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生長發育相關性疾病與微生態

【本章導讀】
腸道微生態與生長發育性疾病的關系是最近5~10年以來微生態領域研究的熱點,特別是腸道菌群與兒童肥胖和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相關性研究方面的進展,闡述了過去腸道微生態在人體中沒有被足夠重視的作用,如腸道菌群的不同門種屬和菌群多樣性對人體能量代謝和神經精神方面的影響;盡管有些方面實驗和臨床證據還不夠充分,但是,這些研究拓寬了臨床醫師和研究者的思路,提供了治療生長發育性疾病可能的新的措施。
生長發育是兒童時期特有的,有別于成人的現象。從出生到成年過程中,人體不僅有組織、器官和身體各部位的重量、大小、長短和比例等的變化,還有組織器官功能、體力、心理和智力的逐漸成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診療技術的提高和兒童保健的普及,在世界范圍內,兒童的疾病譜與成年人疾病譜一樣,正發生很大改變。過去的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發病率降低,有明顯減少的趨勢,而生長發育相關疾病則相對增多。
生長發育相關性疾病,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遺傳、環境因素所導致兒童體格生長異常的疾病如:營養不良、肥胖、矮小等,和發育行為異常的疾病如:孤獨癥譜系障礙、智力低下、情緒行為問題等等。由于生長發育障礙性疾病存在體格方面或有異于正常兒童的智力、心理和行為,或同時具有體格和神經心理異常,不僅給兒童本人帶來極大痛苦,也給社會、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重大危害。
人的生長發育除了受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影響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遺傳決定生長發育的可能性,環境決定生長發育的現實性。我們通常所提到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近年來科學研究證實,機體內的生態環境——可稱為微生態環境,對某些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也有重要影響。在腸道菌群與兒童營養狀態、體重變化、神經精神疾病關系的研究中,發現腸道菌群與機體能量代謝、神經遞質的信號傳遞的關系密切聯系。這些發現不僅揭示了微生態在生長發育相關性疾病中作用,也為了解這類疾病的發病機制,制定新的治療策略打下了基礎。
人和動物的腸道中定植著復雜的微生物群落,包括一千多種細菌,10 14個微生物細胞,編碼約三百萬種非冗余基因,是人類基因組編碼的基因數量的150倍。微生物群落基因組(microbiota genome),是指與人體共生的微生物菌群的基因組的總和,包括腸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以及皮膚表面等部位的菌群。在漫長的協同進化過程中,腸道菌群與宿主形成了緊密的共生關系,在功能上相當于宿主的一個器官。菌群調節宿主的基因表達、廣泛參與和影響宿主的消化、營養、代謝和免疫。人類與這些微生物通過彼此間協同進化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復合體,腸道為微生物提供最佳的生存環境,包括天然的厭氧條件,豐富的營養物質,以及適宜的溫度和pH等,形成世界上生物種群密度以及遺傳多樣性單位面積最大的場所,雙方的互惠互利能夠維持人類腸道微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動態平衡。同時,這些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人體的營養物質加工、消化吸收、能量平衡、免疫功能、胃腸道發育和成熟、神經系統功能和發育及其他多種重要的生理活動,在生命早期即可對兒童生長發育的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持續終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静安区| 西充县| 甘德县| 连南| 宜宾市| 滕州市| 巴彦淖尔市| 镇雄县| 若羌县| 萨嘎县| 嵊州市| 临夏县| 嘉义市| 陵川县| 张掖市| 鄂尔多斯市| 涡阳县| 岱山县| 邵东县| 麻阳| 华阴市| 西安市| 南京市| 荣昌县| 济宁市| 娄底市| 嵩明县| 连山| 沙坪坝区| 柳江县| 合水县| 普陀区| 镇赉县| 芜湖县| 广汉市| 余江县| 衡阳市| 迁安市| 冀州市| 温泉县|