代著名的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培訓或者年代更近一些的例子,比如“幸福工程”。正如富蘭克林所寫的,“我心中形成了一個大膽而又艱巨的計劃,要使道德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若根據我所知或本以為知道的對與錯,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始終難以做到擇善遠惡。”為此目的,他設計了一個日記本,每一頁標上一項美德,每一頁按一星期的日子分為七天。如果哪一類美德不合格,他會在適當的位置上用一個小黑點做標記。
富蘭克林的目標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盡可能少的出現黑點標記。他在閱讀的基礎上列出了13條美德。他以節制為出發點,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又增加了正義、平靜和真誠;最后,他又加了謙遜。盡管他開玩笑說:“即使我能夠想象我已經完全超越了謙遜的要求,我也應該為我的謙遜感到驕傲。”經過多年刻苦記錄自己的美德和缺點,富蘭克林最終放棄了。他指出,不僅不可能達到完美,即使有可能,所謂的完美也會惹惱其他人。
在我們詳細探討美德和性格優勢的細節之前,及時地回顧一下歷史是值得的。因為美德并不是唯一一個人們千百年來力圖把控的問題。許多人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即便是針對非常高齡的情況,“變老”也不僅是個現代社會的問題。人們一直在努力行動、認真思考變老的問題,與之作斗爭已經有很長很長時間了。
參考文獻
◆Carlin,J. (2008). Playing the Enemy: Nelson Mandela and the Game That Made a Nation. New York:Penguin Press.
◆Franklin,B. (1961). The Autobiography and Other Writings. New York:Penguin.
◆Kaufman,S. R. (1986). The Ageless Self: Sources and Meaning in Late Life. Madison:University of Wiconsin Press.
◆May,W. (1986). The virtues and vices of the elderly. In T. R. Cole and S. A. Gadow(eds.), What Does It Mean to Grow Old: Reflections from the Humanities. 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
◆Pell,E. (2013,January 27,2013). The race grows sweeter near its final lap. New York Times,p. ST6.
◆Peterson,C.,and Seligman,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ubin,G. (2009). The Happiness Project: Or, Why I Spent a Year Trying to Sing in the Morning, Clean My Closets, Fight Right, Read Aristotle, and Generally Have More Fun. New York:Harper.
◆Stengel,R. (2009). Mandela’ s Way. New York:Crown Arche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